• 中国延迟退休政策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延迟退休政策研究

中国延迟退休政策研究

47.36 3.2折 14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鹏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D16

上书时间2024-06-25

伊伊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鹏军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20194686
  • 定价 1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0页
  • 字数 219.0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大量的微观调查,系统地分析职工对退休年龄问题与延迟退休政策的认知,以及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现实与理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偿付能力、代际负担公平性和青年就业的影响,并给出量化分析的结果。在对比分析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职工退休决策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提出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模式及政策路径设计。
【作者简介】
陈鹏军,福建厦门人,中国准精算师,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保险学专业)。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保险、社会保障和人口理论,在《社会主义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与管理研究》等CSSCI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和泉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绪论00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00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004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012

上篇政策取向

章中国退休年龄政策的现状及问题017

一退休年龄政策相关概念界定017

二中国退休年龄政策的历史沿革020

三中国退休年龄政策存在的问题022

四本章主要结论028

第二章职工对退休年龄问题及延迟退休政策的认知030

一调查的内容和方案设计030

二样本的基本情况036

三职工对退休年龄问题认知差异的描述性分析041

四职工对延迟退休政策认知差异的描述性分析049

五职工对延迟退休态度差异的描述性分析055

六本章主要结论080

第三章延迟退休改革的现实基础及理论依据084

一延迟退休改革的现实基础084

二延迟退休的理论依据089

三本章主要结论095

中篇经济效应

第四章延迟退休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破产边界及偿付能力的影响099

一引言099

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破产边界及偿付能力测算100

三延迟退休对制度破产边界和偿付能力的影响134

四本章主要结论141

第五章延迟退休对代际负担公平性的影响144

一引言144

二模型构建145

三数值模拟与分析147

四延迟退休对代际负担率的影响150

五本章主要结论152

第六章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54

一引言154

二基于数据层面的推断分析155

三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162

四本章主要结论171

下篇路径设计

第七章退休年龄改革的国际现状与经验175

一退休年龄改革的国际现状175

二退休年龄改革的国际经验178

三本章主要结论181

第八章职工延迟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183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职工退休决策的影响183

二职工个体及工作特质与延迟退休态度相关性的统计检验189

三职工延迟退休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96

四本章主要结论205

第九章中国延迟退休改革的路径设计207

一男女职工同龄或差龄退休的政策选择207

二法定退休年龄的选择217

三延迟退休改革的渐进方案及配套措施227

四本章主要结论238

参考文献240

图目录

图0-1技术路线013

图2-1抽样过程与抽样方法031

图2-2各经济区域样本量占比036

图2-310个省份样本数分布037

图4-12009~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111

图4-22009~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系数113

图4-3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偿付能力充足率曲线(分账管理)123

图4-4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偿付能力充足率曲线(混账管理)130

图4-5不同退休年龄下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偿付能力充足率曲线141

图5-1不同退休年龄下青年代代际负担率曲线152

图6-12007~2014年新增就业人数与新增离退休人数的变化趋势158

图9-1劳动—闲暇模型219

表目录

表1-12014年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平均寿命及退休后的平均生存年限(OECD成员)024

