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代表“中国”: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展示与国家形象的呈现
¥
95
九品
仅1件
作者胡斌 著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2
上书时间2022-05-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斌 著
-
出版社
岭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625957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在国际性展会中,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社会效应突出的展览便是世界博览会了。而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又是一个具现实意义和引人入胜的话题。《何以代表“中国”: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展示与国家形象的呈现》一书试图将视野放到从晚清直至当下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整个历程,通过对其展品选择、展馆建设、陈列方式、组织及影响力量等因素的整体性梳理,以阐述中国透过这一窗口向世界呈现自身形象的时代变奏和文化要义。
- 【作者简介】
-
胡斌,2002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并入广东美术馆研究部从事策展与编辑工作。200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美术史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物馆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副教授。关注的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革命美术史、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史,长期从事当代艺术的批评与策展。*有《西方后现代绘画经典》(合作)、《世博与国家形象》、《视觉的改造:20世纪中国美术的切面解读》等。
- 【目录】
-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
二、关于研究现状讨论的再讨论
三、研究方法
四、主旨及构想
第一章 什么代表“中国”——世博会上的中国展品
第一节 传统型展品所代表的古典国家形象观
一、传统型展品的选择
二、就展品问题而引起的维护国家形象的斗争
第二节 现代型展品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形象
一、围绕展品的现代化呼吁
二、展现中国现代形象的展品类型
第三节 展品中的政治诉求
一、清朝御容在世博会上的展示
二、民国的领袖、党义、国家文化宣传
三、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输出
小结
第二章 如何呈现“中国”——世博会上中国的展馆及展示方式
第一节 强调民族特色的展馆建筑
一、作为国家象征的传统官式建筑样式
二、传统构筑物:牌楼、亭子与长城
三、传统符号+现代技术的建馆模式
四、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纷争
小结
第二节 试图既追寻时潮又立足本土的展示方式
一、世博会展示体系的演变
二、转向现代的中国展品分类体系
三、新型展示模式:使用模型和力求立体全方位的陈列
四、展示体系的转变与高科技手段的运用
小结
第三章 谁的“中国”——中国参加世博会历程中的各方力量
第一节 晚清政府:由漠视到重视
一、赫德主导下的中国早期参展
二、舆论浪潮中的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参展
三、博览会承办权的转移
四、学习仿效世博会的产物——南洋劝业会
第二节 民国政府: “心有余而力不足”境况下的官商合作
一、参展巴拿马世博会:树立新造国形象,促进工商业发展
二、孙传芳倡导参加费城世博会,以改良精品、发扬国华
三、参展比利时世博会:发展国际贸易,提高国际地位
四、参展芝加哥世博会:提倡国货,强调贸易竞争
五、纽约、金门世博会,本欲参展以推销特产,反映新成就
第三节 新中国政府:综合国力提升中的强力表现
一、承担赴外展览任务的中国贸促会
二、申办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组织架构
三、参加和举办世博会中的公众教育与公众参与
小结
第四章 世界视野中的“中国”——以中日在世博会上的展示比较为中心
第一节 20世纪中叶以前世博会上的中国与日本
一、早期世博会上,西方人眼中的中日之别
二、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不对等的中日展示
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的中国奇观与日本文明展示
四、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方观照下的中日展示以及广受关注的中国展区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所注目的世博会上的中国
一、诺克斯威尔世博会上的“中国热”
二、爱知世博会:中国作为飞速发展的“世界工厂”
第三节 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形象展示的意义
第五章 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形象展示的民族动因
第一节 中国符号与创新焦虑
第二节 视觉表征背后的民族动因
第三节 形象展示与民族主体性
附录:表格1 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和获奖概况表
表格2 世博会的中国展区概况表
表格3 中国参加世博会历程中的政府反应简况表
表格4 新中国(1949-1981)参加国际博览会简况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