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研究

55.44 6.3折 88 全新

库存9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长庚 彭文斌 魏晓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07 6-29

上书时间2024-06-28

邹鲁文化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长庚 彭文斌 魏晓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5
  • 版次 1
  • ISBN 9787010256412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以地域综合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区域发展与运行”为主线,研究了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的结构、特点、成因、差异以及相互关联等问题,总结了区域经济地理总体特征并作出了可视化呈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实现了中国经济地理对“现实性”的强调,适合于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刘长庚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校长。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层次人选。湖南省财政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湘潭大学理论经济学湖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带头人。(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湖南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经济地理》副主编、《政治经济学评论》编委、《消费经济》主编。长期从事收入分配、区域协调发展等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在《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142篇,其中30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红旗文摘》等转载;出版学术专著8部;多次获评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省级以上奖项。

彭文斌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地理》期刊编委,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湖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财经工作咨询专家,湖南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环境经济、经济地理等研究;主持国家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魏晓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所长、《经济地理》期刊副主编。担任湖南省科协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学会资源工程专委会主任,湖南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湖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湖南省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学术性),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学术性)。长期从事经济地理与产业经济、资源开发应用等研究;发表学术性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获国家、省部级优秀论文奖10余项。

彭文斌,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程管理学院院长、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湖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财经工作咨询专家,湖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湖南省战略性新型产业研究基地研究员,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访问学者。

魏晓,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所长、《经济地理》期刊副主编。担任湖南省科协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学会资源工程专委会主任,湖南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等学会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专家,省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学术性),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学术性)。
【目录】
绪论

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沿革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经济地理发展的特征与定位

章 经济地理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节 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经济地理发展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 经济地理发展的研究展望

第二章 地理位置、资源特征及其经济地理影响

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气候资源特征及其经济地理影响

第三节 水资源特征及其经济地理影响

第四节 耕地资源特征及其经济地理影响

第五节 矿产资源特征及其经济地理影响

第六节 海洋资源特征及其经济地理影响

第三章 城市及区域划分节 城市

第二节 行政区划

第三节 经济区划

第四章 经济地理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机制探讨

节 新经济地理的初探与发展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学“3D”理论框架

第三节 经济地理发展的“3D”指标体系构建

第五章 经济地理发展的空间格局

节 经济地理发展的测度与评价

第二节 经济地理发展的空间格局

第三节 经济地理发展的“3D”空间格局

第六章 经济地理发展的区域联系

节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两带”经济地理发展与联系

第三节 “四圈”经济地理发展与联系

第七章 经济地理区域发展的总体特征与战略

节 长江经济带

第二节 黄河生态带

第三节 京津冀

第四节 长三角

第五节 粤港澳大湾区

第六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第七节 长株潭都市圈

第八章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缩小区域差距的影响

节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缩小区域差距的机制讨论

第二节 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分析

第三节 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分析

第四节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分析

第五节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缩小区域差距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