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度佛像服饰史(刷边版)

240 7.5折 320 全新

库存9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费泳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71212346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08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332页

定价320元

上书时间2023-06-17

杭州南山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印度河和恒河孕育的古印度文明,影响了南亚、东南亚,以及这以外的广大地区。中国受古印度文明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佛教,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中国人逐渐接受了这一外来宗教之后,却并没有墨守成规。在佛教艺术上最具典型性的代表,即在五世纪末兴起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式”佛像,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改造,同时也发展了古印度原初的造像样式。
《印度佛像服饰史》考察的是古印度佛像服饰,也关注印度佛教文化圈内南海诸国的佛像,目的是追溯中国佛像服饰的源流。

在南亚次大陆,自古至今,都有以一块长方形大布遮蔽身体当作服饰的习俗,男子着多提(Dhoti),女子着纱丽(Sari)。古希腊有齐通(Chiton)和西马匈(Himation),二者展开也均是一块长方形大布,男女都穿,只是齐通对大布略有缝制。古罗马有托加(Toga),是一块半圆形的大布,通常为男子披着。至于古印度和古希腊以长方形大布作服饰,是否存在传承上的关联,仍是一个有待深入考察的问题。今天我们在印度仍能看到以一块大布作衣的情景。佛教戒律中,沙门服饰多为长方形的大布,影响到佛像服饰也大多如此。
古印度早期佛像,明显存在两个系统,分别以犍陀罗和秣菟罗为代表,犍陀罗佛像风格写实,受古希腊雕塑影响,佛衣样式多为通肩式,佛衣种类在袈裟之外出现僧祇支,系沙门衣着中的“五衣”一脉。秣菟罗佛像风格具有较强的程式化和印度本土特色,佛衣样式多为右袒式,佛衣种类不出“三衣”。僧祇支始终未出现在次大陆萨特累季河、印度河以东的区域内,以及南亚斯里兰卡(旧称师子国)和东南亚南传佛教国家和地区。而创自中国的几乎每一款佛衣样式,都出现僧祇支。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关注的现象。
考察佛像过程中,佛衣是除体貌特征外,最具识别性的特征,是判别佛像时代、地域属性的重要依据。人们通常会以佛衣的风格或样式来命名和界定佛像类别,如天衣派、湿衣派、右袒式、通肩式等。
佛衣的样式、种类、具体披着方式,关系到不同地域间佛教艺术如何相互影响和传播,同时也反映出佛像的历史发展变化,因此,认识佛衣是辨识佛像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印度历史,无论是宗教情况,还是政治情况,均少有文字记载。佛教由盛趋衰,在发展了一千五六百年之后,在印度绝迹。认识佛像服饰,只有从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中国高僧西行求法的记录及南传佛教的史料中知其概略。
认识佛像的衣着样式和具体构造,仅仅依据佛像实物是不够的,塑像只能提供着衣的外貌特征,难以对其进行衣着内在构造及全方位的考察,需要将实物考察与文献研究相结合。这里的文献,主要指佛祖释迦牟尼生前为自己和沙门弟子着衣订立的规制,这些规制成为佛教戒律的一部分,也是认识佛像衣着法式的文献依据。
本书利用文字解析、国内稀见照片、手绘图片等多元化形式,全景呈现印度佛教造像艺术自诞生以来,五百年的历史脉络和风格演化。再现了佛教律典中的袈裟(三衣)、僧祇支、裙、带饰的形制和披着方式,贵霜时期犍陀罗、秣菟罗及阿马拉瓦蒂等地各具特色的发展面貌,笈多王朝时期和波罗王朝时期佛衣风格的变化和特色,以及古印度佛像服饰向中国的传播。
佛像艺术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贯通佛像艺术的流变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也是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本书旨在厘清中国乃至亚洲佛教服饰的历史传播脉络与交流痕迹,以宏观视野对佛教艺术当中的服饰造像问题进行研究和梳理,利用扎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专业领域研究的空白,为艺术理论家、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海内外希望了解佛教艺术的人士提供集艺术性、资料性、文献性于一体的优质文本,是具有史学意义的出版延伸,也有助于当代中国重新发现佛像艺术之美。

作者简介

费泳,艺术史博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艺术史和中国美术史,卓有建树。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佛教艺术中的佛衣样式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近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汉唐佛教造像艺术史》(2009年初版)《汉唐佛教造像艺术史(增订本)》、《中国佛教艺术中的佛衣样式研究》、《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南北朝佛教艺术研究》、《六朝艺术》(合著)、《艺术中国·绘画卷》。其中,《汉唐佛教造像艺术史(增订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并获得了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金牛杯”银奖;《中国佛教艺术中的佛衣样式研究》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江苏省政府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佛像服饰源自僧人服饰

第一节  佛说沙门服饰规制的不同经文版本

第二节  三衣(袈裟)、五衣的产生

第三节  三衣、五衣的多种称谓  

第四节  三衣的用材和用色

第五节  三衣的构造、规格尺寸

第二章  贵霜时期犍陀罗、秣菟罗及阿马拉瓦蒂佛像服饰

第一节  犍陀罗佛衣

第二节  秣菟罗佛衣

第三节  阿马拉瓦蒂佛衣

第四节  古印度佛像衣着的律典依据

第三章  笈多时期秣菟罗及萨尔那特佛像服饰

第一节  秣菟罗佛衣

第二节  萨尔那特佛衣

第三节  笈多秣菟罗、萨尔那特两地造像的关系

第四节  萨尔那特与同期秣菟罗佛教造像的比较

第五节  萨尔那特佛教造像的延伸影响

第四章  波罗时期佛像服饰

第一节  着右袒式佛衣的降魔成道佛像

第二节  着右袒式佛衣的宝冠佛像

第三节  波罗通肩式佛衣的样式特征

第四节  波罗右袒式佛衣中的布状物问题

第五节  波罗对西藏佛教艺术的影响

第五章  古印度佛像服饰向中土的传播

第一节  中土佛像由西向东的传播及其来源

第二节  中土佛像由东向西的传播及其来源

第六章  古印度佛像衣着及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第一节  古印度佛衣与古希腊服饰的关系问题

第二节  关于安陀会披着方式的考证

第三节  犍陀罗和秣菟罗早期佛衣的地区差异及相关问题

第四节  关于“象鼻相”着衣问题

第五节  关于“唐三藏来传搭肩法”

结语

图片来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