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如图 仅扉页有名字
¥ 38.88 8.1折 ¥ 48 九品
仅1件
作者[澳]巴里·谢尔顿(Barrie Shelton)、[澳]贾斯蒂那·卡拉奇威茨(Justyna Karakiewicz)、[澳]托马斯·柯万(Thomas Kvan) 著;胡大平、吴静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22
由于其岛屿起源、高楼大厦以及世界城市地位,香港经常被拿来与纽约相比较,然而,这种比较不久就由于这样的认识而动摇,即香港的高楼大厦只是其复杂得多的都市状况中的一个更显而易见的方面。香港陡峭崎岖的地形造成了这种状况:已建楼宇区紧凑、空间经验丰富,很少远离山地和水域,由一系列最好的公共交通互相连通。
《香港造城记》一书的三位作者在这些状况中发现了价值:一个具有小城市足迹的大都市,乘车出行时公共交通的使用率达90%,与自然亲近。虽然这个紧凑的城市是城市思考者们经常提倡的模式,但它却是很少可以遇到的。在本书中,香港强大的都市化演进可以追溯到地区的前殖民围村和殖民店屋,以及当代垂直的和立体的都市:塔楼、基座加塔楼、高架桥、自动扶梯和多层次城市生活的其他组成部分。因为坐落在一个被急剧缺乏平地所折磨的地方,香港被描述成“一种新都市生活的偶然先锋”,获得了全球的密切关注。
巴里·谢尔顿(BarrieShelton)墨尔本大学建筑、土木和规划学院城市设计专业副教授。
贾斯蒂那·卡拉奇威茨(JustynaKarakiewicz)墨尔本大学建筑、土木和规划学院城市设计专业副教授。
托马斯·柯万(ThomasKvan)墨尔本大学建筑、土木和规划学院教授、院长。
胡大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市哲学与城市批评史研究”首席专家。
中文版序
致谢
1 强城之邦
闪回:20世纪60年代
紧凑型城市需求
复杂性、密度和强度:资源、范围和意图
2 惯例
中国围合式居住
香港的围合式社区
九龙城寨
重庆大厦
香港的店屋
3 狭长的、低矮的和拥挤的:从水坑口到二战
第一类主导建筑形态:中式店屋
密集的、狭窄的和陡峭的:维多利亚
新世纪、新规则、新交通
新城市、旧形态:九龙
跨海城市:维多利亚-九龙
附言:欧文附件
4 体积日趋增大,高度逐渐上升:战后几十年
难民和贸易衰退
劫后重生:H型大厦和拥挤文化
公共住宅改革:平板式大厦
新条例:体积增大和悬桁楼面增多
新条例回顾:高而非大
变化和连续
山脊间的城市
九龙的腾飞:插上工业的翅膀
越过龙山:为新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
5 垂直之城和立体之城:1980年之后
世界之城的兴起
重心的转移
永不远离自然
6 基座和塔楼
覆盖地基
抬高地基
立体的基础,孤立的高楼
把地基连成一体
隔离地基
无处不在的形式
立体化的地基
7 浮现中的立体之城:要素
重新定义地面
空间中的运动
分层化的功能
8 结论:垂直之城和立体之城
补遗:在老城区和新界车站探索立体化发展
对老城区的改造:旺角
创造新城:古洞的那托比亚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九品北京
¥ 60.42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九五品廊坊
¥ 67.73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九品北京
¥ 60.35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全新广州
¥ 301.00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九品南京
¥ 38.00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全新广州
¥ 310.00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全新广州
¥ 293.00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全新海口
¥ 260.00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全新海口
¥ 191.88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全新海口
¥ 95.0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