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转型中的乡村振兴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镇化转型中的乡村振兴

45.89 6.7折 68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小坚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02 12-16

上书时间2024-12-18

邹鲁文化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小坚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418762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4页
  • 字数 260千字
【内容简介】
农村问题从来就不是农村本身的问题,其问题的解决出路*终必然不仅在于农村,也不在于城镇,而同时在于两者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农村的规划和建筑问题也不可能仅就规划和建筑本身去解决,而需要在历史文化与现实之间、城乡之间、社会经济与物质空间之间等更大的视野范围内寻求问题症结所在和解决途径。这正是本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简介】
:
    陈小坚,曾任《现代城市研究》学术期刊副主编一职,从业十多年。高级建筑师,目前在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乡村规划与建设。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课题的提出及相关文献综述

1.2.1课题的提出

1.2.2相关文献综述

1.2.3乡村建设综述

1.3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研究对象:“城镇化转型中的乡村振兴”

1.3.2相关概念界定

1.4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研究内容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发展历程

2.11949—1952年战后农村经济恢复期

2.21953—1978年农村经济停滞期

2.31979—1988年农村经济高速发展期

2.41989—1997年乡镇企业遭受重创,农村公共服务缺失,农村经济衰退

2.51998—2002年乡村矛盾激化

2.62003—2012年三农问题受到关注,支农投入与矛盾激化相伴相生

2.6.1三农问题受到关注,国家开始对农村进行减负支农

2.6.2同期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对农村土地更大的攫取

2.6.3农村空心化与农房增建并存

2.72013年至今,乡村建设转型发展时期

3城市化快速发展下的农村困境分析

3.1高密度农业人口基数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背景

3.2农村人口结构出现失衡

3.2.1在人口年龄结构上,农村从业人口趋向老弱妇的失衡状态

3.2.2农村人口在知识层次上出现人才只出不进的失衡状态

3.3规模化大资本农业与小农家庭农业运行错位

3.3.1历史上的小农经济过密化发展

3.3.2集体经济并没有解决过密化,存在大量的未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人口

3.3.3乡镇企业的勃兴开启了我国农业历史上的首次去过密化

3.3.4饮食结构的变化带来农业结构的转变,释放出更多劳动力

3.3.5小农家庭农业仍然是我国农业主要生产方式

3.4乡村社会组织结构失衡

3.4.1我国历史上的二元化乡村治理

3.4.2新中国成立后高度统一的农村集体组织

3.4.3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生产组织基本瓦解

3.4.4行政开支缩减使村级行政组织脱离村民

3.4.5缺乏基层组织的乡村很难有效承接政府资源

3.5乡村空间失序、建筑形态失调

3.5.1农村人口减少伴随农村宅基地不减反增

3.5.2农村空心化

3.5.3村庄空间失序

3.6乡村环境污染严重,耕地严重退化

3.6.1耕地污染形势严峻

3.6.2国家推行工业化农业导致化肥、农药的泛滥

3.6.3工业废水也对耕地造成污染

3.6.4土壤有机质再认识

4城市扩张下的农村土地整治和乡村建设

4.1农村土地政策

4.1.1“占补平衡”土地政策

4.1.2“增减挂钩”土地政策

4.2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发展历程

4.2.1以土地整治为目标的“迁村并点”运动

4.2.2以美化环境为主的村庄整治运动

4.2.3“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空屋”计划

5城镇化困境下的转型发展

5.1中国城市化带动力已明显不足

5.1.1资源集聚型城市化使大城市承载力达到极限

5.1.2中国经济下行阻碍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劳动力

5.2农民工流动新趋势

5.2.1本地农民工是新增主体

5.2.2中年以上农民工是新增主体

5.2.3新生代农民工成打工主体

5.2.4打工本地化趋势和城市化趋缓态势

5.3新型城镇化成为转型发展方向

5.3.1重提“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城镇化

5.3.2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和内涵

5.3.3就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6乡村振兴及其路径分析

6.1乡村价值再认识

6.1.1乡村保障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6.1.2乡村有助于缓和自然灾害风险

6.1.3乡村农业保障着人类健康的食品系统

6.1.4乡村保留着人类发展的根脉和丰富的文化

6.1.5乡村有助于减少城市的贫困人口

6.2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6.2.1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6.2.2路径一:从城乡割据到城乡融合的发展框架

6.2.3路径二:乡村治理从权力型转向现代化,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6.2.4路径三:乡村建设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建,实现乡村的多元化发展

6.2.5路径四:乡村农业从单纯追求农产量增加到追求农业的多功能发展

6.3多功能农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石

6.3.1我国对多功能农业的认识

6.3.2农业的多样化

6.3.3美国单品种工业化农业反思

7乡村振兴的必要工具——乡村设计探索

7.1乡村设计:一种新的设计思维和方法

7.2乡村群体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7.3乡村设计策略

7.3.1基于系统思维的整合设计

7.3.2基于研究证据的应用设计

7.3.3基于社区参与的问题解决过程

7.3.4基于乡村特征的设计

7.4乡村设计实例

7.4.1武夷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

7.4.2临安白沙村农林多功能发展,实现乡村复兴

7.4.3食物森林:美国多样化农林生态系统实践

8乡村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乡村

8.1总结

8.1.1以国民经济重大政策为主要脉络,回顾梳理我国乡村的发展历程

8.1.2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8.1.3结论与建议

8.2乡村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8.2.1技术变革,为乡村产业注入驱动力,也为分散式居住创造了条件

8.2.2反城市化和退休人群将改变部分乡村社会结构

8.3建立可持续的乡村发展

8.3.1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

8.3.2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政策

9乡村调研案例:厚岸古村

9.1历史沿革

9.2村内空间景观与建筑

9.3村庄水系

9.4村庄民风

9.5村庄产业

9.6村庄自组织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