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帆西扬:“耆英号”之航程(1846—1855)
¥
40
5.1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 [英]戴伟思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05
版次 1
装帧 精装
货号 58504547
上书时间 2025-01-0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作者
[英]戴伟思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05
版次
1
ISBN
9787308212755
定价
78.00元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2页
字数
298.000千字
【内容简介】
1846年12月,一群英国投资人购入一艘中式帆船,并以签署《南京条约》的时任两广总督耆英的名字命名。该船在广州和香港招募了中国船员与欧洲船员,并装有供流动展览用的形色色的中国物件,计划从香港驶往伦敦大赚一笔。“耆英号”的航程一波三折,途中问题不断,更意外地抵达了大西洋的彼岸——波士顿和纽约,并因拖欠船员的工资而在纽约对簿公堂。在经历了多起船员分裂事件后,它终于在1848 年抵达伦敦,在泰晤士河畔公开展览至1853 年。之后,它在被拍卖后被拖送至利物浦,*终被拆毁。作者通过现存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对该船结构、船员和航程进行了深入调查,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曲折跌宕的航海和商业故事。
【作者简介】
戴伟思(Stephen Davies),曾在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务多年,后进入香港大学任教,教授历史和政治学,并在香港电台(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担任电视演讲人。2005年出任香港海事博物馆首任馆长,2011年被法国授予 “海洋功勋”荣誉骑士勋章,后成为中国船舶建造公司的首位研究员。他还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撰写了一千多篇文章及数十本著作,大部分以历史和海事为主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历史、政治理论、考古、造船等方面。戴伟思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局限在图书馆里,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曾驾驶一艘1150米长的单桅帆船航行8万多千米,并利用自己的经验撰写了红海和东南亚的游艇自驾指南。现为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科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目录】
导论:东洋西洋,景象有别/ 1 香港码头一瞥/ 4 传统中国船只/ 6 西方船只/ 8 舰船不同,管理迥异/ 9 驾蒸汽轮驶向未来/ 11 将至:横帆舣装/ 12 为何“耆英号”看上去大不相同:造船工艺大相径庭/ 14 无情的目光/ 23 野心勃勃的航海者/ 29 中式帆船的世界/ 31 审视“耆英号”/ 35 部分“耆英号”的旅程/ 39 章 起因、采购、出航/ 41 其船其谋/ 41 投资人/ 46 中国船?英国船? / 53 项目花费/ 56 黄埔船员,香港船员/ 63 准备起航/ 66 第二章 船名由来/ 75 第三章 船员,以及前往纽约的航程/ 86 下定决心,则万事俱备/ 86 段航程/ 101 起初一帆风顺/ 101 行进缓慢,问题浮现/ 110 第二段航程/ 117 依旧迟缓/ 117 风力微弱,船底附着/ 126 帆船的转向系统/ 130 中式帆船的性能/ 135 在圣赫勒拿岛/ 140 第三段航程/ 142 慢上加慢/ 142 船员制度对比/ 146 蜗行牛步,驶向西北/ 151 果断抉择/ 152 第四章 停留纽约,遭遇麻烦/ 161 抵达/ 161 娱乐大众/ 169 “耆英号”被自己的船员扣押/ 171 就灯塔税上诉国会/ 183 体察背景/ 185 一艘帆船,两种管理/ 187 第五章 后一段航程——驶向终点/ 194 离开纽约/ 194 逗留波士顿/ 200 横渡大西洋/ 205 遭遇风暴,海上维修/ 208 抵达英吉利海峡/ 212 评价“耆英号”的表现/ 214 第六章 旅程终点:停驻伦敦/ 219 第七章 残局/ 229 “耆英号”的后时光/ 229 船员的命运/ 239 查尔斯·凯利特/ 239 中国船员与中国帆船/ 244 销声匿迹/ 250 第二部分 就船论船:类型、建造及性能/ 255 第八章 “耆英号”是什么样的船? / 257 第九章对 “耆英号”可能形状的再评估/ 277 第十章 “耆英号”的尺寸与形状/ 289 第十一章 它能开多快?/ 306 第三部分 历史的废料场/ 315 第十二章航程终结/ 317 附录“耆英号”的画像/ 325 索引/ 34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