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230 九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修己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A1113

上书时间2023-09-14

一得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修己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0
  • 版次 2
  • ISBN 9787301122297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5页
  • 字数 3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第2版)》记载中国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描述自1920年代初胡适的论著迄今八十多年问新文学史编纂的艰辛、曲折过程,评介数十部有代表性的各类新文学史著,展现几代新文学史家的业绩和学术风貌。更从短时间里新文学史面貌多变、常变的现象总结经验,述“身作”和“心构”之别,详析各种新文学史阐释体系对形成、建造文学史的影响,提出正确处理编纂中的主客体关系,求建自己的编纂哲学。
【作者简介】
黄修己,1935年生于福建福州,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编著有《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百年中华文学史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赵树理评传》、《赵树理研究》、《不平坦的路》、《张爱玲名作欣赏》等。发表过《离了北大说北大》、《读书·翻书·摸书》等数十篇随笔,出版散文集《我的“三角地”》。
【目录】
导言
第一编1949年以前的编纂实践
第一章新文学史编纂的开端
一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新文学史研究的开始——《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贡献
二“附骥式”的新文学史
赵景深的《中国文学小史》——陈子展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等书——冯沅君、谭正璧等的论述
三文化保守主义眼中的历史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透过文化保守主义的眼镜——尖刻但发人深省
四突兀而现的两部文体史
态度偏激的戏剧史——品位不高的诗歌史——未能成功的原因
第二章大学里的新课程
一朱自清的新文学史课
《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文体分类型的体例——新文学史编纂传统的创立
二周作人的讲演稿
周作人讲演“中国新文学源流”——循环论的观点
第三章新文学史著作的出现
一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
第一部中国新文学史著——比较丰富的内容——平稳客观的态度——创作述评的不足
二1930年代其他几部著作
伍启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一王丰园的《中国新文学运动述评》一鲜明的阶级论色彩——吴文祺的《新文学概要》——弗里契机械论的影响
三一次大规模的造史运动
《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导言——史料的价值——独特的史识和鲜明的学术个性——“身作”、“心构”一身而二任——其他
第四章抗战以后的进展
一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
新的历史条件——政治斗争决定文艺斗争的观点——保存史料的成绩
二周扬的《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提纲》的特色和新因素——另一种学术风格
三任访秋、蓝海等人的著作
李一鸣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任访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几个方面的独特性——蓝海的《中国抗战文艺史》——蒲风等的文体史
四1949年以前编纂实践的小结

第二编1949年以后的编纂实践
第五章新学科,新课程,新教材
一新情况和新特色
第一次“文代会”对新文学史的总结——胜利者的需要——建国后新文学史编纂的变化
二新学科的建立
《(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论证无产阶级对新文学的领导
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几项新的“第一”——《史稿》的成就和特色继承朱自清的传统一打着时代的烙印
第六章新文学史著作的政治化
第七章思想解放和学科的恢复
第八章汹涌而起的编史热潮(一)——文体史编纂的众多收获
第九章汹涌而起的编史热潮(二)——全面开花的各类新文学史的编纂

第三编历史的启示
第十章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回顾
第十一章新文学史常变探因
第十二章新文学史编纂中的几个关系
第十三章新文学史编纂学问题
第十四章新文学研究的主体
参考书目
旧版后记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