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

本书辑录知还印馆收藏的古玺印404方,其中战国古玺10方、秦印236方、汉魏印章143方。全书内文按印蜕、封泥、印章侧面照、印章印面照、释文、尺寸、克重编排,涵盖了每一方玺印的所有重要信息,从中可以看出玺印的各种材质、内容、刻制方式、钮式及一些秦印文字印化、讹变的例字。

458 7.9折 580 全新

库存7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李青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32633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224页

定价580元

上书时间2021-04-02

杭州南山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辑录知还印馆收藏的古玺印404方,其中战国古玺10方、秦印236方、汉魏印章143方。全书内文按印蜕、封泥、印章侧面照、印章印面照、释文、尺寸、克重编排,涵盖了每一方玺印的所有重要信息,从中可以看出玺印的各种材质、内容、刻制方式、钮式及一些秦印文字印化、讹变的例字。知还印馆作为国内秦印庋藏的大户,此书的出版为古玺印收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为古文字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为篆刻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素材。

编者李青,字卿,别署盛堂,号知还印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著名书法篆刻家徐正濂先生入室弟子。作品曾入选入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全国第四、五届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第四、五、六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等国家级重要展览。
知还印馆藏古玺印,收録宏富,凡四百枚之众,上溯战国,下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此谱以秦汉玺印重,个中又以秦印为最,所録秦印两百馀枚,蔚为大观。改革开放,神州欢欣,山川呈瑞,地不爱宝,千年玺印,沉酣方醒,通信网路,日新月异,令吾辈得见诸多新鲜玺印。此皆先贤之所未及,乃印林学界之幸事。全国私人集古印之量堪逾知还印馆主者,不出二十人。又各地文博系统藏古代尔玺印,或因程序繁複,或乏玺印研究之专业者,集结出谱者屈指可数。故近年私人藏印集结成谱之数,远超各地文博系统。
收藏考察藏家眼力和学识经验的综合素养,古玺印收藏界因其小众,已非简单地甄别真伪之问题。它愈发考验藏家印学史和篆刻审美之知识积累的专业造诣。盖印学史,需考究藏家对玺印的断代和分域,或春秋诸国,或秦汉魏晋,或隋唐宋辽等;材质钮制或製作工艺上,需区别玺印之珍罕程度。材质上或金银玉铜,或松石牙骨等。钮制或鼻钮坛钮,或龟蛇辟邪,或瓦钮穿带等,林林总总。製作工艺上,或铸造刻凿,或鎏金错银,或砣製蟠条

从印文的内容来判断珍罕程度,或官或私,或可正经补史等。此乃全方面多学科的修养与历练,要求藏家对存世玺印以及书法篆刻史、美术史、收藏史等烂熟于心,对古玺印的存世和出土情况有着敏锐的把握。尤可重者,可从篆刻角度来审视藏品对篆刻艺术的滋养,字法章法的营造和刀法的运用,更是一枚精彩古玺印不可或缺的因素。

李青先生潜心治印多年,他的篆刻作品雄强大气、古意盎然,用刀锋锐,见印面可想其奏刀时定刀下生风。他的结字和章法营造,更是匠心独运,无一印不俊逸,无一印不奇古。李青先生亦拟古凿铜,所治铜印綫条强劲雄浑,霸悍苍茫。李青先生鎸石铜佳作迭出,我想这定与他多年的古玺印收藏息息相关。正基于此,李青先生从篆刻艺术的视角去收藏古印,又从古印之中汲取养分,化为自家篆刻作品中的淳古气息。他将收藏与篆刻艺术相互滋养,融古铸今,慧眼高瞻,令人敬佩。
古玺印在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印学价值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罗福颐先生在《古玺印考略》序中有言:“古玺印为古器物之一。清代学者于青铜器铭文、历代石刻著作繁多,而于玺印则但辑谱録,未遑深考。其实,古玺印可裨补史志之遗佚,不仅于篆刻精美已也。”
印谱之集肇始于北宋宣和年间,然历时久远,后人未曾可见。现存世最早的印谱乃明代顾从德用原印铃盖于一五七二年编撰的《集古印谱》。因时代历史等原因,所録之印的钮部形态或更多印面信息,我们无由得见。被历代印人奉为习印圣典的《十钟山房举》,亦只有朱色印蜕,且多次翻印,也将古玺印的不少细节丢失遗漏。《知还印馆藏古玺印》的编辑,不仅令朱色印蜕历历可见,也将高清印面、钮制和封泥效果展示于衆。

秦汉等古代玺印最初视觉效果是用于封泥之上,后世因纸张的普及,历代藏家对古玺印,的欣赏展示则多以朱蜕示人,其视觉和艺术表现与封泥定有所不同,故我们欣赏古代玺印,一定要从朱蜕和泥样效果两方面来综合赏析。欣逢盛世,随着更多新玺印的面世和先进的摄像、印刷技术的使用,让我们见到印面大图、朱蜕、泥样等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此谱録有印人耳熟能详的『部曲督印』『骑部曲督』等官印,亦有铁线银鈎、笔画挺劲、製作精良的三晋小玺,更有凿刻精美、一任天真、妙趣横生、奇逸可人的秦印。秦印多为凿刻,吉语肖形印大多为铸造。先秦与秦统一后的印章,后人不易区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用印的典章制度,规定了衹有皇帝用的印章方可『玺』,官吏与百姓之用衹可称『印』。此谱所録之『涓玺』可见为先秦之物。
谱中更有一百馀枚两汉印章,其製作手法与秦不同,一改秦印凿刻的活泼之趣,演变为庄重典雅、雄浑朴厚的汉印铸造之风。如果我们查看过大量的出土实物和资料,会发现战国玺印有分域一说,汉印也有地域风格之差异(此中除去中央统一颁发的印章)。例如位于今内蒙古的云中郡,所出汉私印大多为凿刻,锈色和钮制也都有独异的特点。
李青先生积多年之力所获诸多玺印,皆首次披露面世。《知还印馆藏古玺印》之刊发,必将嘉惠印坛,泽润艺林,为印界所重,为学界增彩。此间之不易,外人岂得而知!
本文来源:《知还印馆藏古玺印》专文,作者焦新帅,原文标题“我独倾囊古印换 秦玺汉章滋印坛”。

本书辑录知还印馆收藏的古玺印404方,其中战国古玺10方、秦印236方、汉魏印章143方。全书内文按印蜕、封泥、印章侧面照、印章印面照、释文、尺寸、克重编排,涵盖了每一方玺印的所有重要信息,从中可以看出玺印的各种材质、内容、刻制方式、钮式及一些秦印文字印化、讹变的例字。知还印馆作为国内秦印庋藏的大户,此书的出版为古玺印收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为古文字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为篆刻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素材。

编者李青,字卿,别署盛堂,号知还印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著名书法篆刻家徐正濂先生入室弟子。作品曾入选入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全国第四、五届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第四、五、六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等国家级重要展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