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42 8.1折 52 全新

库存10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意强 孔令伟主编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0308985

出版时间2015-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15-11

印次2

装帧平装

纸张轻型纸

页数284页

定价52元

上书时间2022-10-09

杭州南山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选登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师与博士研究生历年撰写的论文,这些论文分别探究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诗歌、音乐、电影、摄影等广阔的艺术领域。按照新近的国家学科分类,它们属于“艺术学理论”范畴。在教学与研究上,本院一向坚持融古今、汇中西、通学科的理念,特别注重艺术与哲学、艺术与思想史、艺术创作媒介自身的一般理论,以及艺术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探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便设置了这些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视觉文化研究、新博物馆学、艺术管理等新型课程也在其列。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借助传统与现代学科,在各艺术门类之间找到能互相启发,甚至通用的多元思想方法,从艺术哲学与历史意识的范畴之内,开辟出艺术学研究的新路径,由此透视隐含在人类丰富的艺术创造与欣赏深处的基本原理。

人类历史是占统摄地位的思想模式的历史,这类模式不仅主导了人类的思想,而且控制了其行为、意识、道德、政治和审美诸方面。考察任何一种文明,我们都会发现,其最具特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产品都受特有观念模式的主导,而由此导出的文化产品不仅承载并丰富,甚至重新塑造了观念形态。

在人类文化活动中,艺术品显然是以最直观、最富个体感染力的方式呈现了人类心灵活动的痕迹,是我们理解人类心智的主要资源。因此,若要理解人类文明,说明其属性,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思想、情感与行为,就有必要将其主导性思想模式独立出来、并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剖析。在艺术史研究领域,这一类分析可以用“艺术哲学”或“艺术思想史”加以概括。如果说我国新近设置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其基本性质是探究作为整体的艺术的“一般规律”或“基础理论”,那么“艺术哲学”和“艺术思想史”必然属于该一级学科的核心内容:前者从形而上学的角度,追问什么是艺术[What],按传统的说法,即研究“艺术的本质”,而后者从历史的角度追究艺术观念与形态的变化;前者是共时的,试图把握统摄一切艺术的永恒不变的原理,后者是历时的,力图探究观念或思想模式是如何[How]影响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的。“艺术是什么”这种本质论追问源于柏拉图哲学,它假定在所有的艺术作品之上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所有实际的作品都是这单一理念形式的摹本。由此推论,艺术的本质就是理念,亦即不变的艺术就是艺术的本质,而这种艺术的本质就是“真、善、美”,因此,艺术具有泛文化、超历史的审美价值[pancultural andtrans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柏拉图的老师、智者苏格拉底在思考“美德”的本质时,感悟到自己无法知道最终的答案,只能通过研究美德的表现形态而把握其本质。“真、善、美”是美德的本质,也是艺术的本质,可以说,是人类追求的一切东西的本质。“真、善、美”能涵容艺术的最高境界本质,但不能说明艺术的独特性质。艺术的本质(假设艺术真有本质),那么,其本质就是变化机制[institutionalfeatures]。而这种机制完全违背柏拉图传统对美和艺术的固有定义。如果艺术离开变化的本质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从这个本质出发,艺术的一般理论研究必须奠基于具体的艺术分析。贡布里希说,世上本无大写的艺术,而只有艺术家,其含义是艺术没有抽象的本质,只有个体艺术家创作出来的具体作品,而如果我们试图以抽象的本质理解艺术,那就会失去艺术真正的价值,而这一点,恰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论”不谋而合。尼采也说过,世上根本没有哲学,唯有哲学家。哲学是由历史上众多哲学家的不同的世界观与思想方法所构成。同样,肇始于19世纪德语国家的艺术科学也非抽象的一般理论,而是由一大批艺术研究者所提出的具体理论与方法所编织而成。艺术科学提供的不是统一的一般性理论,而是探索艺术的多元理论与方法论。同时,这些理论与方法论无法涵盖所有的艺术门类。其实,艺术科学就是艺术史与理论,它所关注的焦点则是美术的历史与理论。19世纪艺术科学的创造者基本是艺术史家,哲学家和美学家当然也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和前辈一样,他们也把目标对准了美术史,不提温克尔曼,就是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即是通过考察美术来探究时代和民族精神问题的。丹纳的《艺术哲学》是我国研究者常引用之书,通篇讲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尼德兰美术作品,作者以美术史为线索去说明其三要素理论:种族、环境、时代。丹纳的理论,跟黑格尔的时代或民族精神说一样,离开了美术实体,就会苍白无力。我国的“艺术学理论”名目可谓是“艺术科学”之滥觞。已故中国思想史家徐复观所撰《中国艺术的精神》堪称这方面的名作,它纵论儒家、老庄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可所涉及的艺术唯音乐与绘画两门,而讨论绘画的篇幅又占全书的大部(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坦承的:“本书十章,有八章便专谈的是中国画”)。艺术学理论探究各门类艺术的基础原理,有别于面面俱到的“艺术概论”。美国通用的艺术原理教材是威廉姆斯[Robert Williams]的Art Theory[艺术理论],其内容实际上全是美术理论。

这些例证揭示出“艺术学理论”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特征:其一,它必须从哲学化的高度探究具体艺术门类与作品背后的支配性思想观念。其二,其方法论必须是历史的方法。由此而言,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论自然是艺术学理论的核心部分。丹纳的《艺术哲学》的英译书名是The History of Art[《艺术史》],而威廉姆斯的《艺术理论》有个醒目的副标题: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一个历史导论]。这两个例子足以说明艺术学理论的本质特征:既是哲学的又是历史的研究。

我们编选这部文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反思我们研究和教学的部分成果,在新建的艺术学理论框架之中引发新的思考,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依据上述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理解,集刊于此的论文分为哲学化研究和历史研究两种类型,同时也涉及艺术管理、艺术展览等领域。作为艺术门类中新设置的一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性质、范围、目的与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此文集若能起到抛砖引玉,激发讨论的作用,也即达到了出版的目的。
曹意强
2013年6月于杭州

目 录

I 序言
001 曹意强 “包罗万象史”和西方艺术史的兴起
015 曹意强 中国美术通史的观念
023 范景中 人文科学的危机和艺术史的前景
027 高士明 通往理念之途
037 陈   平 关于“艺术意志”的概念
057 李   宏 论瓦萨里的一个艺术理论概念
067 张   坚 “艺术科学”与专业艺术史:20世纪初期美国艺术史学
083 孔令伟 “观念的拟人化”及相关问题
103 石   炯  经营位置和Composition的对译-词语背后的观看方式
117 张   激  政府资助艺术的经济学解析
127 洪潇亭 1850年代的法国沙龙展与沙龙批评
145 黄   倩  从私人收藏到公众欣赏
165 潘文协  画赞源流考略
181 薛   墨  世界中的艺术-对“世界艺术史”的反思
187 杨振宇  从文学到电影-以《洛丽塔》为中心的艺术风格探析
195 张   乔  综合的艺术史及其写作要素
199 周诗岩  现代视觉媒介发展下的空间知觉研究
209 王音洁  清白的终结-对李安电影“多样性”的质疑
217 曾   胜  视觉隐喻-拉康主体理论与电影凝视研究
235 徐丽娜  W·J·T·米切尔的形象理论
255 罗杰鹦  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荷兰画派
267 朱   平  中西绘画之听觉意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