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世界史 上下
  • 现代世界史 上下
  • 现代世界史 上下
  • 现代世界史 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世界史 上下

2本合售

258 九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R.R.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何兆武 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246

上书时间2024-05-02

一得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R.R.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何兆武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6295369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028页
  • 字数 15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现代世界史(套装上下册)》内容丰富、领域宽广,以洋洋百余万文字阐述了现代欧洲的崛起这一世界性的事件。在作者笔下,曾经默默无闻的欧洲(或曰西方),在从16世纪初至今的五百多年里,逐渐创造出了一个辐射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诸方面的世界体系。自1950年初版以来,帕尔默等人所著的《现代世界史(套装上下册)》便一直被誉为是一部殿堂级的历史学术教科书,并被广泛采用作教材。在近60年的时间里,《现代世界史(套装上下册)》作者不断修订,如今已出至第10版,其销量在同类作品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中寿命最长、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作为一部将传统叙事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作品,作者在以政治和制度的演变为主线的同时,对于社会史、文化史、宗教史诸方面也作了简洁而生动的阐释。全书贯穿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情怀,思想的火花与睿智的表达时时可见,使得阅读《现代世界史(套装上下册)》成为一次美妙的思想之旅。
【作者简介】
  R.R.帕尔默(R.R.Palmer,1909—200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1934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36—1977年间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和耶鲁大学。作为法国大革命研究权威,以及美法两国革命比较研究的先驱,帕尔默曾先后担任美国法国史研究协会主席(1961),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70),同时也是美国哲学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活跃成员,并被欧美多所大学授予荣誉学位。1990年,帕尔默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授予费尔特里内利奖。
  本书是帕尔默的代表作,此外他还著有《18世纪法国的天主教徒和不信教者》(1939),《民主革命的年代:美国与欧洲的政治史》(1959)等。
  乔?科尔顿(JoelColton),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1950—1989年任教于杜克大学历史系,曾任洛克菲勒人文科学奖学金与研究项目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成员。
  劳埃德?克莱默(LloydKramer),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北卡罗莱纳大学历史系教授,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兼职教授。
  何兆武(1921—),著名翻译家,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译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苇草集》等。翻译本书前言、导论,并作推荐导言。
  孙福生(1933—),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原历史系主任,兼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会长和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理事。翻译本书第1、2、3、5、7、9章。
  陈敦全(1939—),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译有林肯《葛底斯堡演讲词》、达尼肯《众神之车》、《COLLINS袖珍英汉双解词典》(香港)等。翻译本书第4、6、8章。
  周颖如(1927—),商务印书馆编审,曾与周川合译卡斯顿《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托马斯《林肯传》,主译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美日战争的来临》等。翻译本书第10章,校译第21章。
  周鸿临(1933—),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翻译本书第11、12、17章,校译本书第13、16章。
  苏中友(1951—2002),广西师范大学教师。翻译本书第13、14、15、16章。
  范丽萍(1966—),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校译本书第14、15、17章。
  杨慧娟(1936—),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翻译本书第18章。
  罗敏兴(1926—),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精通英语、俄语。校译本书第18章。
  陈少衡(1929—),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商务印书馆编审。译有休斯《欧洲现代史(1914—1980)》(合译)、狄更斯《荒凉山庄》(合译)等。翻译本书第19、20章。
  周熙安(1925—2000),原名周川,商务印书馆编审,曾参加翻译《光荣与梦想》、《克格勃》等多部著作,还曾与周颖如合译卡斯顿《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托马斯《林肯传》等。翻译本书第21章。
  牛可(1969—),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副教授。翻译本书第22、25章。
  董经胜(1964—),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秘书长。翻译本书第23章。
  潘华琼(1965—),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曾于1998年至2000年在比利时新鲁汶天主教大学进修。翻译本书第24章
  王昺(1948—),辽宁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比较文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翻译本书第26章及“延伸阅读:建议与书目”
  陈启能(1934—),史学理论、俄国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校译本书第26章
  董正华(1950—),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富布赖特研究访问学者。翻译本书第27章。
【目录】
出版前言1
简目2
序一用“现代化”的视角解读现代世界史罗荣渠3
序二现代世界史的标准著作何兆武5
序三历史教科书的黄金标本刘北成6
致中国读者8
第十版序10
第五版序14
大事年表及地图、图表目录25
导论:地理与历史001
欧洲在现代史上的影响003

