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城史料】抗战时期 山西省运城县日军“运城陆军病院”内两名日军伤兵合影照一枚
  • 【运城史料】抗战时期 山西省运城县日军“运城陆军病院”内两名日军伤兵合影照一枚
  • 【运城史料】抗战时期 山西省运城县日军“运城陆军病院”内两名日军伤兵合影照一枚
  • 【运城史料】抗战时期 山西省运城县日军“运城陆军病院”内两名日军伤兵合影照一枚
  • 【运城史料】抗战时期 山西省运城县日军“运城陆军病院”内两名日军伤兵合影照一枚
  • 【运城史料】抗战时期 山西省运城县日军“运城陆军病院”内两名日军伤兵合影照一枚
  • 【运城史料】抗战时期 山西省运城县日军“运城陆军病院”内两名日军伤兵合影照一枚
  • 【运城史料】抗战时期 山西省运城县日军“运城陆军病院”内两名日军伤兵合影照一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运城史料】抗战时期 山西省运城县日军“运城陆军病院”内两名日军伤兵合影照一枚

150 八品

仅1件

山东滨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拍摄者不详

年代民国 (1912-1948)

尺寸5 × 7 cm

类别黑白

上书时间2024-05-10

史料影像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湖北省汉口市“汉口神社” 原版老照片一枚(汉口神社创建于1935年2月,祭神“天照大神、明治天皇、国魂大神”,位于当时汉口市日本租界109号,抗战胜利后被拆除。)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湖北省汉口市“汉口神社” 原版老照片一枚(汉口神社创建于1935年2月,祭神“天照大神、明治天皇、国魂大神”,位于当时汉口市日本租界109号,抗战胜利后被拆除。) ¥240.00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汉口三民路口的孙中山铜像、巨幅汪精卫画像宣传牌及“徐行”交通警示牌 原版老照片一枚(汪精卫画像宣传牌上配有汪精卫语录“孫總理一貫信念,是以中日合作,為解決東亞問題之核心。”汉口三民路孙中山铜像,俗称“铜人像”,落成于1933年,其面对着三民路与六渡桥,曾经是老汉口的城市坐标之一。)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汉口三民路口的孙中山铜像、巨幅汪精卫画像宣传牌及“徐行”交通警示牌 原版老照片一枚(汪精卫画像宣传牌上配有汪精卫语录“孫總理一貫信念,是以中日合作,為解決東亞問題之核心。”汉口三民路孙中山铜像,俗称“铜人像”,落成于1933年,其面对着三民路与六渡桥,曾经是老汉口的城市坐标之一。) ¥800.00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汉口三民路口孙中山铜像、路西“武汉交通公司”门前停放的公共汽车及三民路之街景 原版老照片一枚(可见“武漢交通 漢口營業所”等字样招牌。汉口三民路孙中山铜像,面对着三民路与六渡桥,俗称“铜人像”,落成于1933年,曾经是老汉口的城市坐标之一。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1939年日商与伪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汉交通公司,先后在汉口、武昌开通了公共汽车,至1945年8月停开。)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汉口三民路口孙中山铜像、路西“武汉交通公司”门前停放的公共汽车及三民路之街景 原版老照片一枚(可见“武漢交通 漢口營業所”等字样招牌。汉口三民路孙中山铜像,面对着三民路与六渡桥,俗称“铜人像”,落成于1933年,曾经是老汉口的城市坐标之一。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1939年日商与伪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汉交通公司,先后在汉口、武昌开通了公共汽车,至1945年8月停开。) ¥800.00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武汉发洪水期间的江汉关海关大楼、日清洋行等汉口地标建筑及沿江大道上的救灾船只 原版老照片一枚(江汉关大楼建成于1924年,矗立在汉口沿江大道与武汉最繁华的街道江汉路的交汇处,是近代武汉城市象征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武汉被西方列强掠夺的屈辱标志,也是武汉这座城市近百年来蜕变与发展的见证。)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武汉发洪水期间的江汉关海关大楼、日清洋行等汉口地标建筑及沿江大道上的救灾船只 原版老照片一枚(江汉关大楼建成于1924年,矗立在汉口沿江大道与武汉最繁华的街道江汉路的交汇处,是近代武汉城市象征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武汉被西方列强掠夺的屈辱标志,也是武汉这座城市近百年来蜕变与发展的见证。) ¥680.00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武汉三镇沦陷区日军拍摄下的武昌“国立武汉大学”校园建筑群 原版老照片一枚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武汉三镇沦陷区日军拍摄下的武昌“国立武汉大学”校园建筑群 原版老照片一枚 ¥240.00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汉口水塔及中山马路之街景 原版老照片一枚(可见水塔下沿街商铺的“漢口美髮館”等招牌。汉口中山马路始建于1906年,又名后城马路、中山大道等,是纵贯大汉口东西走向的第一条近代马路,洋行里分云集,万国风情纷呈。汉口水塔建成于1909年,是近代汉口最早的高层建筑,百年来武汉城市的地标。)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汉口水塔及中山马路之街景 原版老照片一枚(可见水塔下沿街商铺的“漢口美髮館”等招牌。汉口中山马路始建于1906年,又名后城马路、中山大道等,是纵贯大汉口东西走向的第一条近代马路,洋行里分云集,万国风情纷呈。汉口水塔建成于1909年,是近代汉口最早的高层建筑,百年来武汉城市的地标。) ¥300.00
【武汉旧影】民国时期 武昌黄鹤楼故址前黄鹄矶头的胜像宝塔及周边建筑 原版老照片一枚(此胜像宝塔,俗称“孔明灯”,原立于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由元代威顺王始建于元至正三年,是供奉佛舍利和佛教法物的大菩提佛塔,属密宗佛塔。1955年,因建长江大桥,宝塔被迁移至蛇山西边。)
【武汉旧影】民国时期 武昌黄鹤楼故址前黄鹄矶头的胜像宝塔及周边建筑 原版老照片一枚(此胜像宝塔,俗称“孔明灯”,原立于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由元代威顺王始建于元至正三年,是供奉佛舍利和佛教法物的大菩提佛塔,属密宗佛塔。1955年,因建长江大桥,宝塔被迁移至蛇山西边。) ¥200.00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武昌蛇山山顶抱膝亭 原版老照片一枚(抱膝亭,民国初年湖北学界为纪念梁鼎芬而建,当时建于蛇山山顶,奥略楼后,重檐六角,登亭四顾,武汉形势了若指掌,1955年因建武汉长江大桥被毁。)
【武汉旧影】抗战时期 武昌蛇山山顶抱膝亭 原版老照片一枚(抱膝亭,民国初年湖北学界为纪念梁鼎芬而建,当时建于蛇山山顶,奥略楼后,重檐六角,登亭四顾,武汉形势了若指掌,1955年因建武汉长江大桥被毁。) ¥180.00
1935年印行《日满关系的再认识》日文原版一册(收有“满洲国发展的状况”、“满洲事变的意义”、“对满国策的精神”、“日满一体化的强化”等文章。)
1935年印行《日满关系的再认识》日文原版一册(收有“满洲国发展的状况”、“满洲事变的意义”、“对满国策的精神”、“日满一体化的强化”等文章。) ¥2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37师团“长谷川部队”士兵“宅间克己”旧藏,1941-1942年左右,在山西运城、临汾、太原及京津地区从军影像。

