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

51 5.2折 9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斐章 著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58295125

上书时间2024-11-28

牧野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斐章 著
  •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1368433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8页
  • 字数 300千字
【内容简介】

彭斐章先生是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他既是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学校――文华图专的最后一届毕业生,又是文华图专并入武汉大学之后图书馆学专修科的首批教师,被沈宝环先生称之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承前启后”的人物。
他是建国后较早赴苏联留学的图书馆学家,在留学期间参加了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对留学生的接见活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获得教育学副博士学位回国。他长期在图书馆学教学与科研第一线,创建现代目录学新体系,许多成果成为图书馆学目录学的经典之作。
此书本着客观真实的史学传统,既全面记录彭斐章先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情况,又系统呈现他的生活、家庭和成长经历;既反映彭斐章先生的学术渊源和学术贡献,体现学术价值;又反映他的修养与个人风范,体现科学家的人生品质。
本书既报道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图书馆学教育史实,又讲了很多学习、工作与生活细节,有丰富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既可作为图书馆学教学的重要参考,又可作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学习的读物。

【作者简介】
彭斐章,现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顾问。2004年被遴选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第五届专家组成员。从事图书馆学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工作50余年。主要致力于目录学,社会科学情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出版专著、主编、参编、译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JI、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 

柯平,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刘莉,1987年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201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现在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和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图书馆学专著1部。
【目录】

青少年时代(1930―1951)
一、童年记忆
1.伯祖父给我取名“斐章”
2.乐善好施的父亲
3.知书达理的母亲
4.我的兄弟姐妹
5.五岁半开始求学
6.零星的童年记忆
7.抗战印记 
二、中学生活
1.高仓中学的六年
2.亦师亦友的两位叔父
3.加入新力知识青年联谊会
4.华国锋给我们西红柿吃
三、完小任教
1.小学教师
2.弱冠之年当小学校长
3.当小学校长的三大作为
4.参加高考
文华时光(1951―1953)
一、文华求学
1.我是怎么与图书馆学结缘的?
2.文华图专的第一印象
3.文华图专的“过早”
4.文华图专的校训校歌
5.文华图专的特色生活 
二、“土改”经历
1.参加“土改”
2.“土改”中的意外事件
3.参加“土改”的好处
三、文华精神
1.担任文华图专最后一届学生会主席
2.文华图专毕业
3.我体会的文华精神
4.特殊的同窗情谊 

执教大学(1953―1956)
一、留校任教
1.从“崇福山”搬到“珞珈山”
2.大学教师从“助教兼秘书”开始
3.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准备留学
1.留苏的选拔考试
2.留苏预备部
3.到苏联学什么?
三、恋爱结婚
1.从大学同学到终身伴侣
2.简单而难忘的婚礼
难忘的留苏岁月(1956―1961)
一、负笈苏联
1.初到莫斯科
2.适应苏联生活
3.着装礼仪
4.几条不成文的规定
二、我的导师
1.留学的第一件大事
2.导师的“严”“导”“爱”
3.师恩难忘 
三、异国他乡求学
1.留苏研究生的课程
2.去得最多的是列宁图书馆
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4.别样的暑期游学
四、留学生的情感生活
1.不准在苏联谈恋爱
2.见识苏联人的“开放”生活
3.面对主动要求交往的苏联女孩
4.中苏“两地书” 
五、难忘时刻
1.亲历中苏关系“由热变冷”
2.目睹开国领袖们的风采
3.现场聆听毛主席的报告 
六、博士毕业
1.论文写作中的一件“怪事”
2.延迟的论文答辩 
学成归来(1961―1966) 
一、回到祖国
1.三个月,三件事
2.重回珞珈山
3.有了孩子
二、学科思考
1.第一次集中编写目录学教材
2.感觉图书馆学学科地位低人一等
3.山雨欲来风满楼
那些日子(1966―1976)
一、运动的冲击
1.从“左派”到“右派”
2.图书馆学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3.强加给我的“苏修特务”身份
二、下放劳动
1.三年“劳改”生活
2.讲党史课的曲折
3.中断了与家的联系
三、返校的窘迫
1.“斗批改”与“斗批散”
2.返校编校史
3.“系办馆”
4.终于结束了
5.面对“文革”困境的法宝
科教春天(1976―1984)
一、拨乱反正
1.迎接科学和教育的春天
2.沈祖荣先生的追悼会
3.打破“旧制”,招贤纳士
4.齐心协力,扩大规模
二、教书育人
1.恢复高考之后培养本科生
2.率先招收研究生
3.评上教授
4.我的座右铭
三、学术研究
1.改革开放初期的学术活动
2.开创目录学研究新高地
3.廿年后再出国门

砥砺前行的八年(1984―1992) 
一、首任院长
1.刘道玉校长的远见卓识
2.出任院长
3.图书情报学院成立
 二、开拓创新
1.团结奋斗,开创图情发展新时代
2.重视异地办学,发展函授教育
3.摈弃门户之见,促进图情事业新发展
4.来之不易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三、国际交流和海峡两岸交流
1.重访苏联
2.保加利亚印象
3.访美之旅
4.“三个不相称”和“三个没有想到”
5.与台湾地区图书情报界的交流与合作
六秩之后(1992―)
一、卸任之后
1.人走茶不凉
2.学科评议组
3.指导博士研究生
4.科研课题
5.我的治学与为人观 
二、淡泊名利的教授
1.社会服务
2.《世纪学人百年影像》背后的故事
3.文科院士
4.名人档案
5.荆楚社科名家
三、多彩桑榆
1.伉俪情深
2.言传身教
3.和睦家风
4.闲适生活
5.我的长寿秘诀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