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人工智能:从剑桥到北京
¥
38
6.6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伟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4-9-18-163
上书时间2024-08-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伟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0
-
版次
1
-
ISBN
9787030621955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页
-
字数
230千字
- 【内容简介】
-
当前,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人工智能究竟星什么?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依然没奋令人满意的回答。通过作者在剑桥大学访学期间的所闺所思,《追问人工智能 : 从剑桥到北京》尝试去解开这些谜团。结束访学回到北京后,作者又对智能领域未来的关键问题,即人机融合智能和深度态势感知理论框架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从剑桥到北京”,实际上就是想用“剑”,剖析人工智能领域依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用“桥“连接起东西方文明的思想和智慧,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去迎接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 【作者简介】
-
刘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岗位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科技委人机融合智能组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机融合智能、认知工程、用户体验、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分析哲学、未来态势感知模式与行为分析预测技术等。现为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自然科学评议专家,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工智能学会会员。至今发表70多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参与出版专著2部。主要代表作包括:人机交互设计与评价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等。
精彩内容:
一、人工智能,从头说起 要想预测一个人的未来,需要了解其过去。同样,要想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需要先了解它的起源与历史。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有过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古巴比伦和古埃及这两个文明几乎同时出现,它们在距今6000多年前,已经有了、工具和文字,这两个文明直接导致了欧洲文明的起源。这两个文明主要是研究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如水利、工具、一些制度与法律。这种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后来影响到了欧洲的一些地中海(希腊)文明,继而辐到整个欧洲大陆,诞生了科学和技术,科学和技术的宗旨是研究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除了这两个早的文明以外,第三大文明是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质,是研究人和神之间的关系。人和神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人和抽象事物、不可掌控的一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中东、印度,诞生了几乎世界上所有主要的,包括教、、印度教、等,都是关于人和神之间关系的。 第四大文明是研究人和人之间关系、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文明,即中华文明。目前世界上保存的较完整、较好的文明,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体现的不是人和物、人和神之间的关系,而是人和人之间如何融洽,人和环境之间如何和谐,天、地、人之间如何共生的问题。 在距今2500年以前,西方主要的科学之祖,也是哲学之祖,是泰勒斯,他和中国的老子、孔子差不多出现在同一时代,其思想体现在他的一句箴言中,即“water i bet”(水是优选的)。水是一种物质,地球生物是从海洋里诞生出来的,然后水又滋养和哺育了人类,所以西方的科学和哲学一开始和物质密切相关,而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也是对水的一种感叹,但他们大多都拘泥于感和伦理方面,故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从这几个代表人物的言语中可见一斑。 从上文可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四大文明分别聚焦于人与物、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人和物之间密切相关,所以,现代科学技术起源于欧洲,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来看,随着社会和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目益提到程上来。因此,现在整个世界的焦点,逐渐从西方转移到了以人与人、人与环境为主的东方视角来。 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西方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机器是人造物,所以人机交互,也是起源于西方。人机交互的本质是共在,即“being together”。人把自己的优点与机器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交互的、实质的问题。而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是人机融合智能或人机混合智能,即把人的智慧和机器的智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有力的、更具支撑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研究人机交互的脖子以下的,即生理的问题,而且研究脖子以上的,即心理的或者大脑的问题。其实,“人机交互”或“人机混合智能”,都是不准确的词,准确的词是“人机环境交互系统”,因为人和机器及物质,其交互是不完整的,是通过环境这个大系统来进行沟通的,所以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可能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p34
-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 人工智能:从“史前”到现在/001
一、人工智能,从头说起/003
二、人工智能,一道长河/008
三、人工智能,硕果累累/011
四、人工智能,未来世界/012
五、人工智能,资本之下/015
第二章 认知的奥秘:深度态势感知/019
一、深度态势感知的理论缘起/022
二、态势感知的敌人/024
三、深度态势感知解密/033
四、人的智慧对人工智能/039
五、深度态势感知的未来/042
第三章 探索人机未来:人机融合智能/045
一、人工智能的考验/047
二、人工智能的道路是有限的/049
三、未来是人机智能的融合/052
第四章 三分天下:人、机、环境/057
一、人工智能:人、机、环境的产物/059
二、人机之间的不同之处/061
三、人工智能与哲学/062
四、通向强人工智能之路/064
第五章 探索人与机的“爱恨情仇”/067
一、现代人与机/069
二、人与机的学说:人机工程/070
三、自主才能造就真正的人工智能/077
四、不再是没有情感的机器/079
五、游戏中的人工智能/086
第六章 人工智能:寓教有方/107
一、人机交互,灵活助教/109
二、人类知识探秘/112
三、机器知识解析/116
第七章 人工智能:屈人之兵/123
一、更聪明的武器,更智能的战争/125
二、深度态势感知,精准军事洞察/127
三、人机融合:最大化打垮敌人/132
四、演绎空中博弈/136
五、从军火战到算法战/138
第八章 人机都是主播/141
一、技术发展造就智能传播/143
二、人机主播融合/145
三、传播中的智能/148
四、法律约束下的智能传播/149
第九章 机器人之惧/153
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157
二、莫拉维克悖论/158
三、机器人的社会问题/160
四、人与机器人的未来/162
第十章 智能:数与理,矛与盾/163
一、智能与逻辑/165
二、智能的拓扑不是数学的拓扑/166
三、真实的智能是包含矛盾的/168
第十一章 智能:从哲学到大脑/173
一、意识的哲学属性/175
二、意识的脑属性/179
三、意识的智能属性/184
四、意识—思维—智能/190
五、非存在的有/190
第十二章 人机融合的哲学探秘/193
一、人机融合智能的思考/196
二、认知不是计算/203
三、既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人类智能/206
四、人机—语言—可解释性/215
五、再思人机融合智能/216
第十三章 人工智能:伦理之问/219
一、人工智能是否有伦理/221
二、人类是否会被取代/222
三、谁来为事故负责/224
四、人工智能伦理,任重道远/226
五、人工智能造假,怎么办/227
参考文献/230
后记/23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