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实意伦理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儒家实意伦理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儒家实意伦理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儒家实意伦理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儒家实意伦理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家实意伦理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内页干净无笔记

188 九五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温海明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4-10-21-192

上书时间2024-07-29

晶晶书屋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温海明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0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58686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2页
  • 字数 299千字
  •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内容简介】
儒家实意伦理的中心在于论证儒家伦理的根本在如何于当下一念之间作出“儒家”式道德判断并进而依此行为。本书将从古典儒家伦理论说入手,讨论意念在何种意义上是“儒家的”并且是“伦理的”。“实意”发端于《大学》之“诚意”,在本书里为“实化意念”而实有其意,据此展开一个儒家实意伦理思想系统。全书围绕儒家伦理的十大相关问题:善与缘、身与意、境与生、己与人、意与义、孝与仁、情与礼、人与权、家与国、主与民展开论述,意图在中西比较哲学的框架下,围绕实意与人缘创生力的中心议题,考察儒家伦理学涉及的多方面问题。儒家实意伦理学说明,人可以通过更好地理解人与他人的共生关系来创造有价值的生活情境,这一哲学观有助于振兴儒家伦理传统,并为中西哲学对话的深入指明新的方向。
【作者简介】
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2006年获得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 1999年获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现为国际英文哲学刊物Asian Philosophy (A&HCI)编委;教育部英文哲学学术期刊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中国哲学前沿》)副主编;国际中国哲学与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著有Confucian Pragmatism as the Art of Contextualizing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World (Lexington, 2009)、Chinese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等。在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Asian Philosophy、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Culture and Psychology、《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美国陈荣捷(Wing-tsit Chan)比较哲学奖学金、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学员奖学金等;先后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根特大学等校作学术访问和学术研究。其《中国哲学思想》被译为英、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在国外出版。
【目录】
第一章善与缘
一、儒家伦理的不同维度
二、与世创生
三、诚与慎

第二章身与意
一、因“身”而有“意”
二、实意作为认识世界的缘发端点
三、“诚意”之为意念的实化
四、儒家实意伦理学的哲学意义
第三章境与生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ingenium (才能)
二、近代西方哲学对中生有(creatio ex nihilo)的反思
三、 美国哲学传统中“依境而生”的萌芽
四、詹姆士论“纯粹经验”
五、杜威论哲学谬论六、儒家人缘创生力与过程宇宙观
第四章己与人
一、儒家人己关系与其共生情境
二、杜威论人己关系的缘发性
三、家庭与社群
第五章意与义
一、正名分
二、正书字
三、正百事之名
四、以“名”出“言”,以“言”“行”事
第六章孝与仁
一、对宋儒“孝”“仁”不通的哲学突破
二、“孝”之非反思先行性
三、“孝”非反思先行性之本体论基础
四、“孝”非反思先行性之宗教性基础
五、仁与志
第七章情与礼
一、儒家之心—性—情
二、“情—生”作为本体性的“感—情”
三、调控因“感”生“情”何以是伦理的
第八章人与权
一、儒家“继善成性”诠释传统
二、“善—性”自然主义理论建构
三、儒家自然之善与西方人权道德
第九章家与国
一、解题
二、死结
三、良心与家国
第十章主与民
一、孔子“为政”与“君子”—“小人”
二、人缘创生与社群沟通
三、社群民主
四、近代转换“主”与“民”关系的努力
五、当代主与民的理论转换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