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断案引律法脉??从古代公案小说举证
¥
17
4.4折
¥
39
全新
仅1件
作者林林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58247105
上书时间2024-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林
-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6220245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0页
-
字数
204千字
- 【内容简介】
-
构建法治文明的社会,培育文明的法治文化素养是关键。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当下,要重新发现和发掘“中华法系”的历史价值和合理思想。本书从《狄公案》《包公案》《毛公案》《蓝公案》《林公案》《彭公案》等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公案、侠义小说所描写的冤案、奇案故事情节中,聚焦、提炼其中的办案、破案、审案,以及涉及的检验、质对、刑讯、判词等场景细节,生动、直观地呈现了唐、宋、明、清的司法制度运行状况,折射了官吏、民众对法律条法的认知与法文化观念,梳理了贯穿古今、植根民间的中华法脉。
- 【作者简介】
-
林林: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著有《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法文化建构:穿越社会与文化的表象》《比较法视野下女性主义法学》等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
- 【目录】
-
导言001
第一章
从《狄公案》看唐律的中华根脉
第一节从现场勘验与移尸问责,看历代律例沿革
第二节开棺查验事体重大,反坐革职官民皆知
第三节抗刑不招疑案取保,古代也有“疑罪从无”
第四节官员贪赃枉法、不受词讼该当何罪
第五节唐律开启的中华法系传统根脉
第二章
从《包公案》看宋代官吏的司法职业认知
第一节重质证,轻口供,看包公如何平冤究理
第二节重礼义,慎刑讯,看包公如何用刑
第三节情理相协,断罪引律,看包公如何下判词
第四节犯奸案情频率最高,历朝律法大同小异
第五节“打死也不招”,古代也有“疑罪从无”立法思想
第六节面对各色诬告,“反坐”最为有效
第七节依状受理,限期破案,古代官府也很“拼”
第八节宋代司法审判制度的法文化流布
第三章
从《毛公案》看明代家庭的分化与世风的恶逆
第一节卖良为娼,罪非事小
第二节状词善恶两分,案情瞬间翻转
第三节“秀士”闯堂理问,被杖陷狱暗害
第四章
“三言二拍”中的法文化认知
第一节“婚变”凸显社会细胞分化问题
第二节调息与健讼,明代社会法文化的真实写照
第三节明代社会民众法文化的认知状况
第四节案件受理与“断罪引律”的考察
第五章
从《蓝公案》看清代唆讼之风
第一节讼师唆讼之道叹为观止
第二节亲族纷争,和息为贵
第三节与上司抗辩,重事实而不枉
第四节私下再嫁,倍偿负刑
第六章
《林公案》折射清末法治状况图景
第一节入幕府佐理案卷,破奇案平冤狱声名鹊起
第二节首任江苏按察使,惩治恶霸慰民心
第三节赴任陕西臬司,平反冤案名声再播
第四节江宁布政查赈灾,揭惊人真相
第五节整治粮帮,连破奇案背后的制度失灵
第六节整顿漕弊,文武两举人包揽遭革
第七节禁烟有法难依,历史终难更易
第七章
《彭公案》中侠义与公案精神的交织
第一节初任三河私访遇险,强夺霸占移尸该当何罪
第二节玩笑斗讼也有责,奸情命案判凌迟
第三节见色起念、为主杀女、知情隐匿,按律审判却失当
第四节侠义有道,“犯法”免究
第五节剿匪平冤,御赐金牌失盗罪非寻常
第六节采花也遭江湖弃,失察窝盗当革职
第七节妖言惑众,迷药抗官,罪责几何
第八节又是采花蜂熏香作案,“限期破案”追责众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