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3版)
¥
6
2.4折
¥
25
九品
仅1件
作者牛春丽、张根葆、王莞 著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次3
装帧平装
货号b33
上书时间2024-07-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牛春丽、张根葆、王莞 著
-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1
-
版次
3
-
ISBN
9787509129623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0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全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规划教材
- 【内容简介】
-
为适应我国医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根据教材编审委员会提出的把握中专起点、确保专科标准、突出成人教育特色的编写原则,在第2版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第3版《病理生理学》教材。
- 【目录】
-
第1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与学科性质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与展望
第2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第二节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第三节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一、康复
二、死亡
第3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电解质平衡及其调节
一、体液的容量与分布
二、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成分
三、不同体液之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
四、水与电解质的功能和动态平衡
五、体液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
一、脱水
二、水中毒
三、盐中毒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
二、高钾血症
第四节镁代谢紊乱
一、低镁血症
二、高镁血症
第4章水肿
第一节概述
一、水肿的概念
二、水肿的分类
第二节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第三节常见水肿及其发生机制
一、心性水肿
二、肾性水肿
三、肝性水肿
四、肺水肿
五、脑水肿
第四节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水肿的一般特点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水肿的治疗原则
第5章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来源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第三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一、pH和H-浓度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四、缓冲碱
五、碱剩余
六、阴离子间隙
第四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第五节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一、双重型酸碱平衡紊乱
二、三重型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六节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一、分析判断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
二、分析判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
第6章缺氧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乏氧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氧疗和氧中毒
一、氧疗
二、氧中毒
第7章发热
第一节概述
一、发热的概念
二、生理性体温升高与过热
第二节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
二、内生致热原
三、发热的体温调节机制
第三节发热的时相变化及热代谢特点
一、体温上升期
二、高热持续期
三、体温下降期
第四节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一、物质代谢变化
二、功能变化
第五节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一、生物学意义
二、处理原则
第8章应激
第一节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原
三、全身适应综合征
第二节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细胞体液反应
第三节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一、物质代谢变化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三、免疫系统的变化
四、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五、消化系统的变化
六、血液系统的变化
七、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
第四节应激与疾病
一、应激性溃疡
二、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三、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第五节应激性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9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一节凝血与抗凝血功能概述
第二节DIC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一、DIC的原因
二、DIC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一、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三、血液高凝状态
四、微循环障碍
第四节DIC的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
一、分期
二、分型
第五节DIC的机体变化与临床表现
一、凝血功能紊乱——出血
二、广泛微血栓形成——器官功能障碍
三、微循环障碍——休克
四、红细胞损伤——溶血性贫血
第六节DIC的诊断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实验室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10章休克
第一节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一、休克的原因
二、休克的分类
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
一、休克早期
二、休克进展期
三、休克晚期
第三节休克的细胞变化
一、细胞代谢障碍
二、细胞损伤
第四节休克时重要器官功能的变化
一、肺功能变化
二、肾功能变化
三、心功能变化
四、脑功能变化
五、肝功能变化
六、胃肠道功能变化
七、多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
第五节各型休克的特点
一、感染性休克
二、过敏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
四、神经源性休克
第六节休克的防治原则
一、及早防治
二、积极治疗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四、休克的疗效观察与纠正指征
第11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原因
二、影响因素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
二、钙超载
三、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
第三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
功能代谢变化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三、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第四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一、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
二、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
三、清除自由基
四、减轻钙超载
五、其他
第12章心功能不全
第一节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一、病因
二、诱因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第二节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一、心脏的代偿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
三、神经一体液的代偿
第三节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二、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三、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协调性.障碍
第四节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心功能的变化
二、静脉系统淤血及其主要变化
三、动脉系统充盈不足及其主要变化
第五节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与消除诱因
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
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四、综合性治疗
第13章肺功能不全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二、弥散障碍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四、解剖分流增加
第二节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二、呼吸系统变化
三、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四、循环系统变化
五、肾功能变化
六、胃肠道功能变化
第三节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14章肝功能不全
第一节肝功能不全的病因与分类
一、病因
二、分类
第二节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一、物质代谢障碍
二、分泌与排泄功能障碍
三、凝血功能障碍
四、免疫功能障碍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第三节肝性脑病
一、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二、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三、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第15章肾功能不全
第一节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第二节急性肾功能不全
一、病因与分类
二、发病机制
三、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过程与表现
四、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五、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三节慢性肾功能不全
一、病因
二、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四节尿毒症
一、发病机制
二、尿毒症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五节防治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16章脑功能不全
第一节概述
一、脑的特点
二、脑功能不全的表现形式及病理基础
第二节认知障碍
一、认知及其基础
二、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和痴呆
三、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三节意识障碍
一、意识及其基础
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和昏迷
三、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意识障碍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17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一节MODS的病因和临床类型
一、MODS的病因
二、MODS的临床类型
第二节MODS的发生机制
一、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
二、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及肠源性感染
三、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四、细胞代谢障碍
第三节各系统器官的变化
一、肺功能的变化
二、肝功能的变化
三、肾功能的变化
四、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五、心功能的变化
六、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第四节防治原则
一、防治原发病
二、防治休克及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四、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