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社会学研究(新世纪版)/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
¥
5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吴康宁 主编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2A14
上书时间2024-04-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康宁 主编
-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4
-
版次
1
-
ISBN
9787534355035
-
定价
23.4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88页
- 【内容简介】
-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繁荣教育理论著述,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为此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江苏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以爬梳整理、分析研究当代教育新理论为主题的《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欣慰和鼓舞的事。
这套丛书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新”为基本出发点,以教育新学科、新论点为主要内容,力求反映当前世界教育理论的研究方向,有益于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所思考和回答。各本著述力求相对成熟,自成体系。
我们编纂这套丛书,希望能反映目前国内外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能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我们还希望这套丛书既能体现严谨学风,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生动、活泼的文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些愿望是否变成现实,待这套丛书陆续出版后,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加以评说。
- 【目录】
-
第一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课程研究:领域概述
第一节 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功用
一、课程社会学研究与课程理论
二、课程社会学研究与课程决策
三、课程社会学研究与课程实践
第二节 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一、课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时间性区分”
二、课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空间性区分”
第三节 课程社会学研究的方式
一、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视角
二、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四、课程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五、课程研究的学科方式比较
第二章 知识的控制与分等:课程结构的社会学研究
第一节 课程门类的分析
一、从课程发展主体看
二、从课程类型看
第二节 学科结构的分析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学科结构的变化
二、当代学校课程中学科构成的新特征
第三节 学科知识结构的分析
一、“主题”的构成
二、“人物”的分布
三、“知识量”的分配
结语:知识的控制与分等--“课程结构”的社会学释义
第三章 价值的定位与架构:课程标准的社会学研究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社会形成
一、价值的失谐与应对:课程标准编订的缘由
二、价值的偏越与规限:课程标准成形的机制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文化差异:比较分析
一、“法定的”学生“品德”与“品德教育”
二、学生认识“社会”的“知识法规”
结语:价值的定位与架构--“课程标准”的社会学释义
第四章 观念的吻应与偏离:课程内容的社会学研究
第一节 课程内容与社会控制
一、教育与控制的内在关联
二、不同学科课程内容的社会控制意涵
三、思想性内容与社会控制
四、工具性内容与社会控制
五、情意性内容与社会控制
第二节 课程内容与社会差异
一、视域的分歧
二、社会角色的呈现
第三节 课程内容的社会文化阐释
一、教科书中的文化构成
二、教科书中的童话世界:一个社会学视角的解读
第四节 课程内容的话语策略
一、教科书话语呈现的蒙太奇
二、修辞:作为一种话语转化策略
结语:观念的吻应与偏离--“课程内容”的社会学释义
第五章 意义的生成与变型:课堂授受的社会学研究
第一节 课程授受的“麦当劳”化
一、课程授受中的“效率至上”
二、课程授受中的“数目化管理”
三、课程授受中的“预测与意外”
四、课程授受中的“控制与失控”
第二节 课程传授中的意义产生
一、叙述语言的日常化
二、人物形象的市民化
三、“师定文化”的民俗化
四、社会运动的戏剧化
第三节 课程接受中的意义生产
一、教学叙述
二、管理叙述
三、教师视界
四、学生阐释
第四节 从断裂到延续,从授受到对话:一个乌托邦吗?
结语:意义的生成与变型--“课程授受”的社会学释义
第六章 目标的认定与监控:课程评价的社会学研究
第一节 社会学视野中的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是对“法定知识”的确认
二、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活动的监控
三、课程评价是对社会控制达成程度的认定
第二节 统摄与驱动:教科书评审的社会学研究
一、教科书管理概观
二、职责与权力
三、意志与利益
四、权威与分等
五、社会控制:统摄与驱动
第三节 规范与监控:教学评价的社会学研究
一、标准与价值
二、规范与认同
三、监控与调适
四、作为一种学校管理技术
第四节 认定与选拔:考试的社会学研究
第七章 西方课程社会学研究概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