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鉴创刊号(全两册)布面函套装

印鉴·创刊号由海内外十几位学者、藏家共同打造的《印鉴》创刊号,于近日已正式出版。

430 9.8折 438 全新

库存9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本社编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31117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11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392页

定价438元

上书时间2020-11-21

杭州南山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印鉴·创刊号由海内外十几位学者、藏家共同打造的《印鉴》创刊号,于近日已正式出版。

创刊号共二卷。A卷《易均室辑拓印谱两种》,刊录民国金石学家易均室最重要的两种印谱《明清名印集拓》和《稆园印鲭》,以香港松荫轩所藏为底本,首度付梓印行。

《明清名印集拓》收入明清篆刻家印拓52枚,《稆园印鲭》四册收入易均室自用印160方,为其治印者皆一时俊彦,如徐新周、锺以敬、吴隐、易大厂、赵叔孺、丁辅之、邓尔雅、乔大壮、沙孟海、周菊吾、蒋维崧等,尤以王福厂(27方)、李尹桑(20方)、唐醉石(25方)、方介堪(38方)四家所刻最多。这两种印谱,是研究易均室印学思想和交游最重要的史料。对于金石篆刻研究者、印学专业人士、明清流派篆刻收藏者,都是不容错过的参考工具书。
松荫轩林章松先生所藏《明清名印集拓》,封面有徐无闻先生题签,并注明「易稆园拓遗,守墨居藏」,扉页有易先生署端和题记「著雍困敦之岁无射月拓」,可知此谱拓成于戊子年(1948)九月,受赠者是徐先生尊人徐寿(字益荪)。
此册《明清名印集拓》收入明清篆刻家印拓五十二枚,作者依次为:文彭、文伯仁、杏牧、周观海(铁桥)、张燕昌(鱼)、黄学圮(楚桥)、子芸、希叟、杨锡瑛(宝田)、书均、顽道人、沉宗骞(芥舟)、王应绶(子若)、赵之琛(次闲)、孙三锡(桂山)、沉振名、唐熊(吉生)、徐三庚(辛榖)、瀛洲、翰臣、陈大科(鼎臣)、叔和、徐中立(石辳)、沉贤修(和子)、章仪庆(勤生)、吴儆、谢庸(梅石)、谭锡瓒(师曼)、施士龙、罗浚(秋道人)、老竹、际可、盛光伟(树人)、赵古泥、沉忠择(靖卿)、黄笑芸等。

其中有不少名留印史的印人,也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由是可见易先生的印学观。这应是《明清名印集拓》最初的版本。
松荫轩所藏《稆园印鲭》,共四册。封面签条为易均室先生自署。一九六七年夏,由徐无闻先生手拓。总计收入易先生自用印一百六十方。
为其治印的二十四位作者皆一时俊彦,如徐新周、锺以敬、吴隐、易大厂、赵叔孺、丁辅之、邓尔雅、乔大壮、沙孟海、周菊吾、蒋维崧等,尤以王福厂(二十七方)、李尹桑(二十方)、唐醉石(二十五方)、方介堪(三十八方)四家所刻最多。这四册印谱,是研究易先生印学思想和交游最重要的史料。易先生的好友、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先生曾说,「世间不可无易均室」,这当然是指易先生在金石、印学领域的贡献,而且易先生也是印人真正的伯乐,在明清印章鉴藏、辑谱及篆刻审美领域,可与前贤周亮工、汪启淑相比美。研究民国金石篆刻,如果不知易均室,那一定还是门外汉。

B卷《历代文人篆刻展览图录》,是海内外十六位明清文人篆刻收藏家的藏品合集。以去年十月「南通雅集暨历代文人篆刻展览」为基础,虽然只是参展者藏品总量的极小部分,但基本展现和反映了民间鉴藏明清篆刻的风貌和水平。
南通雅集共有四十位藏家和同好参加,来自海内外二十多个城市,北起大连,南至香港,覆盖了全国十四个省、直辖市和行政特区。这是民间鉴藏明清篆刻力量的一次集结和检阅,在经历了漫长的疫情之后,这样的大规模雅集活动更显珍贵。
本书收录明清印章一百二十八方,出自七十多位印人之手,包括不少流派篆刻史上的重要印人:万寿祺、吴平子、王睿章、潘西凤、汤又綦、乔墨庄、黄楚桥、赵次闲、丁澂盦、程庭鹭、吴让之、钱叔盖、濮又栩、徐三庚、何昆玉、朱山父、陆岱生、胡匊邻、吴昌硕、赵仲穆、黄士陵、齐白石、丁二仲、褚德彝、易大厂、赵叔孺、童大年、陈师曾、丁辅之、费龙丁、王福庵、唐醉石、乔大壮、钱瘦铁、王个簃、邓散木、陈子奋、沙孟海、方介堪、来楚生、陈巨来、韩登安、吴朴堂、方去疾等。其中,万寿祺为挚友徐君平所刻《陋室铭》印,吴平子为海商巨贾、日本民乐鼻祖魏双侯所刻印,云间派王睿章刻印,东皋派潘西凤、乔墨庄的竹根印,汤又綦刻黄杨木印等,都是传世很少的早期流派印遗珍。

更难得的是一些平时罕见的文人印:明末遗民、学者张次仲的自用瓷印;清初宫廷画家沉树玉为大学士、收藏家梁清标所刻印;清中期藏书家惠栋的红豆山房藏印;阮元同窗好友贵徵的进士印;「掌心雷」诗人王仲瞿为友人所刻閒章;奚冈弟子余锷自用对章;道光咸丰两朝名臣、翁同龢之父翁心存的自用印;画家戴醇士所刻十六字閒章;诗人陈门也、査有礽首见印作;近代大儒沉曾植的双面佛语閒章;文史大家邓之诚自刻三面印;吴昌硕、吴东迈父子合作,为王世襄祖父王仁东所刻印;「民国四公子」溥侗、金石学家易均室的自用印;闻一多为潘光旦、张大千为许小仙、台静农为金勤伯所刻印,都是非挚友不可得的佳作;还有故宫创建人吴景洲、上博前馆长马承源的希见印作等。
在流派篆刻史上,南通是东皋印派的重镇,展览亦藉此机会向通州印人及东皋印派致敬。受邀参展的相关藏品有:明末清初在如皋出生、长大的李渔所刻印;客居如皋的竹刻大家潘西凤所刻竹根印;通州印人钱诗船所刻石印和竹根印;如皋水绘园后人、冒辟疆曾孙冒桂森的自用六面印;清中期泰兴画家陈申、如皋书法家刘应骅、通州印人朱竹里的自用印;东皋印派代表人物乔林、黄学圮的四方印作;南通近现代篆刻三大名家王个簃、陈曙亭、尤无曲所刻闲章;以及王福庵之子王硕吾为南通名士费范九所刻「西愿堂」印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