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登推荐这就是心理学—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樊登推荐这就是心理学—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

25 5.2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植木理惠 著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8548469

上书时间2024-10-17

牧野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植木理惠 著
  •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6
  • 版次 1
  • ISBN 9787545477320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0页
  • 字数 181千字
【内容简介】

《这就是心理学》是一部心理学入门的典范之作,在日本连续畅销十余年。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植木理惠,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书中的心理学知识,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侧重从实用性出发,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了高效学习能力、增强人际关系、提升工作业绩以及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

 

本书共分为六章,每一章内容都相对独立,读者可以从第一章节开始渐入佳境,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由阅读:第一章为全书总括,介绍了“心理学究竟是什么”。其余五个章节分别通过10个现象、8大实验、9个方法、10个理论以及10个观察对心理学全面讲述,帮助读者拉近与心理学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一个更有趣的思考维度。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高效学习的方法是什么? 怎样才算客观的思考? 第六感到底准不准?这些疑惑在书中得以解决。这本书通过现象、实验、观察和技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危机、自我焦虑、情绪管理有很大帮助。高情商不是天赋而是认知升级,“从现在开始”找到喜欢上自己的方法。这本书从“知、情、意、行”中提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洞察意识、行为约束的能力。

 

 

 


【作者简介】

【日】植木理惠:

 

1975年出生。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毕业于大分县立大分上野丘高等学校,并在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肄业。2004 年至2007 年担任文部科学省特别研究员,从事心理学的实证研究。

 

 

 

译者:

 

钟小源:

 

毕业于福建华侨大学日语系,曾译有《如何有效阅读》《了不起的孩子》等十余部作品。

 


【目录】


01  何谓心理学?
  01 看不见的东西,实际“存在”吗?
  02 看不见的东西,实际“不存在”
  03 如何“从现在起”活用知识?
  04 能够正确理解心理学的归纳法
  05 借助研究方法来学心理学
02  现象中的心理学
  概要:从常现象中推测人类本质
  01 喜欢上自己的方法
  02 集体扩大之后人的行动会发生什么变化
  03 当个俊男真的有好处吗?
  04 好奇心是本能吗?
  05 记忆有时会说谎
  06 优选限度地激发人的潜在能力
  07 怎样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08 放任“小恶”给人的内心带来的变化
  09 获得共鸣之后人会想要“报答”
  10 教师应如何面对“班级崩坏”
  专栏
03  借“实验”测量心理学
  概要:重视由提出说到检验的科学
  01 如何让人提起干劲?
  02 人是如何被精神控制的?
  03 人失去干劲的瞬间
  04 靠奖励来优选限度地激发出人的干劲
  05 记忆达人的记忆方法
  06 “虚记忆”是如何产生的?
  07 的产生与传播
  08 如何提高自己的说服力?
  专栏
04  观察洞悉的心理学
  概要:将语言和行动一般化的心理学
  01 “顿悟”是如何出现的?
  02 重构回忆
  03 “强制回忆”会欺骗自己
  04 “刻板印象”不可取
  05 高学历的人能胜任工作吗?
  06 “闻一知十”的人具有创造思维
  07 家长和孩子是如何形成亲子关系的?
  08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09 “友情”的诞生
  10 什么时候才能开始真正的恋爱?
  专栏
05  整理“理论”的心理学
  概要:为了分类而将现象模型化的心理学
  01 高难度更能激发人的?
  02 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03 提高“积极”的两个公式
  04 智慧的高低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05 “心智”是可测的吗?
  06 对“格”进行科学分析后,能发现什么?
  07 如何正确地应对压力?
  08 信息是如何转变为记忆的?
  09 有效记忆需下哪些功夫?
  10 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区别是什么?
  专栏
06  提供“”的心理学
  概要:在临床发挥作用的心理学
  01 如何抑制不良行为?
  02 什么样的思方式容易引发抑郁症?
  03 越在意越难受……要如何摆脱这一恶循环?
  04 如何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方式?
  05 重新自我审视的究极方法是什么?
  06 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是什么?
  07 心理师需要和来访者保持怎样的关系?
  08 如何顺利地探究内心世界?
  09 心理疾病存在于家庭之中
  专栏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