1939年2月7日,日军第37师团在日本久留米编成,是日本为了替换下在中国第一线作战的甲种野战师团,以维持占领地的治安和警备为目的而新设立的三单位编制治安师团之一,该师团由于在豫湘桂会战中走遍了北京至曼谷,被誉为日本最能走的部队,也因师团统称号“冬”而被称作“冬兵团”。
第37师团编成后即投入中国战场,为了对抗八路军的活动而被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军,于1939年4月底到达华北,驻山西运城地区,同时换下第20师团,负责山西省西南部的治安和警备任务。1939年夏天之后在警备地各地进行“扫荡作战。”1940年9月,在百团大战中,第37师团与破袭正太铁路的八路军发生交战。1941年5月,日军为消灭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消除对其山西交通线的威胁,从苏北、豫东、赣北、晋西等地抽调主力第21、第33师团,混成第9、第16旅团,骑兵第4旅团及驻中条山第35、第36、第37、第41师团,共计6个师团和3个旅团兵力10万余人,另调第3飞行集团主力等航空部队支援作战,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统一指挥下,企图以歼灭战和反复“扫荡”将中国军队主力包围歼灭。5月7日,日军从东、北、西3个方面向中条山区发起进攻,第36师团和该师团及第16混成旅团各一部,担任从中条山西侧进攻的任务,由闻喜、夏县向张店镇以东的中国守军阵地猛攻。激战至8日,突破中国守军阵地,于9日攻至台寨村附近坚持。1943年3月31日,第37师团被日军大本营从华北方面军调归中国派遣军直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