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脱贫攻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36.04
4.6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樊建新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03 1-8
上书时间2025-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樊建新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5411927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4页
-
字数
178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202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贵州省院省合作项目“贵州脱贫攻坚的制度优势、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研究”的最终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战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到2020年11月底,贵州省顺利实现了全面脱贫的战略目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贵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因地制宜,大胆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省内外各方面的资源,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社会各阶层的活力和动力,形成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走出一条脱贫攻坚与体制机制改革相互促进、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发展新路。本书项目组通过多次赴贵州省调研,与贵州省相关部门领导及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交流,并深入企业、社区、乡村和农户进行深度调研访谈,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力图对贵州省脱贫攻坚行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为大家展示贵州脱贫攻坚的新成果、新思路和新做法。
- 【作者简介】
-
樊建新,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党建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05年12月-2011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8月-2019年4月)、中共甘肃省酒泉市委副书记(2018年3月-2019年3月,挂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2019年4月-2020年10月)。从事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以及思想理论领域热点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数百篇,在《求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红旗文稿》《文艺理论批评》《人民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独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2016),合著《苏联演变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2004)、《泉州践行“晋江经验”的新发展新启示》(2018),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2012卷-2020卷),主编《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2001)、《深化认识劳动价值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2002)、《劳动•价值•分配》(2003)等著作。
- 【目录】
-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贵州脱贫攻坚成功实践的理论指引 3
一、 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指引 5
( 一) 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 5
( 二) 把脱贫攻坚任务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位置 10
( 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脱贫攻坚的前提和基础 13
( 四) 始终坚持精准扶贫、共同参与的科学方法 16
( 五) 严格考核评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19
二、 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 21
三、 理论指引下的贵州脱贫攻坚成功实践 25
( 一)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25
( 二) 扶贫力求精准 27
( 三) 落实“四个切实”,推动易地搬迁扶贫 28
( 四)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31
( 五) 大扶贫格局强化攻坚合力32
( 六) 把扶贫和扶智结合起来, 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培养 33
第二章 党建引领为贵州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35
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37
二、 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夯实脱贫攻坚根基 39
三、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助推脱贫攻坚 40
( 一) 教育扶贫方面 41
( 二) 生态扶贫方面 41
( 三) 产业扶贫方面 42
( 四) 医疗扶贫方面 42
( 五) 培训扶贫方面 42
( 六) 基础设施扶贫方面 43
四、 改进脱贫工作方法, 加强党员干部脱贫绩效考核检查 43
五、 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上精准发力 45
第三章 实施大扶贫战略,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49
一、 立足省情, 顶层设计 51
( 一) 创造性地提出大扶贫战略 51
( 二) 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52
二、 强化领导, 狠抓落实 56
( 一) 领导主抓, 尽锐出战 56
( 二) 精心部署, 扎实推进 61
三、 多方使力, 多措并举 69
( 一) 社会扶贫的贵州实践 70
( 二) 教育扶贫的贵州经验 76
( 三) 医疗健康扶贫的贵州特色 81
四、 科技助力, 精准扶贫 83
( 一) 建设精准扶贫数据库, 实现扶贫领域数据资源共享 84
( 二) 利用各种数据平台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84
( 三) 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 助推农村产业革命 86
( 四) 利用大数据高效推进民生扶贫 88
五、 精准脱贫, 巩固成果 89
( 一) 健全退出机制, 确保合理退出 89
( 二) 巩固脱贫成果, 创新防贫机制 89
