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谣周刊与新文学的建构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歌谣周刊与新文学的建构

31.42 4.6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敏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03 11-21

上书时间2024-11-22

邹鲁文化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敏 著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65480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7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对《歌谣》周刊的诞生缘由、发展嬗变进行深入研究,将该刊放置在新文学的建构进程中,以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去观照这份刊物。通过对大量原始资料的细致整理和爬梳剔抉,为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鲜且重要的视角和元素。以\"歌谣\"为视角审视中国新文学中的\"人民性\"意识及\"民族国家\"观念,围绕着\"民族\"\"民主\"\"民间\"这三个关键词的互动缠绕展开论述,从而为\"中国\"\"新\"文学提供新颖的阐释角度。
【作者简介】


张敏(1978),女,河南新乡人,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研究。来在当代文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家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近30篇,个人专著2部,主编参与教材2部,获“中国博士后科学面上项目二等资助”1项,“河南省博士后一等资助”1项。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曾获“河南省标兵”“北京市博士生”“员”等荣誉称号。

精彩内容:

绪论1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既是社会现代转型的开端,也是文学现代启蒙的起始。在社会现实层面,科学、、等的价值观念推动了各个方面的变化,而在文学领域则出现了比较复杂的体验和现象:一方面渴求西风美语能带来人文价值革新,认为西方的价值体系和人文观念能够革新中国文学,另一方面在民族的危亡中无法抛弃传统,期冀在西方的启示下通过整理国故而推陈出新,抑或是说,转型中的知识分子希望能从本民族的资源中寻求建构新文学的力量,从民族之根中得到建设新文学的启示,并想象着从中挖掘出面向新时代的具有中国独特经验的文学表达。新文学不仅需要从西方中获取合法的凭据,更需要从本民族的传统中寻求历史凭证。歌谣周刊即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产生的。1918年初,刘半农和沈尹默提出在范围内征集歌谣的主张,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采纳。是年2月1,北京大学刊即刊登征集近世歌谣的简章,拉开了歌谣运动的序幕。周作人、胡适等新先驱陆续加入,掀起民间文学研究的热潮。为了对歌谣进行更好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北大歌谣研究会借助国学门这一台于1922年12月17创办了歌谣周刊,刊登从各地征集来的歌谣以及研究的理章。在这一过程中,歌谣中的风俗和方言问题浮出水面并亟待解决,国学门随之成立了风俗调查会和方言研究会,并将歌谣周刊当作的刊物和学术交流的媒介,以讨论研究风俗和方言之各种问题。1925年6月28歌谣周刊在出满97期后并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1936年4月4,歌谣周刊在文学大众化的时代大潮中复刊,重新专注于讨论歌谣对新文学的范本意义。复刊后出版两卷53期,1937年6月26停刊。歌谣周刊历经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前后共出版了150期,是现代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期刊之一。歌谣周刊在知识分子乃至知识民众中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刘半农、周作人、胡适、顾颉刚等以有的热情把目光放在歌谣、谚语、传说这些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底层文学中,与其说这是民族民间文学的复兴,倒不如说是一群有志于新和新文学建设的知识分子,对长期被忽略的中国“小传统”①的发现和再认识,是他们在社会转型期中的革新与文学建设的重要表征。抑或是说,通过对歌谣的发掘、研究、阐释、转化进而重构新的文学传统。雷蒙威廉斯曾言“在历任何一个社会力量明显变动的时期,我们需要直面的困难的任务,都是重新衡量那些被继承下来的传统的复杂过程”。②在百年后的,我们回顾和反思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程,首先应该观照传统再认识和建构新兴的起点,它不仅记录和反映着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探索革新的宝贵经验与复杂盾,也在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世纪以来文学的发展轨迹。从这个意义上,歌谣周刊与新青年等刊物一样,具有透视革新和文学审美的重要意义,然而学界对它的研究,却远远不及新青年晨报副刊小说月报等名刊。通过对歌谣周刊诞生发展的察,对原始资料的细致整理和爬梳剔抉,发现五四以来的重要作家、文学思潮、文学现象以及文学理论都绕
【目录】


绪论

“歌谣共同体”的想象与《歌谣》周刊的诞生

节歌谣征集运动:五四文学的题中之义

第二节民族的诗:《歌谣》周刊的诞生

第三节《歌谣》周刊与新国学

第二章《歌谣》周刊前后时期的嬗变

20世纪20年代《歌谣》:始于民文艺,止于民族学术

第二节20世纪30年代《歌谣》:始于文学理,止于民意表达

第三章歌之心声:《歌谣》周刊与“人的文学”构建

节儿歌:赤子吟唱,本位·

第二节情歌:张扬人欲,反抗正统

第三节妇女歌:现实悲声,民间自为

第四章《歌谣》周刊与新文学的语言革新

20世纪20年代的国语建设与方言调查·

第二节《歌谣》周刊辐下的20世纪20年代方言文学思潮

第三节20世纪30年代《歌谣》周刊与文学大众化思潮……(152

第五章《歌谣》周刊与新诗的自我建构

节歌谣入诗的理论倡导、创作实践与发展趋势

(1918-1925)

第二节20世纪30年代《歌谣》周刊:中国新诗本土化及诗艺本体探索

第六章《歌谣》周刊波余:“歌谣”与新文学的“”…(203

一、中国诗歌会的歌谣诗学

二、根据地红歌谣的美学特征

三、延安歌唱的大众语言探索与应用美学指向结语·

参文献

附录

《歌谣》周刊150

《北京大学征集近世歌谣简章》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征集近世歌谣简章》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