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
有黄斑
¥
95
九品
仅1件
作者特纳 著;黄剑波、柳博赟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1016
上书时间2025-0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特纳 著;黄剑波、柳博赟 译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0071534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5页
-
字数
218千字
-
丛书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人类学系列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堪与列维-斯特劳斯和伊里亚德的伟大作品同列。
在本书中,特纳通过在非洲恩丹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将仪式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进行了诠释。特纳拓展了“阈限”与“交融”的概念,发展了传统的结构主义。与之同时代的范·杰内普、马克斯·韦伯、涂尔干等都曾经试图把所有的文化行为统一在超级结构里,提出涵盖全体的普遍化模式,特纳则突破了传统静态的社会结构的研究,把仪式放在运动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他把社会看作是交融与结构的辩证统一,从而有“分化-阈限-再整合”的过程,是结构与反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 【作者简介】
-
维克多?特纳(1920-198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活跃和多产的人类学家。他在恢复人们对比较宗教学的兴趣及开创“符号人类学”的研究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与格尔兹(CliffordGeertz)分庭抗礼的象征人类学家。
特纳于1920年出生于苏格兰。1950年4月离开罗得西亚-利文斯通社会学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InstituteforSociologicalResearch)之后,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职务,一直到1963年。不过他著述最丰的那几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学,然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最后是在弗吉尼亚大学。1983年他在弗吉尼亚大学逝世。其代表作有:《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1957)、《符号森林》(1967)、《苦难的鼓声》(1968)、《仪式过程》(1969)、《戏剧、场和隐喻》(1974)等。
-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生死仪式中的分类层次
摩尔根与宗教
非洲中部仪式的研究
对恩丹布仪式的初期田野工作
伊瑟玛仪式
神圣地点的预备
药物的收集
治疗过程
分类结构:三重组合
分类结构:二元组合
场景与分类
仪式象征的认知与存在
第二章恩丹布仪式中的双胞胎困境
亲属和生活中的双胞胎现象:一些非洲的实例
恩丹的双胞胎仪式的结构
河流源头仪式:药物的收集
河流源头仪式:水流和圆拱
在村庄里建造双胞胎神龛
性别间的对抗
性别之间和表亲之间的玩笑
从夫居和母系制度之间的竞争:居住地的选择
作为神秘荒谬的双胞胎
恩丹布人对Wubwangu的看法
脚趾夹箭跳跃
第三章阈限与交融
通过仪式的形式与性质
就职仪式的阈限
……
第四章交融:模式与过程
第五章谦卑与等级:地位提升与地位逆转的阈限
参考文献
过引
译后记
附录:特纳的主要作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