第四章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激发脱贫新动力 93
一、 “ 三变” 改革激活农村经济, 拓宽脱贫渠道 95
( 一) “ 三变” 改革盘活了农村资源 95
( 二) “ 三变” 改革催生出多种扶贫模式 99
二、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减贫脱贫的塘约模式 102
( 一) 塘约模式是农村整体脱贫致富的成功实践 103
( 二) 塘约经验对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05
三、 农村产业革命为农户脱贫和乡村振兴奠定经济基础 108
( 一) 全方位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培育自我发展内生动力109
( 二) 农村产业革命的成功案例——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蜂糖李产业 111
第五章 突出易地搬迁工作重点, 推进整村脱贫 117
一、 顶层设计, 围绕脱贫抓搬迁 119
( 一) 创新 “ 五个三” 工作体系 120
( 二) 形成 “ 六个坚持” 易地搬迁模式 121
二、 遵循规律, 突出整体扶贫方向 122
( 一) 集中搬迁, 力求去掉“穷根”122
( 二) 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 扶贫资源集中使用 124
( 三) 着眼搬迁长期效应, 阻断代际贫困 125
三、 先行先试, 发挥政府主导功能 126
( 一) 起步最早, 试点先行, 逐步推开 126
( 二) 率先出台政策, 注重各类政策衔接 126
( 三) 严格制定易地搬迁补助标准和住房建设标准127
( 四) 科学编制规划,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 128
( 五) 构建 “五个体系”, 促进搬迁农户融入城镇 129
( 六) 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 规范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 130
四、 立足土地公有属性, 发挥集体经济龙头作用 131
( 一) 以土地规划带动移民安置, 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优势131
( 二) 以集体土地为基础, 理顺搬迁过程中利益关系 132
( 三) 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 带动贫困户脱贫 133
五、 坚持效率标准, 推动科学选址和集中安置 134
( 一) 注重统一推进, 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 135
( 二) 面向贫困群体实际需求, 以自愿为原则 136
( 三) 强调整体协同, 实施同步规划 137
( 四) 精准选择安置点, 规范安置区布局 137
( 五) 推进资本置换, 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 138
六、 分层分类规划, 创新搬迁农户安置就业形式 138
( 一) 做好精准扶贫识别工作, 为移民安置就业奠定基础 139
( 二) 发挥国有 ( 集体) 农场作用, 促进贫困户就业 140
( 三) 依托企业, 带动贫困户就业 141
( 四) 依托中心村和产业园就业 141
第六章 发挥各类资源优势, 形成脱贫合力143
一、 立足生态红利, 推进生态扶贫脱贫 145
( 一) 生态移民和生态开发并重, 促进生态扶贫 145
( 二) 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生态就业 148
( 三) 开展生态补偿, 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149
( 四) 依托生态资源, 开展旅游脱贫 151
二、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 推进特色产业脱贫 153
( 一) 重视自身造血功能, 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体系153
( 二) 培育壮大特色产品, 推进特色产业扶贫155
( 三)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立足资源禀赋扶贫158
( 四) 根据地区特点发展主导产业, 带动贫困户脱贫 160
三、 借力扶贫和开发资金, 强化扶贫和脱贫投入 162
( 一) 用好用活财政资金, 强化脱贫投入保障 162
( 二) 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 打造对口扶贫脱贫新模式 165
( 三) 创新资金筹集方式, 加强扶贫资金统一管理 168
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贫困户与大市场对接 170
( 一) 坚持交通建设先行, 畅通物流信息流体系 170
( 二) 完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加强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 172
五、 扶贫扶智和扶志相结合, 推进党建扶贫和教育扶贫 174
( 一) 多管齐下助 “ 立志” , 发挥党建扶贫引领作用 175
( 二) 提升就业技能带动脱贫, 加强文化扶贫178
( 三) 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大力推动教育扶贫181
第七章世界减贫史上的 “ 贵州印记” 及其历史贡献 185
一、 发挥政治经济文化优势组合效应的脱贫攻坚模式 188
( 一) 贵州脱贫攻坚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统一 188
( 二) 贵州脱贫攻坚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的结合 189
( 三) 贵州脱贫攻坚模式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优势的贯通 192
二、 内嵌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脱贫攻坚目标化管理 193
( 一) “ 突出重点, 统揽全局” 的脱贫攻坚模式 193
( 二) “ 整体筹措, 渐进调整” 的目标化管理方式 195
三、 遵循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脱贫路径 197
( 一) 以稳农兴农为本带动脱贫 198
( 二) 以脱贫为中心积极推动农业变革 199
( 三) 推动脱贫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199
四、 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脱贫攻坚方略 200
( 一) 加大扶贫脱贫的要素供给, 推动脱贫攻坚 201
( 二) 理顺利益关系, 发挥各类经济主体扶贫作用203
( 三) 加大涉贫投入, 强化贫困人口脱贫保障203
五、 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脱贫政策和管理机制 204
( 一) 坚持 “ 输血扶贫” 与 “ 造血扶贫” 相结合 205
( 二) 稳定贫困户扶持机制和政策体系 207
( 三) 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同步, 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 208
( 四) 强化兜底制度, 促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 208
六、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之贵州经验 209
( 一) 加强预警监测, 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210
( 二) 加强基层党建, 在乡村治理上做到有机衔接211
( 三) 完善产业体系, 在发展连续性上做到有机衔接 212
( 四) 突出文化引领, 在乡村文明上做到有机衔接213
( 五) 强化人才支撑, 在智力支持上做到有机衔接214
( 六) 坚持绿色发展, 在生态宜居上做到有机衔接214
后 记 21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