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中国:非遗故事
¥
28.25
5.9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晨夕 著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02 12-16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晨夕 著
-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8545820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20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03页
-
字数
100.000千字
- 【内容简介】
-
作为“地图上的中国”丛书的一种,本书从传统的角度,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介绍了中国对非遗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可以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的认知,加深对中华的感情。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41个中国项目作了简要介绍。
- 【作者简介】
-
作者晨夕,本名施爱波,新媒体自由撰稿人。
精彩内容:
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昆山地区,至今已经有600 多年的历史,初称为“昆山腔”,现被称为“昆曲”“昆剧”。
起初,昆曲影响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江南地方戏,属于“南戏”系统。 南戏因为保留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自由比较大,比较随意,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不太“高大上”的层次。
昆曲真正走上正轨, 是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当时,有一位名叫魏良辅的民间音乐家,对昆山腔直简素、缺少起伏的旋律很不满,于是对昆山腔进行了全面改良。之后,昆山人梁辰鱼在魏良辅的基础上,对昆山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他编写了部昆山腔传奇浣纱记。浣纱记一经问世,在江南走红,从而带动了昆曲的发展。当时人们在喜庆的节和社交活动中,都喜欢用昆曲助兴,文人雅士们也对昆曲十分痴迷。
- 【目录】
-
01 表演艺术
昆曲
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
南音
西安鼓乐
粤剧
花儿
《玛纳斯》
《格萨(斯)尔》
侗族大歌
藏戏
京剧
麦西热甫
中国皮影戏
赫哲族伊玛堪
02 传统节与民间信仰
端午节
妈祖信俗
羌年
送王船
03 传统美术与工艺
中国篆刻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中国书法
中国剪纸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云锦织造技艺
热贡艺术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中国活字印刷术
04 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
中医针灸
中国珠算
二十四节气
藏医药浴法
太极拳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