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如何实现金石及其铭文、图样的视觉化,这也是展览副题中文化衍生的意义之一

730 8.3折 880 全新

库存9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龙春主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12748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05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360页

定价880元

上书时间2021-06-04

杭州南山书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文字的起源是古代文明的开端,在纸本出现以前,中国汉字大多书写于竹帛,或是雕镂于金石。在先人的意识中,只有吉金贞石不会腐坏,它所承载的文字信息也因此不朽。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陵谷迁变沉埋了无数金石,各种自然的风化剥蚀使得金石的表面不断残泐,加上一些人为的损害与破坏,金石并不能真的不朽。
至迟从唐代开始就出现的椎拓工艺,将金石文字以“拓本”的形式进行复制与传播。从学术的角度说,金石遗文为学者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文献;从艺术的角度说,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代的文字书写,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源,由于每一次椎拓都获得与以往有所差别的拓本,每一件拓本也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变得“古香可爱”。
清代乾嘉以来,学者们习惯于将金石的标题、释文、考证与鉴赏文字题写于拓本之上,题跋的加入使得拓本突破复制的意义,实现了对传统的发明与文化的再生产。
本次展览精选百余件金石拓本、金石图书与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的实物,讲述拓本作为一种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灵世界,金石因此成为真正的不朽之物。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商周秦汉”,集中展示了商周青铜器和汉代刻石的铭文拓片;第二单元“魏晋南北朝”,展品主要以北魏墓志与造像题记的拓片为中心;第三单元“隋唐”,展示了隋唐墓志与唐代的名家碑刻拓片;第四单元“金石文献”,集中展示了宋代以来主要的金石学著作,除了铜器与刻石,还有玉器、砖瓦、钱币、玺印、封泥、甲骨、骨签乃至简帛、写本等各种文物。
本次展览的同名图录由本次展览策展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主任薛龙春教授主编,甄选了近80件殷商至隋唐的具有书法或文献价值的拓本(有些配合以实物),精心印制,为每一件展品撰写说明文字,不常见的拓本同时提供释文。另有20余种金石图书与金石学家手稿,附以基本的信息与纪年考证。

本书收录了三篇重要论文,分别为:薛龙春教授所撰《金石拓本的意义》,分上下两部分清晰地阐明了椎拓之于金石的意义,以及以本次展览为中心,剖析部分展品的重要价值;白谦慎教授专文《吴大澂及其友人金石研究三题》,选择了吴大澂的《愙斋藏器》及王懿荣《致吴大澂尺牍》《吴大澂致汪鸣銮尺牍》等三件展品,让我们会对晚清的金石收藏活动以及收藏家之间的社交有更细腻的理解;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吴墓地出土石屏风》是第一次露面的重要石刻画像,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社会观念与绘画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则特别邀请了参与发掘活动的王学雷先生为图录撰写长文《来自东吴的画作》。

目 录

001 金石拓本的意义 / 薛龙春
017 吴大澂及其友人金石研究三题 / 白谦慎
029 来自东吴的画作——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墓石屏风画像拓片记 / 王学雷
067 图版
336 主要参考文献
343 致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