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林见闻录 / 王北岳 著(毛边版)

本书为王北岳发表在《印林》杂志上的文章的合集,每篇数百字,配以图片,讲印人印事,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150 8.9折 168 全新

库存7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北岳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29701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11

印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页数392页

定价168元

上书时间2020-12-26

杭州南山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注:本书有毛边本及普通本之分,外装帧及内容一致,内页装订有区别,毛边本为三边出毛未裁本。(上,毛边;下,普通)
毛边本售价150元,普通版售价135元。
商品描述
完全印人王北岳

黄尝铭 代序

定义印人其实很简单,会刻印便是一位印人。刻印不难,执刀斫石成印,也是很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严格来定义,印人除了刻印外,还要会写字,而且会写好字,能够将书法与印章融合,那能够称为印人者就少了许多。

刻而优则教,这也是篆刻艺术推广的循环演进模式,但在篆刻教学上能够有系统而且有组织地延续推广,桃李满天下,那这样的印人就更少了。

师徒授受教学模式,其实影响仅点对点,不够普及。如果一位印人,能够深研篆刻技法及印学理论,并刊印成书,那是面的推广,影响层面就会呈倍数增长;如果不只编书著作,还定期去宣传印学知识予众人,全心投入篆刻专业的杂志编辑,影响层面更是面乘面的广泛,那可堪称全方位的印人,是一位完全印人。北岳师是也!

北岳师弱冠即从师于齐白石弟子贺孔才师爷,一如贺孔才师爷在三十三岁时抛弃师风一样,北岳师也在二十四岁入台后,篆刻也已无多师风矣。

北岳师在书印创作上是有独立思维的,也深具自我风格。北岳师在教学指导上,一如白石祖师爷所说“学我者死”,从来多鼓励摹古人而不死学一家,这也是北岳师众多门生中,治印创作无多相同面貌与情境的原因。

文物的收藏,能让人滋长知识。北岳师有很多的收藏,尤其是篆刻与书法文物,是他拓广印学领域的宝物。

在亲炙请教老师时,老师经常能无私地让人亲抚学习,这是学生众人都能体会到的。尤其对于历来许多印人的鸿爪遗痕,北岳师更是用心搜集、细心整理,这是印人间的相知相惜,也是受延续篆刻印学脉络使命的驱使,需要费神、费力、费财的付出与贡献。

北岳师的印学阅历非常丰富,渡海来台后,亦关心两岸印林发展,于印人、印事、印物都能如数家珍。

一九七二年一月起,应姚梦谷所主办《艺坛》月刊杂志之邀,主笔《印林见闻录》专文的连载,每月一文,每文约千字,并附与文相关之插图。逐文记录台湾本地的印林发展情形,有印人或印社的介绍,有治印技法与周边印具的探讨,有印材或雕钮的介绍,有古今印谱或印学新书的介绍,同时也记载大陆的印林人、事、物的发展,甚至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印林人、事、物,也都在北岳师笔下一一活跃呈现,仿佛一部近现代的篆刻史。

《印林见闻录》的专文撰写持续了二十多年,直至《艺坛》杂志休刊而搁笔,前后共计三百零七篇。专文合辑在北岳师生前曾由麋研笔墨有限公司于二〇〇三年出版《印林见闻录(一)》单行本,后又于二〇一二年出版《印林见闻录(二)》,合二册之编辑虽稍有节删,仍可谓完整的王北岳《印林见闻录》。

今西泠印社出版社复有重刊之议,能借西泠之网而广布发行,让世人更清楚了解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的篆刻发展情形,余乐见其成也!

——戊戌冬 黄尝铭记
王北岳,1926年生于河北省文安县,2006年逝世。西泠印社理事,篆刻家,书法家。原名泽恒,号子苍,字北岳,以字行。北京大学毕业,1972年后在台湾一些高校教授书法篆刻。1984年退休后,全力从事书法篆刻之教学与推广,门下弟子众多,学而有成者亦复不少。在台湾出版《篆刻述要》《篆刻探微》《印林见闻录》等。
本书为王北岳发表在《印林》杂志上的文章的合集,每篇数百字,配以图片,讲印人印事,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自 序

我于一九七一年,应姚梦谷先生之邀,为《艺坛》杂志写篆刻方面的稿件,一九七二年一月就以《印林见闻录》为栏目名在《艺坛》上发表出来。之后,每月一篇,虽文字只有一千字上下,但均附有与文相关的插图,插图又大多是篆刻作品,这不但可以使读者对我写的短文能够做进一步的了解,对发扬篆刻艺术,也有推动作用。

这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我就这样坚持写了二十多年,直至《艺坛》休刊,才停下来,前后共计三百余篇。

这些短文的内容,当然都是与篆刻有关的,有的是大家于聚会时听说的;有的是我自己或印友们收到的篆刻作品,而可以供大家欣赏阅读的;有的是最近印坛发生的事情,都收到《印林见闻录》里,真好像是一部近现代的篆刻史。

因为写的时期长,其中可看的稿件也陆续增多,在十余年前就有人建议出刊专集,可是我生性懒散,一直拖到今年春天,才由洪崇猛、吕国祈两位仁弟把历来的稿件汇集、整理、校对、付刊。麋研斋的杨淑凌小姐又一直催促,当然,我也不能再懒下去,也正式参与工作。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稿件不是按刊出先后的次序而定的,其中又有若干展览性的稿件,因展览过后,已失其重要意义,所以没有列入,更有若干图片,是在刊登的时候,即已缩小或不清晰了,现在找这些资料甚是不易,也只好因陋就简地附陈于文后了,希望读者能予以谅解,如能指正其中的讹误,则感激不尽了。

——王北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注:本书有毛边本及普通本之分,外装帧及内容一致,内页装订有区别,毛边本为三边出毛未裁本。(上,毛边;下,普通)
毛边本售价150元,普通版售价135元。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