第1章欧洲的兴起009
1.古代:希腊、罗马、基督教010
希腊世界011
罗马世界013
基督教的出现015
2.中世纪初期:欧洲的形成017
罗马帝国的解体018
拜占庭世界,阿拉伯世界和公元700年左右的西方019
基督教会与罗马教皇制度的产生021
查理曼帝国,公元800-814年023
9世纪时的入侵;到1000年时的欧洲024
3.中世纪盛期:世俗文化025
公元1000年后的农业与封建制025
城市和商业的兴起028
君主国和政府组织的成长031
4.中世纪盛期:教会033
中世纪的教会和罗马教皇制度的发展033
智力生活:大学,经院哲学036
十字军,新的入侵,到1300年时的欧洲039

第2章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动乱,1300-1560年043
5.14世纪的灾难044
黑死病与其后果044
中世纪教会的各种纠纷045
宗教会议运动047
6.意大利的文艺复兴048
意大利城市和“人”的新概念049
人文主义:“文学”的诞生054
学校教育、生活风尚和家庭生活057
政治与意大利文艺复兴058
7.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060
宗教学与科学061
神秘主义和世俗宗教062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063
8.新型君主国063
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新君主国064
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的霸权066
9.新教改革运动067
路德和路德教069
加尔文和加尔文教073
英国的宗教改革075
到1560年新教的巩固077
10.天主教的改革和改组079
特兰托会议080
反宗教改革的十字军081

第3章经济重建和宗教战争,1560-1648年085
11.大西洋的开放085
在东方的葡萄牙人086
美洲的发现088
美洲的西班牙帝国089
12.商业革命091
商业和生产上的变化092
资本和劳工094
重商主义095
13.社会结构的变化097
社会阶级098
教育和政府的社会角色099
东欧和西欧101
14.天主教西班牙的战争:荷兰人和英国人102
菲利普二世的野心102
尼德兰起义104
英国的卷入106
斗争的结局108
15.法兰西的解体与重建109
政治和宗教上的分裂109
内战和宗教战争111
战争的结束:亨利四世领导下的重建112
红衣主教黎塞留113
16.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德意志的解体114
三十年战争的背景115
战争的四个阶段115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118

第4章西欧日益强大,1640-1715年123
17.大君主和均势123
均势思想124
18.荷兰共和国126
荷兰文明和政府126
外交:与英法的冲突130
19.英国:内战130
17世纪的英格兰131
内战的历史背景:议会与斯图亚特王朝众国王132
克伦威尔崭露头角134
20.英国:议会的胜利137
王政复辟,1660-1688年:后期的斯图亚特国王137
1688年革命139
21.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1643-1715年:专制制度的胜利143
17世纪的法国文化143
法国专制主义的发展145
政府与行政机构147
经济和财政政策:柯尔培尔149
宗教:取消《南特敕令》,1685年151
22.路易十四发动的战争:《乌得勒支和约》,1713年152
1700年以前152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54
《乌得勒支和约》156

第5章东欧的变化,1648-1740年159
23.三个衰老的帝国159
1648年以后的神圣罗马帝国160
1650年左右的波兰共和国163
1650年左右的奥斯曼帝国165
24.奥地利君主国的形成167
哈布斯堡权力的恢复与发展,1648-1740年167
1740年左右的奥地利君主国169
25.普鲁士的形成171
短命的瑞典帝国171
勃兰登堡-普鲁士领土的扩大171
普鲁士军事国家173
26.俄罗斯的“西化”177
彼得大帝以前的俄罗斯178
彼得大帝:对外事务和领土扩张182
彼得大帝统治时期的内部变化184
彼得革命的成果187

第6章科学的世界观189
27.科学文明的先知:培根和笛卡儿190
17世纪前的科学190
培根和笛卡儿191
28.牛顿之路:万有引力定律194
各门科学的进展194
科学革命:从哥白尼到伽利略195
牛顿的成就:科学的属望198
科学革命与思想界200
29.关于人类和社会的新知识202
怀疑论思潮202
新的证据观204
历史和历史学的成就205
对传统信仰的怀疑207
30.政治学说:自然法学派209
自然权利和自然法210
霍布斯和洛克211

