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中国金融安全及治理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时代中国金融安全及治理研究

26 4.4折 5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维达、刘立刚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0488415

上书时间2024-10-17

牧野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维达、刘立刚 著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2
  • 版次 1
  • ISBN 9787513053105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8页
  • 字数 20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新时代中国金融安全及治理研究》内容简介:19大报告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进一步强调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国家安全中,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其金融体系的深刻反省。新时代背景下金融安全的*主要特征就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安全事关社会的稳定;与金融安全有关的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和互联网金融风险,构成新时代金融安全的三大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一些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政策建议,仅供参考。

【作者简介】

何维达,男,博士,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兼商学院院长,北京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系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的专家顾问,国家科技部中长期发展规划专家,国家社科规划办重大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等。何维达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3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1991─1993年教育部派往意大利那波勒斯大学留学。2001年以来,先后到奥地利、新加坡、瑞典、丹麦、挪威、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参加学术交流。目前公开出版专著16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成果要报》、CurrentScience(SCI期刊)和JournalofScientific&IndustrialResearch(SCI期刊)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被SCI、SSCI、EI和CSSCI检索的文章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级一般项目和省部级重大项目15项,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2项。何维达教授在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领域成果丰硕,构建了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其研究成果得到原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国际社科规划办的通报表扬。

 


【目录】

1导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2研究思路与方法1.3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1.3.1研究内容1.3.2主要创新点2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2.1国内外产业安全研究进展2.2关于产业安全的含义与特征2.3关于产业不安全原因的研究2.4关于产业安全保护与调节2.5关于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6关于金融安全研究3新时代背景下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3.1新时代背景下金融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框架3.2外部因素及传导机制3.3内部因素及传导机制4金融发展、金融安全与实体经济安全4.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4.1.1什么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4.1.2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4.1.3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4.2金融健康发展对经济安全的促进作用4.2.1促进资本形成4.2.2促进就业4.2.3推动技术进步4.3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背离趋势4.4金融发展、金融安全与金融危机5银行信贷质量与金融安全分析5.1基本数据及变量解释5.2银行“风险效应”的实证分析与检验5.3银行“风险效应”的经营特征异质性5.4银行“风险效应”的董事会异质性5.5本章小结6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6.1美国次贷危机回顾6.2中国房地产风险的估算6.2.1房地产风险的估算方法6.2.2测算所使用的数据及测算结果6.3房地产风险成因的实证检验6.3.1基本研究假设6.3.2模型构建6.3.3数据和变量6.3.4实证研究结果6.4稳健性检验与结论6.4.1稳健性检验6.4.2结论6.5房地产风险对金融安全的驱动因素分析6.5.1开发商因素对金融安全的影响6.5.2居民需求因素对金融安全的影响6.5.3地方政府因素对金融安全的影响7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案例分析7.1我国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现状7.2互联网金融业务安全管理7.2.1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拓展管理7.2.2互联网金融带来新的金融安全管理问题7.3P2P安全管理案例分析7.3.1P2P天力贷兑付危机案例7.3.2特大P2P集资诈骗案例7.4我国P2P金融平台的安全性管理8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分析8.1互联网金融监管演化博弈模型8.1.1模型假设8.1.2博弈模型8.2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行为博弈模型分析8.2.1静态均衡分析8.2.2动态均衡分析8.2.3监管机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8.3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演化博弈分析8.3.1演化博弈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8.4结论与建议9中国金融安全与公司治理9.1公司治理缺陷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9.1.1金融危机前公司治理的缺陷9.1.2危机后公司治理的反思与改进9.2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之比较9.2.1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框架9.2.2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的优势9.2.3我国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9.2.4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建议9.3中国商业银行股本规模绩效评价9.3.1银行绩效研究概述9.3.2实证研究9.4本章小结10中国金融安全操作风险的实证分析10.1操作风险分析10.1.1操作风险定义10.1.2操作风险特征10.1.3操作风险发展趋势10.1.4操作风险管理对金融安全的影响10.2操作风险监管10.2.1操作风险的指标监管10.2.2操作风险的资本监管10.3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理论框架10.3.1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建模流程10.3.2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建模数据10.4实证研究10.4.1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的简化模型10.4.2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的模型数据10.4.3实证分析及结果10.5本章小结11维护金融安全的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