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从感觉到思维
¥
15.98
4.2折
¥
3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邬茂鹏;朱永红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01 10-30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邬茂鹏;朱永红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1
-
版次
1
-
ISBN
9787218130392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8页
-
字数
150千字
- 【内容简介】
-
感觉内容F=感觉种类fn×感觉对象N
意识总内容C=感觉种类fn×感觉对象N×认知系数M
感觉是人类认知的原始材料,感觉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认知上的差异,不管这些差异是来自于感受器的结构、感觉种类上的相互干扰抑或是感觉种类的缺失。
认知的工作方式:呈现、确认、分辨、记忆、联想、归纳、推理、思维。认知的结果分别产生了意识、概念、思想。
思维发生在大脑里,思维这东西不再是“心想”,而是大脑活动。思维是认知过程的*表现形式。记忆是意识表象被再呈现和辨认,记忆的神奇与“量子纠缠”如出一撤。
关于人类认知与意识的理论研究,是永不褪色的哲学命题。本书从生命科学角度,借鉴经济学相关理论,试图为“认知”梳理完整的框架,初步建立起关于认知活动规律的理论体系。书中共有八个部分,包括认知的物质基础、认知的对象、认知的内容层级、认知活动规律、路线过程、意识与人类精神等,创造性地提出意识的量化分析,对于深化认知研究、开拓研究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作者简介】
-
邬茂鹏,曾任中山医学院护士学校(现为中山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师,讲授《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1988年进入广东粤海进出口公司,1992年辞职,创立一家民营科技企业,1995年7月当选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促进会第一届副理事长。
朱永红,中山大学经济学硕士,本科及研究生专业均为政治经济学。曾于1989年获中山大学首届研究生科研成果荣誉奖、1995年获从化市人民政府颁发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现供职于某国有银行。
- 【目录】
-
前言
导读
第一章 感 觉
人类认知最初的原始材料来自感觉。感觉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认知上的差异,不管这些差异是来自于感受器的结构、感觉种类上的相互干扰、抑或是感觉种类的缺失。感觉内容的数学表达式:F=fn×N。
第一节 感觉的有限与万物的无限
第二节 感觉的普遍性和个体差异
第三节 感觉内容的数学表达式
第二章 认 知
认知的工作方式:呈现、确认、分辨、记忆、联想、归纳、推理、思维。认知的结果分别产生了:意识、概念、思想。
第一节 认知与感觉的区别
第二节 认知的工作方式
第三节 认知内容的层级发展
第四节 连续性选择原理
第三章 本能、自我、欲望及其关系
人的欲望尽管繁多复杂,欲望的内容直指本能需要和自我需要。本能、自我、欲望是构成精神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欲望=本能×自我。
第一节 本能及其特性
第二节 自我及其特性
第三节 欲望及其特性
第四节 欲望和本能、自我的关系
第四章 意 识
感觉被认知后随即产生意识。意识内容的数学表达式:C=fn×N×M。
第一节 意识是什么
第二节 意识的呈现性、派生性、支配性
第三节 意识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第四节 意识的分类
第五节 知识递进原理、互为因果原理
第六节 意识的作用
第七节 意识流与造梦
第五章 概 念
学习的知识越多,在大脑里形成的概念越丰富。通常情况下,理智的思考几乎都表现为概念流的变化。
第一节 概念是什么
第二节 概念的抽象性、创新性、社会性
第三节 概念的功用
第四节 语言与文字是概念的符号
第五节 概念与意识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节 概念流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
第六章 思 维
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最高表现形式,思维活动同样遵循认知活动的三大原理:连续性选择原理、知识递进原理、互为因果原理。至此,认知的由来和路径清晰了:感觉—意识—概念—思维。“思维”强调认知的过程,“思想”强调认知的内容及其结果。
第一节 思维的形成
第二节 思维的本质
第三节 思想
延伸阅读——被确定的生物事件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