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

本书为纪念西泠印社建社105周年举办的“金石拓片精品展”的同名图录,收录展览“吉金”“贞石”“古陶”三个篇章共一百二十余件金石,为当时罕见之重大金石题材展览。本书一经面世便一抢而空,目前市面偶有出现,但基本为二手书,全品极缺。本次销售为全新,数量不多,故高于原价销售,请勿见怪。

650 280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泠印社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806789827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10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240页

定价280元

上书时间2021-11-14

杭州南山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西泠印社的创社宗旨,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六十年代为扩大规模,又增加了“兼及书画”。在清末民初,由于连年战乱,文物(广义上的金石)大量流失,政府更叠频繁,无力全面承担保全金石文物的持久工作。依靠民间力量自发地“保存金石”,是当时最有效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泠印社勇于担当,才有了抢救三老碑这样可歌可泣的壮举。但在建国之后,金石文物统一由国家处置,个人不涉金石文物;所谓的“保存金石”也就缺失了环境与制度的依凭。“研究印学”逐渐成了西泠印社的唯一。时势所迫,谁也没有回天之力。
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文物政策逐步放开,市场需求旺盛。重提“保存金石”传统也应是顺应时势之举。但今天国富民强,不需要我们过去那样的靠义卖书画藏品和社会募捐来偶然地抢救金石文物,于是:“保存金石”从保存为主的主题逐渐转向保存与研究为主;又从保存实物为主的主题为逐渐转向保存古代金石技艺传统为主。这次“金石拓片精品展”,即是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尝试。它从“金石学”的庞大学术结构中提取出一个合适的碑帖拓片形态,并关注其文化涵义如历代文人题跋;以此来显示出西泠印社浓郁的人文历史传统与重振“金石学”、“保存金石”宗旨的决心。
值西泠印社105周年之际,编就的这本《金石永年:金石拓片精品展图录》,图册分为吉金篇、贞石篇、古陶篇三大部分,兹简述如下。

吉金篇
二周秦汉吉金铸就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篇章,其铭文书法的艺术也形成了大小篆书风范。鼎、盘、簋、钟、镜、镫、诏、权,随各类彝器全形、铭文的传拓,极尽各时期器物历史意态的同时,又从书法的范畴呈现出丰富绚丽、变幻多样的时代风格,或浑厚古朴,或典雅秀逸,令人赏心阅目,叹为观止。
本篇章可谓名器琳琅,传世精拓不胜枚举。西周重器有《毛公鼎》、《散氏盘》、《克鼎》、《盂鼎》等佳本,且皆为清乾嘉金石学兴盛之后的金石名家黄易、翁方纲、阮元、陈介祺、何绍基、吴大澂、吴昌硕等藏拓题记,其跋文,或考释小学、佐证历史,或兴酣感发,彰扬篆法,读来回味无穷。秦汉金文之重当数陈簠斋藏拓始皇廿六年秦诏版,墨拓出刀刻铜板所致线条俊朗英迈、犀利遒劲中含质朴雅宜的意趣。

贞石篇
碑帖拓片是一种用传统手工艺将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与图画拓印下来的特殊历史文献,被称为“石头的书”,同时又是书法艺术的宝库。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及文物价值。本次收录碑帖拓本八十余种,上自先秦,下至隋唐,几乎涵盖了中国书法史这一时段的最著名的代表作。
刻石形制应有尽有,如:碑、碣、阙、砖、瓦、墓志、塔铭、画像、摩崖、造像、建筑物杂刻铭记等。本篇拓片善本纷呈,其中《太室石阙铭》(最善本)、《礼器碑》(明中期拓本)、《石门颂》(明拓本)、《曹全碑》(明拓未断本)、《刁遵墓志》(父雍本)、《崔敬邕墓志》(原石拓本)等均是收藏界一流善本。版本亦是繁多,诸如宋拓、明拓,清早、中、晚期乃至民国拓,又如初拓、精拓、人面淡墨拓等。包含了拓本样式的方方面面,且大多碑帖之上有金石家题跋或藏书家题签或各式印章。具有极高的石刻史料研究及版本鉴定价值。

古陶篇
“道在瓦甓”,这是清朝金石学以后学者、艺家的至高圭臬,潍县陈介祺簠斋即是此道的领袖泰斗。本篇章所载簠斋所藏拓封泥、砖瓦、钱范等皆精品佳拓。如六段钱范,每段有题,详考用图特点,并为簠斋拓赠大金石家吴云之铭心绝品。
吴大澂所藏的古陶文册,铭文精美,墨色沉古,册内篆、楷题记,朴厚沉雄、严谨蕴藉、古意盎然、弥觉隽逸。吴湖帆在册中题曰:“此西汉瓦文中之最精者,尚具秦斯遗法,虽寥寥五六字,颇有百读不厌之味。”此外,徐三庚所题的梅花汉瓦拓瓶,吴昌硕赠任伯年的龙凤砖拓等,均颇显晚清金石家之赏玩雅趣。吴大澂曾致札与簠斋曰:“古陶残字,与金石并寿。”斯言极为精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