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全四册)喜龙仁著

498 7.3折 680 全新

库存9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典)喜龙仁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75100854

出版时间2024-03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03

印次1

装帧平装

纸张其他

定价680元

上书时间2024-03-18

杭州南山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喜龙仁(Osvald Sirén,1879-1966),瑞典美术史家,20世纪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引路人,首届弗利尔奖章获得者,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艺术史教授。喜龙仁起初专攻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后转向中国艺术研究,其研究兴趣无所不包,涉及中国建筑、雕塑、园林、绘画、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他还是欧美多家重要博物馆和多位重要藏家的中国艺术收藏顾问。喜龙仁一生著述极丰,其巅峰之作便是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
为便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绘画史中的大师和杰作,以及其基本的美学原理,瑞典美术史家喜龙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撰写了这套《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出于实际的需求,喜龙仁将这套书分成了两个既独立又相关的部分:“第一个千年”和“后世”。在喜龙仁的这套著作中,1956年,“第一个千年”为主题的前三卷付梓,其囊括的时间段远超1000年,确定这段时间的终点(南宋的覆灭),1958年,以“后世”为主题的后四卷付梓。本套丛书的副标题“大师和原理”简洁明了地说明了本书的双重主题。与纯粹的中国绘画史理论性著作或历史性著作相比,本书的双重主题显然会产生一些局限。为了保持这两个主题之间的平衡,本套丛书对两个部分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前半部分更注重画论,因为相较于那些真伪难辨的画作,它们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段时间的中国绘画;在后半部分,画作和画论之间的比例较为均衡。
本套丛书的价值在于向西方的艺术爱好者呈现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和美学意义。因此,本书也节译了各个时代的一些画论。这些画论均非总括性的阐述,不过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体会画作中的气韵,而这正是中国艺术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精神的表现。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出版至今已逾六十年,当初出版之际,喜仁龙是为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艺术杰作,直至今日,本书仍然是现今了解中国绘画史的不二之选。本次全本翻译编入由范景中先生主编“海外艺术史译丛”,一书在手,中国绘画史源流与演变尽在掌握之中。此书论述范围之广,收录图片之多,叙述文字之优美,在同类著作之中拥有难以匹敌的优势。《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英文版共计1400多页,含图版900多幅,另附关于1400多位画家及其作品信息的附录,原书采用的是文图分开印刷的形式。为了便于阅读,中译本将原书单独成册的图片插入到了对应的正文之中,并将多数黑白图版更换为了高清彩色图版。中译本分为四册,总计篇幅长达 1700多页。

译者简介

郑涛,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关注中外绘画史与海外中国艺术收藏史,长期从事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工作,主要译著包括《福开森与中国艺术》(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千佛》(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贡布里希纪念文集》(广西美术出版社,待出)。

郑楚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学士、硕士、博士,现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绘画史与女性艺术史,相关论文散见于《新美术》《艺术人文学刊》等刊物。

名家推荐

喜龙仁在这部巨作中细致地考察了中国历代绘画大师的代表作、艺术风格以及形塑中国绘画史全貌的基本原理。喜龙仁痴迷于中国艺术,对绘画风格与画面细节有着惊人的洞察力,他的学识与激情在书中随处可见。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绘画艺术传统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必读书。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喜龙仁是我所知比较早又比较系统地翻译、解说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学者,他的七卷本巨著《中国绘画:大师与原理》贯穿着两条线,一是名家创作的历史,一是理论凝聚发展的历史,他在这两条线的互相参照中来看中国绘画的发展,解读绘画作品。他认为,表面好看的艺术形式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艺术必须要有灵魂,灵魂的关键是要有节奏,通过赋节奏予艺术,艺术家可表达对生活的感触。音乐与舞蹈,就是通过律动、利用节奏的力量而富有生机的,绘画虽然是造像艺术,却具有两种重要的节奏形式:线条和色彩。他以这样的思路切入对谢赫“六法”和张彦远画史的叙述。他认为谢赫所提倡的“气韵生动”,是重视节奏的表现,由节奏而追求活泼的生机,由此呈现活络的心灵。他研究的重点,不是描述绘画发展的样态,而是追寻之所以如此的内在逻辑。
——朱良志(北京大学教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