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别扭的声音 一版一印

多图展示,无划线无笔记,认可可拍306

14.9 3.0折 49.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又可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9-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又可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6069915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0页
  • 字数 232千字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南方周末文化记者近年来大量人物访谈中精选出来的重量级篇幅的组合。它横跨了全球文化地理版图,从哈佛校园到瑞典学院,从学术界精英到宗教界领袖,从诗人、作家到教育家,也涵盖了娱乐明星。它是跨界的,但都属于文化的。访谈对象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有大爱和责任心,有担当和也有忧愤。他们的声音都带有边缘性,虽然他们的地位也许出于文化中心;他们的思想总与现实显得有些“别扭”,不合时宜,当然,他们都是个人的。脆弱的最有力。别扭不是忸怩,而是一种质地和力度、角度和韧性。这些思想的热力,鼓舞我们跨越希望的门槛——普世的,与历史联通的未来的。中国渐渐趋于中心,南方周末则是当代中国思想和传播发动机的主轴,在嘈杂而急遽的转动中,机油和汗液做了润滑剂,现实变化虽慢,但发动机不能停转。从这些挂一漏万挑选出的声音里,能彰显掘进的清晰侧面……
【作者简介】
  朱又可,南方周末记者。1986年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做大学教师和新闻记者20年。出版有《朱又可新闻作品精选》、《主观新闻》(主编)、《访谈录(上、下)》、《一个人和新疆——周涛口述自传》(与周涛合著)、《行者的迷宫——一次漫长的采访》(与张炜合著)、《别扭的声音》等。
【目录】
诺贝尔文学奖:埃斯普马克、韦斯特伯格、恩道尔、莫言、卡尔十六世

这18 张椅子,决定着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标准有很多变化” 

——专访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前主席谢尔 埃斯普马克

文学奖避免“国籍分配” 

——专访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秘书恩道尔

“你们有没有读过这些作家的作品?” 

——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主席佩尔 韦斯特伯格回应质疑

莫言这一周 

“我不喜欢‘权力’这个词” 

——专访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 古斯塔夫

卡尔十六世其人 

作家:索因卡、哈金、张炜、铁凝、北岛

“记忆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专访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因卡

“让头发自然生长,就成我这样了” 

——沃勒 索因卡中国行

“写完南京,我的一块心病了结了” 

——哈金专访

“国家应该是一座普通的房子” 

——哈金的故事

怎样创造出无愧于伟大作品的时代? 

——作家张炜谈“大物”和“大言”

人人都相信蒲松龄的故事是真的 

——张炜22 年东部半岛行走见闻

造机器 建书院 盖影院 编词典 

——张炜的非写作生活

一个人绝望过后的曲折故事 

——张炜和十卷本小说《你在高原》

“文学发出的可能是别扭的、保守的声音” 

——专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不把奖给“铁主席”才显得操作 

——实名制下的首届郁达夫小说奖

北岛: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的舌头得救 

法官、社长、专员? 

——他们更想做诗人

哈佛与中国:傅高义、柯伟林

“要公平地看待他的贡献和强硬” 

——傅高义 广东 邓小平

“无论如何不能损害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 

——专访《邓小平》作者傅高义

在哈佛谈“辛亥” 

“中国到了稳定改革的时候” 

——专访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柯伟林

社会主义:胡德平、黄宗良、高放、王建民

“最有意义也最有问题的30 年” 

——胡德平谈“改革”

“民众追求的就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专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黄宗良

中国模式是一个混合模式 

——高放谈“社会主义五百年”

“社会主义不应画地为牢” 

——一桩停招科学社会主义博士生的案例

学者:资中筠、易中天、江平、贺卫方、章诒和

“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再启蒙?” 

——专访资中筠

“我本来就是流寇一个” 

——易中天交代流窜路线图

易中天有话说 

老人与法 

——江平和他的《沉浮与枯荣》

大国崛起靠经济,但长久维持靠法律 

——专访江平

当世界只剩下一个人,就没法拳击了 

——专访贺卫方

章诒和贺卫方四手联弹 

艺术:叶永清、张大力

叶永青,画个鸟 

中国当代艺术站起来了,但还不会走 

——专访叶永青

涂不上墙的和P.S. 不掉的 

——专访张大力

娱乐:周立波

这个民族幽默了,就有希望了 

——专访周立波

立波近景秀 

记者:彼得 阿内特

与本 拉登面对面100 分钟 

——听美国战地记者彼得 阿内特讲故事

教育:杨争光、安伯格

我们的精神内质跟月亮太阳一样,没变 

——专访杨争光

“中国的孩子是最辛苦的人” 

——作家杨争光的教育“调查”

中国、美国都在“教改” 

“在英国我从没听说过校长贪污” 

——专访英国皇家督导安伯格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