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代扇画汇珍·黄宾虹扇画珍赏

86 8.0折 10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宾虹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44759

出版时间2024-03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03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纸张其他

定价108元

上书时间2024-07-31

杭州南山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扇,古称“箑”或“翣”,有引风纳凉、遮日蔽尘之用。其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扇子的形制日趋多样。画扇之风起于何时,现已难考,至宋代已成造极之势。扇画自宋以降,流行千载而不衰,无数文人墨客投入创作,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近代以来,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繁荣,直接刺激了扇画创作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众多书画家纷纷在扇面创作上刻意用功,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使得扇画艺术大放异彩。此次,西泠印社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扇画珍赏”系列丛书,力图通过对代表性画家的扇画作品进行系统梳理,以呈现近现代中国扇画艺术的独特面貌。本册《黄宾虹扇画珍赏》便是此系列丛书之一。
黄宾虹(1865-1955),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著名书画家、美术史论家、诗人。从历史地位看,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与书法家之一,在书画实践与理论上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扇画本身看,黄宾虹将其独特的笔墨语言用于扇画创作,为近现代扇画发展增添了色彩。
目前,黄宾虹的书画作品集不在少数,如《黄宾虹全集》《黄宾虹画集》《黄宾虹抉微画集》《黄宾虹山水册》《黄宾虹精品集》等,收录的作品多为立轴、横幅,亦有少量的扇画。此次扇画专集的出版可当作现有画集的补充,以资读者观赏、学习、研究之用。本书收录的扇画皆为黄宾虹生平创作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亦可供学者临摹之用。作为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黄宾虹在作品中展现了丰富的笔墨技法,勾、皴、擦、点、染轮番运用。其独特的笔墨技巧与绘画风格对中国山水画创作颇具借鉴意义。此外,这些扇画亦为黄宾虹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无论是绘画创作的整体转变,还是绘画理论的归纳总结,皆于此有所表现。尤其在七十岁之后的作品中,相对于早期的题画诗,黄宾虹往往题画理于作品之上。画理内容则表现黄宾虹在各个时期对传统山水的不同体悟,可与其画语录相对照,互为注解,有助于学者加深对黄宾虹艺术理论的理解。
黄宾虹绘画风格形成的关捩就在于其独特的笔墨语言。1934年黄宾虹在《国画月刊》发表《画法要旨》,略述“五笔七墨”理论,即平、圆、留、重、变五种笔法和浓墨、破墨、积墨、淡墨、泼墨、焦墨、宿墨七种墨,开启了近现代山水画的新天地。这一理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黄宾虹概括总结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笔墨理论;另一方面他也改进发展了笔法和墨法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以五笔法为核心的“太极图书画秘诀”,突出了“一波三折”的用笔法则,并发展了“积墨法”和“宿墨法”。“五笔七墨”理论是黄宾虹对其山水画实践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总结,在他的山水扇画作品中得到了具体体现,成为他的“浑厚华滋”画风形成的关键。
黄宾虹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时代紧密相关。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的巨大变革之中,这种变革也深刻地影响了绘画发展。一方面,传统国画的制约因素逐渐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另一方面,西方绘画的影响不断增强,艺术家们开始拥抱现代主义、印象派和其他西方艺术流派,开拓了新的思路和表现手法。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国绘画艺术在20世纪初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艺术家。面对时代的浪潮,黄宾虹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致力于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内部及大自然中探索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变革。从实践到理论,黄宾虹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黄宾虹的扇画与其他作品相比,面貌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由于扇面的材质不同于黄宾虹常用的生宣,多属于加工过的熟纸,所以在扇面上作画少有水墨渗化的效果。因此,黄宾虹在作画时需要改变他所擅长的“积墨法”与“宿墨法”,来适应这种材料上的变化。这种改变具体表现为作画的遍数减少,用墨更为明洁,较少用到大面积的水墨渲染。再者,折扇或团扇的特殊画面形式,使得画作的构图明显有别于其他形式的作品。以山水折扇为例,扇形的画面接近于通常的横幅,作画时黄宾虹大多采用“平远法”的构图方式,画面中地平线随扇形呈现出一定弧度,只有少数作品采用全平方式。其山峦体势多取三角构图,平中见奇,有不齐而齐之美。正如他在《画学篇》中所言:“顾陆张展务内美,不齐之齐三角弧。”
虽然黄宾虹的扇画相比于其他作品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大体风格仍是一致的。黄宾虹绘画风格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业师王伯敏先生在《中国画家丛书·黄宾虹》一书中写道:“黄宾虹的山水画,根据他的作风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研习传统时期、师法造化时期、创造时期。”在五十岁之前,黄宾虹致力于学习传统画法,师法古人,临摹了大量唐、宋、元时期大家的作品,如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二米”及李唐、马远、夏圭等人,他都曾用功师法。临作或一笔不苟,极似原作;或只取其意,得其大略,构图中规中矩,风格挺秀清丽。五十至七十岁间,黄宾虹的目光开始由古人转向自然,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深入自然。他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岱岳,遍历名山大川,每到一处皆作大量画稿,外悟造化,内探心源,力求变革。在黄宾虹看来,绘画当于静中参酌,不仅要师法自然,更旨在超越自然,“我们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但江山虽美,不及我们胸中之山水”。创造期出现在七十岁以后,其山水渐开生面,逐渐开始摆脱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自由。尤其是到了耄耋之年以后,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展现了他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所获得的成果。在作品中他往往灵活运用泼墨、积墨、宿墨、破墨,使得山川层层深厚,大气磅礴,真正践行了“取古人之长皆为己有,而自存面貌之真不与人同”。“黑、密、厚、重”的风格正是他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色。黄宾虹用墨浓重,并非草率从事,作无用积染,而是从辛勤的艺术探究和久长岁月的努力中得来的。他不是单纯地从笔墨着手,而是为了充分表达山川的精神特质。他的山水作品以“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为标准,旨在体现“搜妙创真”的艺术境界,不仅要取山川之华,更要取山川之质。概而言之,黄宾虹的山水画成就可以用“大器晚成”来形容,没有早期的勤学苦练和中期的身体力行,就不会有晚期的成就。由师古人,到师造化,再到得心源,黄宾虹在山水画方面的探索历程,具有十分广泛的适用性与典型性,可为后来者学习、借鉴,而要集中展现这一历程则没有比作品本身更为直观的手段。相比其他形式的绘画作品,黄宾虹的扇面由于创作的即兴性,在断代定论上更具确定性,能够准确地反映他的创作历程。作为一名大器晚成的学者型画家,黄宾虹三段式转变令人称道,其根植传统、刻意创新、厚积薄发的学习历程堪称典范。
为了更好地呈现黄宾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本书特编选其扇面精品画作百件,大体以创作时间为序,以飨读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