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1 4.6折 ¥ 45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朱文艺 主编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03 1-1
上书时间2025-01-01
朱文艺,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教育硕士,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生物高级教师,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福田区特色项目工作室主持人。曾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以及《中国教师》《中学生物学》《科学教育》《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教育教学书籍、教辅用书的编写2本。主持或参与省、市、区级科研课题研究5项。先后荣获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高中生物课例研究/朱文艺
一、什么是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与传统教研活动有哪些差异?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
四、课例研究的重要特征
五、本课例研究的支持保障系统
思维导图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朱文艺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三、设定教学目标
四、第一次课的试教
五、第二次课的改进
六、第三次课再改进
七、三次课演进的脉络
八、研究形成的共识与结论
九、同行评议
基于探究式实验构建生物学概念的实践研究/张雅诗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三、设定教学目标
四、第一次课的试教
五、第二次课的改进
六、第三次课再改进
七、三次课演进的脉络
八、研究形成的共识与结论
九、同行评议
基于科学思维养成的课例研究/周爽楠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三、设定教学目标
四、第一次课的试教
五、第二次课的改进
六、第三次课的改进
七、三次课演进的脉络
八、阶段的共识与结论
九、同行互评
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研究/彭莹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生学情分析
……
培养启发思维构建高效课堂/安坤鹏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三、设定教学目标
四、第一次课的试教
五、第二次课的改进
六、第三次课的改进
七、三次课演进的脉络
八、阶段的共识与结论
九、同行互评
高中生物课例研究
深圳市福田中学朱文艺
什么样的教学研究适合教学一线教师参与呢?教育改革专家给出了答案。加拿大当代著名教育家迈克尔·富兰(Michael Fullan)等在教育改革研究中明确指出,仅限于宏观的策略规划和学校整体变革的努力多半是无效的,只有每个课堂的教学有所改善,教育改革才会有真的突破(1]。司徒德(Roger A.Steward)和布朗德芙(Jonathan L.Brendefur)在与学校合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努力后得出结论,课堂层面最有效的改革方式所采用的模式应当是:作为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小组聚焦于日常教学的改进,即课例研究模式(2)。
课例研究早在10年前就已在我国中小学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省市地区教育部门都将其视为促进教学变革的强大工具而予以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同行都将其视为发展自身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予以尝试。我们的课例研究小组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什么是课例研究?
要尝试进行课例研究,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Lesson Study),又称“教学研究”或“授业研究”,从宽泛意义上讲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3]。课例研究过程是教师系统地合作研究课堂中的教与学行为,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的综合过程(4]。课例研究既是一个教学研究的过程,又是一个实践改进的过程[5]。由教师组成的教学共同体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某一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研究,提炼经验,改善教学,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6)。课例研究实际上是“研究课例”的过程,即以一节课的研究为例试图围绕一个主题研讨一类课的改进。课例研究试图克服传统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弊病和问题,比如组织僵化、片面随意,增加教研活动中聚焦课堂的“研究含量”。其操作要点有:①有主题:在小的研究问题的驱动下聚焦研讨;②有目标: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带着差异性的学习目标分工合作,并从中互补受益;③有方法:在技术支撑下突破经验局限,如前后测技术、分层访谈、认知水平的分析方法等;④有积淀:在连环改进中留下痕迹,如在教学研讨中不断梳理研讨共识、撰写研讨小结或反思(7]。
二、课例研究与传统教研活动有哪些差异?
传统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相对比较僵化,在进行集体教研活动时,更多的时候是听某一位教师的某一节课,课后进行集体点评分析。这样的教研活动,缺乏课前的集体分析设计、出谋划策,也缺乏课后的再改进、再实践和再观察,这样的教研活动局限于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高效合作、集体反思和整体提升。传统的听评课教研活动,在教学效果的评价环节会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后反馈,但较少从学生的学习动力、理解能力和真实需求等方面着手,进行深入探讨。而课例研究从教学设计开始,就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卷前测收集学生的问题,从学生视角去分析课例,深入探讨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和掌握程度,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课后,再及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学生进行后测,收集学生学习证据,进而为下一阶段教学实施的改进提供新的依据。
……
本书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采取课例研究的方式,针对教学过程的重难点内容,不断实践和改进,以寻求最佳教学方式来实现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课例研究过程中,通过“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修改教案、重新执教和观课、再次评价和反思、分享成果”的研究流程,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的授课方式,不断在观察、记录、交流、合作、探讨和相互学习中,打磨和历练自己,为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开启一个快速拔节通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