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1卷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1卷

67 4.9折 1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隽鸿飞、陈立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7989513

上书时间2024-10-16

牧野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隽鸿飞、陈立新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65829
  • 定价 1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9页
  • 字数 417千字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一卷)(精)》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6卷本的**卷,主要内容是唯物主义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作者重点分析了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强调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生产力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合乎逻辑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作者从经济学、哲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思想渊源,并从历史的本质、历史时间、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规律与进程等方面分析了马克思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作者简介】
  陈立新,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存在论和历史哲学研究。

  于沛,1944年生于天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1992年起领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马工程重点课题“史学概论”“世界现代史”首席专家。研究方向是史学理论暨史学史。近年出版专著有《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历史认识概论》《当代中国世界历史学研究》《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

  隽鸿飞,1970年生,黑龙江省兰西县人。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的时代背景
一 文艺复兴运动
二 宗教改革运动
三 工业革命
四 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哲学来源
一 近代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二 历史性为内在性的奠基
三 历史运动的逻辑表达
四 “以清醒的哲学来对抗醉熏熏的思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济学来源
一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开启
二 法国重农主义
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一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学来源
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史学
二 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
三 浪漫主义时期的史学
四 实证主义的史学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自然科学来源
一 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二 近代经验自然科学
三 近代理论自然科学
第二章 唯物史观的形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前的社会历史观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创立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四 社会经济形态
五 阶级和阶级斗争
六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节 历史发展的辩证运动
一 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二 历史发展的同一性与多样性
三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第五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一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二 生产力革命和交往革命
第六节 马克思的两部历史学笔记
一 《历史学笔记》
二 《古代社会史笔记》
三 唯物史观和两部历史学笔记
四 两部历史学笔记的方法论意义
第七节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第三章 马克思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维度
第二节 历史的本质、起源与目的
一 历史的本质
二 历史的起源与目的
第三节 历史时间
一 历史与时间的共生
二 时间对于历史的内在性
三 时间概念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 人的需要: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 马克思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形而上分析
三 马克思对历史发展动力的现实分析
四 两种生产理论对历史动力问题的新阐释
第五节 历史规律与进程
第六节 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
第七节 历史意识与历史认识
一 意识的历史生成性
二 意识与历史的内在统一性
三 历史意识的内涵
四 历史认识的主体、客体及二者的统
五 历史认识的具体方式
六 历史认识的目的和意义
第八节 马克思的历史生成论
一 历史决定论
二 历史非决定论
三 历史生成论
第九节 历史研究的方法
一 抽象与具体相统
二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三 历史与结构相统一
四 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方法
第十节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史学意义
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源起
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
三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社会历史批判性质
第十一节 马克思的人类学研究及其史学意义
一 马克思人类学研究的分期
二 马克思人类学研究的问题
三 历史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的统一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