第7章争夺财富和争夺帝国的斗争215
31.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216
32.18世纪的世界经济221
18世纪的商业和工业221
世界经济:荷兰、英国和法国223
全球经济中的亚洲、美洲和非洲224
西欧的财富:社会后果226
33.《乌得勒支和约》后的西欧,1713-1740年229
1713年后的法国和英国229
“泡沫骗局”232
弗勒里在法国;沃波尔在英国234
34.18世纪中期的大战:《巴黎和约》,1763年235
18世纪的战争235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236
七年战争,1756-1763年:在欧洲和美洲239
七年战争,1756-1763年:在印度242
1763年的和平解决方案245
第8章启蒙时代247
35.哲人及其他248
进步与提高的精神248
哲人们250
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253
政治经济学257
启蒙思想的主要潮流258
36.开明专制制度:法国、奥地利、普鲁士259
开明专制制度的含义259
法国开明专制制度的失败260
奥地利:玛丽亚?特蕾西亚和约瑟夫的改革262
弗里德里希大帝统治下的普鲁士265
37.开明专制制度:俄国267
彼得大帝后的俄国267
叶卡捷琳娜大帝:国内施政纲领267
叶卡捷琳娜大帝:外交事务269
开明专制制度的局限性271
38.三次瓜分波兰271
39.新的骚动:英国的改革运动274
一个“民主革命”时代的开始274
说英语的国家:议会和改革276
苏格兰、爱尔兰、印度279
40.美国革命281
革命的历史背景281
美国独立战争283
美国革命的意义284

第9章法国革命291
41.背景292
旧制度:三个等级292
旧制度下的土地制度293
1770年后的政治文化与公共舆论294
42.法国的革命和改组295
财政危机295
从三级会议到国民议会296
下层阶级在行动298
国民议会的最初改革299
宪法的变革302
经济和文化政策303
与教会的争吵305
43.革命和欧洲:战争和二次革命,1792年307
革命的国际影响307
战争的来临,1792年4月308
1792年8月10日的二次革命310
44.非常共和国,1792-1795年:恐怖统治310
国民公会310
向恐怖时期过渡的背景312
国民公会的纲领,1793-1794年:恐怖时期313
热月党人的反动316
45.宪法共和国:督政府,1795-1799年317
督政府的弱点317
1797年的政治危机319
1799年政变:波拿巴321
46.专制共和国:执政府,1799-1804年322
与教会的和解;其他改革324

第10章拿破仑时代的欧洲327
47.法兰西帝国体系的形成328
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的瓦解,
1792-1802年328
和平间歇时期,1802-1803年328
第三次同盟的形成,1805年329
第三次同盟,1805-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330
大陆封锁体系和西班牙战争332
奥地利解放战争,1809年332
拿破仑鼎盛时期,1809-1811年334
48.大帝国:革命的传播334
拿破仑帝国的组成334
拿破仑和革命的传播335
49.大陆封锁体系:英国和欧洲339
英国的封锁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339
大陆封锁体系的失败341
50.民族运动:德意志343
对拿破仑的抵抗:民族主义343
拿破仑时代德意志的思想运动344
普鲁士的改革347
51.拿破仑的倾覆:维也纳会议349
俄罗斯战役和解放战争349
波旁王朝复辟350
维也纳会议以前的解决方案352
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353
波兰-萨克森问题354
“百日王朝”及其后果355

第11章工业、思想与争取改革的斗争,1815-1848年359
52.英国的工业革命361
英国的农业革命361
英国的工业主义:鼓励与发明362
英国工业主义的某些社会后果365
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366
53.各种“主义”的出现368
浪漫主义369
古典自由主义370
激进主义、共和主义、社会主义371
女权主义374
民族主义在西欧376
民族主义在东欧378
其他的“主义”379
54.堤坝与洪水:国内方面380
1815年以后的反动:法国、波兰381
1815年以后的反动:德意志诸邦、英国381
55.堤坝与洪水:国际方面384
埃克斯-拉-夏佩累会议,1818年384
南欧的革命:特拉波会议,1820年385
西班牙和近东:维罗纳会议,1822年386
拉丁美洲的独立386
会议体系的终结388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389
56.自由主义在西方的突破:
1830-1832年的革命389
法国,1824-1830年:1830年七月革命390
1830年革命:比利时、波兰391
英国的改革393
1832年以后的英国395
57.西欧资产阶级的胜利397
工人的挫折和挑战398
社会主义与宪章运动399

