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民众出行史:1949—2019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中国民众出行史:1949—2019

9.07 2.2折 42 全新

库存5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书林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05 11-6

上书时间2024-11-06

邹鲁文化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书林
  •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5
  • 版次 1
  • ISBN 9787568605717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2页
  • 字数 166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由六章内容组成,章为绪论,主要从本书写作的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第三章分别介绍改革开发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众出行方式,第四章介绍改革开发以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五章介绍改革开发后民众出行方式的新变化,第六章为新中国民众出行变迁的启示。

【作者简介】


郭书林,男,河南南阳人,1977年8月出生,,中员,院历史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2017年至今在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工作,在会科学报兰州学刊等刊物发表文章十多篇,已出版专著当代中国治理黄河方略与实施的历史察(1949—2019)一部。

精彩内容:

人类生活空间的大小,决定着其能否跨越地理空间及自然条件约行生活、生产、等诸种交流。受制于交通落后,古人要想远足,只能“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①。一直到清朝末年,曾国藩从湖南赴京应试,水陆并用仍需费时三月之久。新中国成立之初,民众出行处处受制,不便,这约束着人们获得各种生活资源的能力,影响着人们视野的拓展。拓展空间的关键是借助于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压缩”空间距离而展开交流。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普通民众行无路、坐无车,处于闭塞的。新中国成立后,是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坚持交通运输先行理念,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历史变化,实现了从“无路”到“有路”的跨越。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交通运输业落后,加上西方对我行封锁,石油等资源稀缺,我国的主要运输工具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这个时期,民众出行主要靠步行,活动范围受限。随着化的发展和大庆等一大批油田的发现,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开始发生变化,城市里慢慢出现燃气公交车,农村也有了手扶拖拉机。1957年,北京、天津、上海制造出中国自己的公共汽车;20世纪70年代末,北以环渤海为主,南以长三角为主的两大自行车生产基地渐渐形成,的出行方式逐步改变。20世纪70年代,结婚的青年人都流行购买“老三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一辆自行车代表着一种“”的代步方式。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重要、普遍的代步工具,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行车王国”。这个时期,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公交车。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地方公路运输不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那时乘车出行的真实写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变化,中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大路网体系,公路实现了从线到网、从慢到快再到科技创新、绿发展的跨越式发展。这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便捷出行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后,摩托车迅速普及。2000年以后,随着汽车迅猛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汽车逐步走人中国普通人的生活。2008年8月pangt;,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开启了中国的“高铁时代”。此后十多年我国高铁建设克服了高寒、风沙等环境障碍,建成了世界上通车里程长、工程类型复杂的高铁网络。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多元化交通工具,极大地满足了居民出行需求。运输服务转型升级,居民出行更加,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实现了高铁、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民航等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旅客换乘更加便捷。回首新中国成立70年,交通工具从时速4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人们从以拥有一辆“二八大杠”为荣到共享单车遍布,甚至“打飞的”都成为寻常选择。新中国70年民众出行方式变迁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70年来中国民众出行方式的颠覆变革,见证了新中国70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分析研究新中国70年民众出行方式的变迁,不仅能够从一个侧面透视新中国7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拓展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领域,而且能从结交通建设的经验教训,弥补不足,更好地满足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的出行感更加充实,因而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想富,先修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交通运输先行理念,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历史变化。借助于新中国70年现代交通的发展,民众出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前伴随人们出行记忆的,是拥挤、缓慢、闷热、一票难求的绿皮火车。如今,一次春运的铁路旅客发送量便达4亿人次,超一半旅客选乘高铁动车,短途出行有乘公交、搭地铁、开汽车、打出租等多种选择。新中国70年民众出行方式变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对之研究可以从一个角度窥视新中国7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图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新中国70年民众出行方式变迁的研究成果纠一些、摄纸为主,或者在新中国交通发展历史的.....
【目录】


绪论

章 改革开放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节 改革开放前城市道路的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干线公路与公路网

一、改革开放前干线公路的建设

二、改革开放前公路网的建设

第三节 改革开放前的铁路干线建设

第四节 改革开放前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改革开放前水运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的民众出行方式

节 乘公共电(汽)车

一、公共电车的发展

二、公共汽车的发展

第二节 乘客运汽车

一、汽车客运恢复并发展(1949-1952年)

二、汽车客运快展(1953-1957年)

三、汽车客运继续发展(1958-1962年)

四、汽车客运受挫(1966-1976年)

第三节 乘火车

一、铁路客运恢复并发展(1949-1952年)

二、铁路客运快展(1953-1957年)

三、铁路客运曲折发展(1958-1965年)

四、铁路客运受挫(1966-1976年)

第四节 乘船

一、水路旅客运输恢复(1949-1952年)

二、水路旅客运输迅展(1953-1957年)

三、水路旅客运输继续发展(1958-1962年)

四、水路旅客运输在曲折中发展(1966

1976年)

第五节 乘坐飞机

一、航空旅客运输起步(1949-1952年)

二、航空旅客运输较快发展(1953-1957年)

三、航空旅客运输继续发展(1958-1962年)

四、航空旅客运输曲折发展(1966-1976年)

第六节 步行和骑自行车

一、步行

二、骑自行车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节 城市道路建设

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的城市道路

二、21世纪以来的城市道路

第二节 地铁的修建

一、起步阶段(1965-1997年)

二、发展阶段(1997—2004年)

三、提速阶段(2005年至今)

第三节 城际铁路的建设

一、城际铁路发展的原因

二、城际铁路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干线公路与公路网

一、改革开放后的干线公路建设

二、公路网的形成

第五节 高速公路的飞展

一、酝酿阶段(1978-1984年)

二、起步发展阶段(1984-1999年)

三、高展阶段(21世纪以来)

第六节 铁路干线与铁路网

一、铁路干线的建设

二、铁路网的形成

第七节 高速铁路的建设

一、高速铁路的初步探索阶段(1994-2003年)

二、高速铁路全面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第八节 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第九节 改革开放后水运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民众出行方式的新变化

节 城市公共交通的多元化与立体化

一、1978年到20世纪末城市公共交通逐步多元化

与立体化

二、21世纪以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多元化与立体化

不断发展

第二节 城际往来的快捷化与便利化

一、高速公路客运开启城际往来快捷化

与便利化之旅

二、城际铁路使城际往来快捷化与便利化

三、城际公交和城际地铁为城际往来便捷化注入了

活力

第三节 民众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一、公共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二、私人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第四节 民众出行方式的低碳化

一、低碳出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民众出行益低碳化

第五节 私人汽车的迅猛发展

一、1978年至20世纪末私人汽车行业起步

并发展

二、21世纪以来私人汽车行业迅猛发展

第六节 出租汽车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一、20世纪90年代前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

二、20世纪90年代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

三、21世纪以来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

第五章 新中国民众出行方式变迁的启示

节 当代中国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

二、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

第二节 “春运”:中国式出行透视

一、春运的概念及成因

二、春运的变迁

三、春运现象演变的历史动因

四、春运现象纾解的现实路径

参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