表1-22014年部分国家和地区法定退休年龄、平均寿命及退休后的平均生存年限(亚洲)025

表1-3中国分年龄、性别的就业和退休人口比例027

表2-1省份分组和抽样结果032

表2-2城市分组和抽样结果033

表2-3被调查者个人特质具体属性的样本分布037

表2-4被调查者工作特质具体属性的样本分布039

表2-5被调查者在工作方面主观感受的样本分布041

表2-6职工对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合理性的看法043

表2-7不同性别和学历职工对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合理性的看法045

表2-8职工对“工作一定年限允许退休”的看法046

表2-9职工对“弹性退休年龄制度”的看法048

表2-10职工对延迟退休原因的看法(多选)050

表2-11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程度051

表2-12延迟退休对缓解养老金财务压力的作用053

表2-13延迟退休对促进人力资源利用的效果054

表2-14职工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认可程度055

表2-15职工的退休准备偏好及延迟退休态度056

表2-16不同经济区域职工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057

表2-17基于个体特质因素形成的不同职工群体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058

表2-18两个个体特质因素复合下的不同职工群体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061

表2-19基于工作特质因素形成的不同职工群体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063

表2-20两个工作特质因素复合下的不同职工群体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066

表2-21对工作主观感受不同形成的不同职工群体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068

表2-22职工反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原因(多选)070

表2-23职工支持延迟退休政策的先决条件(多选)072

表2-24延迟退休反对者转而支持的先决条件(多选)076

表2-25职工对男女同龄退休的态度(1)077

表2-26职工对男女同龄退休的态度(2)077

表2-27职工认可的延迟退休方式(多选)078

表3-12012~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工资制度改革的方向088

表4-12005年规则对老人、中人和新人的界定109

表4-2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时限114

表4-32006~2105年分账管理方式下统筹账户收支及结余(企事业单位男性职工群体)116

表4-42006~2105年分账管理方式下统筹账户收支及结余(企事业单位女性职工群体)117

表4-52006~2105年分账管理方式下统筹账户收支及结余(男性灵活就业人员)118

表4-62006~2105年分账管理方式下统筹账户收支及结余(女性灵活就业人员)119

表4-7分账管理方式下统筹账户收支及结余(制度整体)121

表4-82006~2105年混账管理方式下统筹账户收支及结余(企事业单位男性职工群体)124

表4-92006~2105年混账管理方式下统筹账户收支及结余(企事业单位女性职工群体)125

表4-102006~2105年混账管理方式下统筹账户收支及结余(男性灵活就业人员)126

表4-112006~2105年混账管理方式下统筹账户收支及结余(女性灵活就业人员)127

表4-12混账管理方式下统筹账户收支及结余(制度整体)129

表4-132015年各省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其结余情况131

表4-142006~2020年各级财政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总额132

表4-152006~2105年含财政补贴的统筹账户结余(分账管理方式)(制度整体)133

表4-162006~2105年含财政补贴的统筹账户结余(混账管理方式)(制度整体)133

表4-17统筹账户收支及盈余(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135

表4-18统筹账户收支及盈余(男女统一60岁退休)136

表4-19统筹账户收支及盈余(男女统一65岁退休)137

表4-20统筹账户收支及盈余(男女统一70岁退休)138

表5-12006~2105年青年代平均养老负担额及代际负担率148

表5-2不同退休年龄下青年代的代际负担率150

表6-12005~2014年城镇就业与离退休人口数据156

表6-22005~2015年GDP增长引致的城镇就业增长量157

表6-316~24岁青年人未参加工作的原因159

表6-4青年人失业前和退休者退休前的职业分布160

表6-5不同性别、不同行业职工年龄分布161

表6-6Hausman检验结果164

表6-7男性职工的行业面板数据回归结果167

表6-8女性职工的行业面板数据回归结果170

表7-12002~2050年OECD成员法定退休年龄设置与规划176

表7-2部分OECD成员弹性退休制的设置方案(2014年)180

表8-1不同退休年龄养老金水平及其替代率188

表8-2经济区域与职工延迟退休态度相关性的卡方检验结果191

表8-3个体特质因素与职工延迟退休态度相关性的卡方检验192

表8-4个人特质因素与职工延迟退休态度关系的相关性检验192

表8-5工作特质因素与职工延迟退休态度相关性的卡方检验193

表8-6工作特质因素与延迟退休态度关系的相关性检验194

表8-7工作认可度与职工延迟退休态度的相关性检验194

表8-8定类变量的设置及赋值197

表8-9定序变量的设置及赋值198

表8-10二分Logistic回归结果199

表8-1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201

表9-1男女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212

表9-2男女职工的养老金收益成本比213

表9-3不同工作偏好因子下的退休年龄222

表9-4不同平均寿命下的退休年龄223

表9-5不同工资增长率下的退休年龄224

表9-62030年、2040年和2050年职工个人主观退休年龄226

表9-7延迟退休改革的渐进路径规划23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