第12章革命和秩序重建,1848-1870年401
58.巴黎:西方社会革命的幽灵402
法国“二月”革命402
1848年“六月起义”404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崛起405
59.维也纳:中欧和意大利的民族主义革命407
1848年的奥地利帝国407
三月起义409
六月后潮水的降落410
反革命的胜利,1848年6月-12月411
最后的革命爆发与被镇压,1849年412
60.法兰克福和柏林:自由德意志问题413
德意志诸邦413
柏林:普鲁士革命的失败414
法兰克福议会415
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失败416
61.新欧洲的各种“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418
唯物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419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420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内容421
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它的力量与弱点425
62.波拿巴主义: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1870年425
第二帝国的政治制度426
帝国时期的经济发展427
内部困难与战争428

第13章大民族国家在全球范围的强化,1859-1871年431
63.背景:民族国家的观念431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年433
64.加富尔与1859年意大利战争:
意大利的统一434
意大利民族主义:加富尔的行动纲领434
意大利统一的完成436
统一后长期存在的问题437
65.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奥匈二元君主国437
1848年以后的德意志诸邦国439
19世纪60年代的普鲁士:俾斯麦439
俾斯麦的战争:北德意志联邦的创立,1867年441
普法战争,1870年443
德意志帝国,1871年445
1848年以后的哈布斯堡帝国446
1867年妥协447
66.沙皇俄国的自由化:亚历山大二世448
1856年以后的沙皇俄国448
1861年《解放法令》和其他改革452
俄国的革命主义453
67.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内战454
美国的成长发展455
北方与南方的疏远455
内战之后:重建和工业的增长457
68.加拿大自治领,1867年459
德拉姆勋爵的报告460
加拿大自治领的建立460
69.日本与西方462
背景:两个世纪的孤立,1640-1854年462
日本的开放464
明治时代:日本的现代化465

第14章欧洲文明,1871-1914年:经济与政治469
70.现代“文明世界”469
物质主义的和非物质主义的理想469
文明“地带”471
71.基本的人口统计:欧洲人口的增长473
1650年以后欧洲和世界人口的增长473
欧洲人口的稳定475
城市的发展和都市生活476
从欧洲迁移,1850-1940年477
72.19世纪的世界经济480
“新工业革命”480
自由贸易和欧洲的“收支平衡”481
欧洲的资本输出483
国际货币制度:金本位制485
一个世界市场:联合、竞争——以及毫无保障486
组织的改变:大规模经营488
73.民主的进步:法兰西共和国、
英国、德意志帝国49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49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烦恼492
共和国的力量和弱点493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494
1900年以后英国的政治变动496
爱尔兰问题497
俾斯麦和德意志帝国,1871-1890年498
1890年以后的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499
其他地方的发展:一般评论500

第15章欧洲文明,1871-1914年:社会与文化503
74.民主的进步:社会主义、工会和女权运动503
工联运动和英国工人的崛起504
1850年以后的欧洲社会主义506
修正主义的社会主义与革命的社会主义,
1880-1914年507
女权运动,1880-1914年509
75.科学、哲学、艺术和宗教509
进化论的影响511
遗传学、人类学和心理学512
新物理学514
哲学和艺术的倾向515
教会和现代517
76.古典自由主义的衰落521
19世纪自由主义的衰落:经济趋势522
思想潮流和其他潮流523

第16章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1871-1914年527
77.帝国主义:性质和原因528
新帝国主义529
动力和动机530
作为十字军的帝国主义534
78.美洲国家535
美国与墨西哥536
19世纪90年代的美帝国主义537
79.奥斯曼帝国的解体539
19世纪50年代的奥斯曼帝国539
改革和复兴的尝试,1856-1876年540
1876年以后的镇压541
俄土战争,1877-1878年:柏林会议542
埃及和北非543
80.非洲的瓜分545
非洲的开放546
列强之间的摩擦和竞争549
81.帝国主义在亚洲:荷兰人、英国人和俄国人553
荷属印度尼西亚和英属印度553
俄国利益与英国利益的冲突558
82.帝国主义在亚洲:中国与西方559
西方国家渗透前的中国559
中国向西方的开放560
吞并和租借地561
83.日俄战争及其后果564

