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旧影】抗战时期 山西省盂县古城墙、城楼及周边风景 原版老照片一枚
¥
200
八品
仅1件
拍摄者不详
年代民国 (1912-1948)
尺寸3.5 × 4.5 cm
类别黑白
上书时间2024-09-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后整编为第62师团)独立步兵第14大队士兵旧藏,抗战时期在山西阳泉、辽县、平定、盂县一带从军影像。
1938年“徐州会战”结束后,独立混成第4旅团从河北调往山西,旅团司令部位于阳泉,其防守地段由平定县的娘子关向西至太原以南的榆次、太谷的铁路两侧地区,各大队之防地为:独立步兵第11大队,位于昔阳。独立步兵第12大队,位于榆次。独立步兵第13大队,位于辽县。独立步兵第14大队,位于寿阳。独立步兵第15大队,位于阳泉。
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1938年2月编成于河北石家庄,隶属第1军,是日军为了担负警备任务及对付华北八路军专门组建的部队,起初作为华北方面军直辖部队参加了徐州会战,之后便调往山西驻防,主要任务是负责正太路的警备任务,转隶驻山西的第1军指挥,在抗战初期是八路军和晋绥军的主要敌人之一,历任旅团长∶河村董中将(1938.3.1-1939.3.8)、百武晴吉少将(1939.3.9-1940.2.9,任职期间的1939年8月1日晋升中将)、片山省太郎少将(1940.2.10-1941.10.14)、津田美武少将(1941.10.15-1943.2.14)、中岛德太郎少将(1943.2.15-1943.6.9),下辖独立步兵第11、12、13、14、15共五个大队,以及旅团炮兵队、工兵队和通讯队共5600余人,属于日军二流的警备部队,战斗力中等,不过由于装备和训练的优势,对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仍然是占据主动的。1943年5月,独立混成第4旅团在山西扩编为第62师团。
1943年5月1日,日军以独立混成第4旅团及第6旅团一部合编为第62师团,本乡义夫中将任师团长,上野真臣中佐任参谋长。该师团初建时下辖:师团司令部;步兵第63旅团,中岛德太郎少将任旅团长(辖独立步兵第11、第12、第13、第14大队);步兵第64旅团,奥村丰二少将任旅团长(辖独立步兵第15、第21、第22、第23大队);工兵队;通信队;辎重队;野战病院;病马厂等。该师团组成后编人华北方面军第1军战斗序列,驻山西榆次地区。所辖步兵第63旅团驻山西阳泉地区;步兵第64旅团由山东移防山西潞安地区,于7月20日接替第36师团,担任山西潞安地区的警备任务。1943年9月,该师团与第110、第26、第63师团等部,在方面军指挥下分四路向北岳区之八路军第3、第4军分区进行“扫荡”。其中,该师团以3个步兵大队从盂县附近出动,至18日,占领盂县东北的六岭关和五台东南的蛟潭庄等地,配合主力完成了对北岳抗日根据地第3、第4军分区的合围。为打破日军合围,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和地区队及边沿区的县区地方武装、武工队,越过封锁沟,深人敌占交通线,展开破击战,切断日军后方供应,破坏其后方设施;以三分之二的主力团和地区队于内线,以营连为单位结合民兵广泛开展游击战,在日军必经之地大量埋设地雷,并依托有利地形,以阻击、侧击手段,迟滞、消耗并狠狠打击日军,最后粉碎日军的合围。10月1日,该师团配合日军第1军主力,在飞机支援下,采用“铁滚式”新战法,对八路军太岳根据地实行毁灭性“扫荡”。其中,该师团以一部兵力和伪军一部配置在白晋路之沁县至长治段西侧,切断八路军太岳、太行联系,阻止八路军由太岳向东转移。该师团主力则由长子地区向西南推进,对太岳根据地形成包围。太岳第1军分区部队在民兵配合下,节节阻击,给日军以有力打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