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记忆(上下册)
  • 经济记忆(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济记忆(上下册)

15 1.5折 98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宁波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编辑部 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4-1-33

上书时间2021-12-15

晶晶书屋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国经济时报编辑部 编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1
  • 版次 1
  • ISBN 9787513635622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680千字
【内容简介】
  本图书分为两份册,第一册为经济时评精选,是中国经济时报评论员20年来对宏观经济大势、重要经济社会事件、改革趋势的判断与观察,话题广泛,具有前瞻性;一为经济人物专访,讲述了我国老一代经济学家在不同时期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所做的学术贡献,以及他们曲折的人生经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第二册为中国经济时报记着20年来所做的深度调查报道的精品荟萃。既有对地方经济社会改革模式的比较,也有对地方破解发展难题的分析和点评,这些来自一线的审读调查,用大量生动的事实描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同质性和差异化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本册收录的大型调查报告“新局之光”系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推出的拳头产品,其择要观点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作者简介】
  《中国经济时报》(China Economic Times)创刊于1994年,是一份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日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经济学家以及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从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与咨询,并向国务院提供决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经济时报》准确、及时地报道中国经济运行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创刊以来,《中国经济时报》一直遵循“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办报方针,努力为中国和世界读者提供前瞻性的权威信息,在中国官员、学者、企业家阶层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目录】
上册:

时报时评

  抢救中国名牌

  重视阶层心理

  寄望投资拉动

  不能盲目追求速度

  西客站现象

  转变发展观

  国企摘乌纱

  户籍制:坚冰裂缝

  第三步战略

  建设有魅力的市场经济

  大树进城是一种浮华

  人民币升值争论暂画休止符

  还是要防通缩

  部门立法可以休矣

  一个“成功模式”为何破产

  监督行政权需要立体化

  新改革共识

  注意力经济:向左还是向右?

  新世纪的生动开局

  说不尽的CPI

  凝聚起新的改革共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工资集体协商”逐步逼近问题实质

  必须尊重劳动者的权利

  起承转合之年

  在更广阔的背景中看“中国奇迹”

  23万条意见究竞有多大分量

  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努力推动稳进发展

  中国需要建设一批一流智库

  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写在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际

  重聚共识方获改革勇气

  调控的关键在于形成预期共识

  改革是央企的唯一出路

  推进领导干部官德建设刻不容缓

  自给率跌破90%不等于粮食安全受威胁

  避免制度化不平等愈演愈烈

  大部制改革不能“一并了之”

  中国开启改革开放“2.O时代”

  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中国经济闷局

  微刺激、强刺激不如改革式刺激

  拿什么激励中国企业创新

  中小微企业融资:市场总比政府更有办法

经济记忆

  我是怎样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周叔莲

  经济学界常青树——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教授

  电力改革不应回避输配分开——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访谈录

  忆恩师陈岱孙先生——兼谈陈岱老教育思想

  黄范章:我为什么推崇股份制

  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何历久不衰

  追忆似水流年——与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刘诗白先生的对话

  李京文:我最愿意做学者

  前面有一盏指路的灯——记我的导师何炼成先生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普通经济学人”——忆高鸿业先生二三事

  勇于建言改革的谔谔之士——访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教授

  吴易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经济学家

  陆百甫:将数字变成美丽的诗篇

  刘国光: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最早倡导者

  真知社情民意  方能高瞻远瞩——回忆陆学艺老师

  郑新立:我在国家计委的13年(1987—2000年)

  沉痛悼念敬爱的于光远先生

  告别于光远

  成思危:“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多彩人生

  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第一人

  卫兴华:经济学理论的清道夫

  王珏:始终活跃在经济学的前沿阵地

  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的设计历程

  汪同三: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1979,中国第一次生态意识大普及

  包产到户,安徽肥西的1979年春天

下册:

模式之辨

发展之道

新局之光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