第17章第一次世界大战567
84.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567
两个敌对联盟: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立568
摩洛哥和巴尔干半岛各国的危机569
萨拉热窝危机与大战的爆发573
85.武装对峙576
大陆上的战争,1914-1916年576
海战578
外交策略与秘密协定580
86.俄国的崩溃与美国的干涉583
俄国退出战争:革命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583
美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584
大战的最后阶段586
87.奥地利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崩溃587
88.大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589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政府调节经济589
通货膨胀,工业变革,思想控制592
文化悲观主义593
89.巴黎和会,1919年595
“十四点”与《凡尔赛条约》595
巴黎和会决议的意义599

第18章俄国革命和苏联605
90.背景606
1881年以后的俄国:反动和进步606
革命政党的出现608
社会民主党的分裂: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611
91.1905年革命613
背景和革命事件613
1905年革命的成果:杜马614
斯托雷平的改革615
92.1917年革命616
沙皇专制的结束:1917年三月革命616
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革命619
新政权:内战,1918-1922年620
9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624
政府:多民族和联邦制624
政府:党和国家625
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626
革命后社会和文化的变化627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630
94.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和清洗631
计划经济631
农业集体化633
工业的发展634
五年计划的社会代价和社会成果636
20世纪30年代的清洗审判637
95.共产主义的国际影响,1919-1939年638
背景:社会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638
第三国际的成立640

第19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主政治、反帝国主义以及经济危机643
96.1919年以后民主政治的进展643
民主政治和社会民主的获得644
中欧和中东欧的新国家645
东欧的经济问题:土地改革646
97.德意志共和国和洛迦诺精神647
德国民主政体和凡尔赛648
赔款、德国1923年的通货膨胀和恢复649
洛迦诺精神650
98.亚洲的反帝运动652
亚洲的愤懑652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653
土耳其和波斯的革命654
印度的民族运动:甘地和尼赫鲁655
中国革命:三民主义657
中国: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658
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660
99.大萧条:世界经济的崩溃661
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及其弱点661
1929年的崩溃和经济危机的蔓延662
对危机的政治和经济反应664
对危机的文化反应666

第20章20世纪30年代的民主与独裁669
100.美国:萧条和新政669
101.英法民主政体的试验和调整672
英国政治生活:20世纪20年代和萧条672
英国和英联邦:帝国的关系674
法国:20世纪20年代和萧条的到来675
萧条引起的动荡不安和人民阵线676
人民阵线及其后678
西欧和萧条679
102.意大利法西斯主义679
墨索里尼和法西斯的夺权680
法西斯国家683
103.极权主义:德意志第三帝国684
阿道夫?希特勒的兴起684
纳粹国家687
极权主义:起因和后果690
专政政体的扩展693

第2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695
104.民主国家的弱点:战争又起696
西方国家的和平主义与不团结696
纳粹的进攻和法西斯侵略697
西班牙内战,1936-1939年699
绥靖政策的顶点:慕尼黑危机701
绥靖政策的终了703
105.轴心国家胜利的时期704
纳粹欧洲,1939-1940年:波兰和法国的沦陷704
英国的战斗和美国的援助706
纳粹进犯苏联:苏联前线,1941-1942年707
令同盟国沮丧的1942年:苏联、北非和太平洋708
106.西方和苏联的胜利711
计划与准备,1942-1943年711
形势的转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北非、
西西里714
同盟国在欧洲的攻势,1944-1945年715
大屠杀716
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1944-1945年719
107.和平的基础720

