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撷英·夏㫤 潇湘过雨图
明代夏昶《潇湘过雨图》卷画心高29厘米,长780厘米,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
56
¥
56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夏㫤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84119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11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上书时间2021-0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夏昶(同㫤),字仲昭,(1388-1470)江苏昆山人,以朱姓登永乐乙未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后,复本姓为夏。姜绍书《无声诗史》载其“以善书供事内省,尝扈从两京,授中书舍人。宣德中,转考功主事,仍供内直。正统中,用荐者陞太常卿致仕”,“既善书,亦能诗,精绘事,尝师王孟端,尤工墨竹,以至海外多饼金悬购,名重四裔。其为人坦率乐易,不拘小节,时出入礼法间,人亦不甚非之。晚年家居,颇效杨廉夫之为人,以诗画燕乐自娱云”;徐沁《明画录》亦记其“工楷书。
夏昶写竹时推第一,名驰绝域,争以兼金购求,以楷书笔法画竹,所作竹枝烟姿雨色,偃直浓巯,各循矩度而气韵生动。当时学他画竹的人很多,明吴宽《匏庵集》说:"今人家多得,往往出其手,真伪固自能辨。"徐沁《明画录》说夏昶"写竹时称第一,名驰绝域,争以兼金购求,故有'夏昶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谣"。昆山之人师之者更数辈,独屈约颇类之,而人所得,往往出其手。
明代夏昶《潇湘过雨图》卷画心高29厘米,长780厘米,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杨仁恺先生在《国宝沉浮录》中提到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现藏《湘江过雨图卷》一卷,真迹,《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然该卷有“夏衡分书引首,自题图名于卷前,天顺甲申(八年)作,卷首有张弼狂草苏轼五言题竹诗,时代成化乙巳(二十一年)中秋,拖尾有徐有贞题五言诗。”此卷《潇湘过雨图》曾为“长春东来阁售出,余协中携香港转美”,后为张静江胞弟张启隆所有,张启隆将之售予弗利尔博物馆。
墨笔画湘江滩渚、悬崖激湍,坡石幽篁。流水滩渚之间,以深浅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水滨老竹新篁。烟雨竹篁,迎风摇曳,偃仰纷披,烟姿雨色,水活石润,一派雨中潇湘景象。
开卷以浓淡二墨写枝撇叶,继之以浓墨绘森森竹丛。之后是坚硬的陂陀,继而奇石耸立,风竹数竿。夏昶描绘了竹木偃仰起伏、前后穿插之态,有条不紊地刻画出竹子在清风中飘举摇曳的情状,起笔与收笔都有楷书的韵致姿态。尤其叶梢提笔一转,将风竹潇洒婆娑、楚楚动人之韵尽现纸上。随后画卷绘宁静的江面与平缓的坡渚,临近画卷尾端则绘壁立的山崖与旁逸斜出的竹枝。此图虽以画竹为主,但加之以飞泉、山石、坡渚,描绘了潇湘一带竹林丛生的景致。
竹子的形态筠碧离离,静秀依依,古人云:“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道出中国人看待竹子的恒常眼光。夏昶画竹,一改前人独幅数枝的表现形式,而是利用长卷巨幅的构图章法,故竹林随江水两岸景致的变化而隐现。墨竹或整或零,或疏或密,或老干或新梢,或全竹或局部,各尽其态。
此卷竹叶安排错落有致。落墨即成,不见复笔,并以墨色浓淡分出前后。运用书法写墨竹的理论古已有之,元代赵孟頫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夏昶继承元人笔墨传统,全用楷书笔意写墨竹。起笔收笔皆以楷法运之,一枝一叶皆用中锋写出,工整谨严,技巧纯熟,既使笔墨有厚重之态,又使竹得潇洒清润之姿。
夏昶画竹师承王绂而稍有变化,其竹烟姿雨色,笔势洒落,动合矩度。从此卷便可一窥“声响遏行云,影乱动秋”的江南竹意。
夏昶笔下的墨竹已不仅是文人式的寄性抒怀, 而是还竹于其自然的生长环境之中,在竹画中融入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以其精深的功力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名重一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