第22章冷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725
108.冷战展开的十年,1945-1955年726
冷战:起源和性质728
德国:柏林封锁和空运,1948-1949年731
大西洋联盟732
日本的复兴733
在亚洲的遏制:朝鲜战争736
109.西欧:经济重建739
马歇尔计划和欧洲复兴739
西欧的经济增长741
110.西欧:政治重建742
英国:工党和保守党743
法国:第四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744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746
意大利共和国749
111.世界经济的重塑750
货币稳定:确立“黄金-美元本位制”751
欧洲的整合:从共同市场到欧洲共同体751
黄金-美元本位的终结,1971年754
112.共产主义世界:苏联和东欧755
战后年代的斯大林主义755
赫鲁晓夫:流产的改革努力756
东欧:数十年的专制757
共产党控制的巩固758
东德、波兰和匈牙利的骚乱和镇压,1953-1956年759
113.共产主义世界:毛泽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760
内战760
毛泽东时代,1949-1976年760
对外关系763

第23章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后殖民国家765
114.南亚独立国家的产生766
英国统治的终结766
尼赫鲁的继任者768
独立的五十年770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770
115.东南亚独立国家的出现773
缅甸联邦773
马来西亚774
印度尼西亚775
印度支那的独立运动777
美国和菲律宾778
116.变革的拉丁美洲779
殖民地经历和独立战争780
北方巨人781
经济增长及其问题781
美帝国主义的终结?783
政治体制和拉丁美洲社会的冲突783
21世纪初的墨西哥和巴西785
拉丁美洲民主制的进步786

第24章从帝国到民族国家:“二战”后的非洲与中东789
117.非洲的革命790
法属北非790
英国在西非统治的终结793
尼日利亚795
英国在东非统治的终结:
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796
南部非洲798
南非联盟798
法属撒哈拉以南的帝国801
比属刚果:从扎伊尔到刚果民主共和国801
布隆迪和卢旺达803
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终结804
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和苏丹805
非洲的革命805
118.中东的动荡808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世界808
以色列的出现810
以色列新国家810
独立后的阿以战争811
以色列、被占领土与和谈815
利比亚和叙利亚817
119.波斯湾的革命和战争818
伊朗革命818
两伊战争819
伊拉克和波斯湾战争821
中东的变化823
120.发展中的世界824
发展的经验825
变化中的世界和持续存在的问题826
重新评估发展827

第25章共存、对抗和新的全球经济829
121.对抗和缓和,1955-1975年829
肯尼迪时代,1961-1963年831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833
美国和越南战争834
勃列日涅夫:布拉格之春838
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839
122.全球经济的崩溃和复兴: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841
衰退: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841
西欧的经济和政治变化843
美国经济846
金融的世界847
扩大的欧洲共同体:问题和机遇848
走向“单一的欧洲”:欧洲联盟849
123.冷战再起851
里根年代:从再度兴起的冷战到新的缓和851
核军备控制852
124.毛泽东之后的中国854
邓小平的改革854
中国的人口增长855

第26章对苏联式共产主义的国际反叛857
125.苏联危机857
戈尔巴乔夫和西方860
126.中东欧共产主义的垮台861
波兰:团结工会运动862
匈牙利:改革变成革命863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革命和重新统一864
捷克:“89是颠倒了的68”865
保加利亚的宫廷革命;罗马尼亚的流血866
中东欧的1989年革命867
127.苏联的垮台867
“悄悄的政变”868
流产的八月政变869
128.苏联和东欧之后871
1991年后的俄罗斯872
民族主义的复活:南斯拉夫的瓦解876
1989年后的中欧和东欧880

第27章变动中的现代世界883
129.冷战结束后的西欧884
国际新环境下的政治与经济不确定性884
西欧:政治危机与不满884
欧洲的移民与难民885
130.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与经济887
经济振兴和政治上的“第三条道路”887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888
欧洲联盟:扩展与深化889
“新经济”:20世纪90年代及其后891
131.现代文化中的智识与社会转型894
科学与技术进步894
原子物理学896
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含义896
空间探索898
哲学:战后初年的存在主义899
哲学:逻辑和语言,文艺批评,历史899
创意艺术900
现代世界的宗教902
激进主义:20世纪60年代的青年造反者906
女性解放运动908
132.21世纪的国际冲突909
联合国910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俄罗斯和新的国际合作912
恐怖主义与2001年9月11日后的战争913
133.21世纪的社会挑战918
人口爆炸918
环境919
统治者与统治年代922
延伸阅读:建议与书目926
索引995
出版后记我们需要一部什么样的现代世界史102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