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翰墨留香:浙江三百年学人书法集

此次作品集所选浙江近三百年学人一百零八人,内容涉及诗翰、尺牍、手稿等,形式涵盖册页、手卷、立轴、楹联、横幅、扇页、圆光等。大多数乃浙江籍学人,亦或在浙为官、流寓浙江的外地饱学之士。

195 8.2折 238 全新

库存7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本社编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60410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06

印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224页

定价238元

上书时间2020-04-20

杭州南山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两浙学术,发端六朝,盛于两宋。明淸以来,学风蔚然,尤以诗文之盛,金石学之显,人文荟萃,薪火不绝。古之学人以“治学”为职志,研经治史不遗余力,穷其一生。伴随学人一生的除却青灯黄卷,便是手中这管毛笔了。

考校经籍、诗翰文稿,何曾一日离手?写一手好字固是古代学子的进身之阶,入仕的“敲门砖”。而对待“点画”之学的书法态度,则莫衷一是。学人大都宣扬学术专攻、考校补阙为“大道”,而认为书法乃“学之余事”、“末技小道”。至于对待以“书艺”、“书家”名世之人,他们毕竟还是态度略显冷漠或不屑的。另一部分既重治学,又喜书法的学人,治学而外,把习书当作陶冶心性的风雅余事。因此,会花上相当的功夫去钻研。他们有自己的书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主张“尚古而不泥,借古而开今”之论调,书肇自然,境由心造,所作或苍厚古朴、或清新婉丽,其审美表现故毫不逊于以书名世者。
总之,不管是否重视书法,学人以其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加以毕生不辍的笔墨实践,笔底所呈现的诗翰手稿,都具有别样的儒雅风貌和高品位的审美意趣,其毕生学识以外的书法造诣亦能让穷一生致力于书法研究的“专业书家”们汗颜。

此次作品集所选浙江近三百年学人一百零八人,内容涉及诗翰、尺牍、手稿等,形式涵盖册页、手卷、立轴、楹联、横幅、扇页、圆光等。大多数乃浙江籍学人,亦或在浙为官、流寓浙江的外地饱学之士。
襄,字辟疆,别号巢民,如皋人。父起宗,明副使。襄十岁能诗,董其昌为作序。崇祯壬午副榜贡生,当授推官,会乱作,遂不出。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并称"四公子"。襄少年负盛气,才特高,尤能倾动人。尝置酒桃叶渡,会六君子诸孤,一时名士咸集。酒酣,辄发狂悲歌,訾詈怀宁阮大铖,大铖故奄党也。时金陵歌舞诸部,以怀宁为冠,歌词皆出大铖。大铖欲自结诸社人,令歌者来,襄与客且骂且称善,大铖闻之益恨。甲申党狱兴,襄赖救仅免。家故有园池亭馆之胜,归益喜客,招致无虚日,家自此中落,怡然不悔也。襄既隐居不出,名益盛。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著述甚富,行世者,有先世前徽录,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书法绝妙,喜作擘"白大"字,人皆藏弆珍之。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

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 清朝著名学者。今匡堰镇高家村人。是一生效忠于康熙的官吏,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

高士奇早年家贫,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1676年)升为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 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死后,被封谥号文恪。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史学著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眶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后入直南书房。著有《曝书亭集招口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等。

金農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布衣终身。清代诗人、书画家。工诗文、书法,精鉴别、鞍马、佛像、人物、山水无所不工。著《冬心诗集》等。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黄易为诗人黄树谷之子,曾任监生、官济宁同知。其父工篆隶,通金石。黄易继父业,以篆刻著称于世。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武梁祠题字》。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故隶法中参以钟鼎,愈见古雅。抚印为丁敬高弟,有出蓝之誉,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隶书《警语》,其书笔划圆润平实,气势宏大,深得古法,是谓大家。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籍贯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达受(1791 — 1858),字六舟,浙江海宁人。出家为僧,居盐官北门外白马庙。后主持西湖净慈寺。精鉴赏,喜金石,诗书画刻均精妙,摩拓古铜器尤称绝技。行迹半天下,名流硕彦多所交流,达受沉翰墨,精鉴别古器、碑版,阮元以“金石僧”呼之。间写花卉,得徐渭纵逸之致。篆、隶、飞白、铁笔,并皆佳妙,得嘉兴马传岩之传。摩拓彝器精绝。能具各器全形,阴阳虚实无不逼真,时称绝技。又善刷拓古铜器款识。
尝游黄山,为程木庵剔竟宁雁足镫。自万太鸿(鹗)、翁正三(方纲)以来所疑为残蚀温漶者,一旦轩豁纸上,纤毫毕见,因作剔镫图,徵海内诗人歌咏之。并能装治字画。治印雅近二京,刻竹亦精。尝刻竹秘阁,乃载熙画山水,凡皴法深浅,无不以刀传之。又刻一诗筒,长仅四寸,上画老梅,密蕊繁衍枝,秀韵远出与墨迹无异,竹刻中逸品也。行脚半天下,不受禅缚。

戴熙(公元1801-1860年),清代画家。字醇士,号鹿床、榆庵、松屏、莼溪、井东居士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咸丰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辞官归里后主持崇文书院。擅画山水,学王恽笔墨,兼师宋元诸家,尤善花卉及竹石小品,能治印,著有《习苦斋集》、《题画偶录》等。画作有《云岚烟翠图》、《忆松图》、《满门风华》等。
钱松与富阳胡鼻山人胡震同时,交易最深,同时往返沪杭之间,与上海诸名家游。善鼓琴,工篆、隶,精铁笔,藏古碑旧拓皆有题跋。画笔近江贯道,山水设色苍古有金石气,亦善梅竹,尝手摹江氏汉铜印丛。晚与杨见山、僧六舟等结社南屏。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杭州,服药而亡。咸丰十年(1860),光绪三年(1877)同邑高邕辑其遗印成《未虚室印赏》四卷行世。

俞樾(1821.12.25-1907.2.5),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俞樾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所著凡五百余卷,称《春在堂全书》。除《群经平议》五十卷、《诸子平议》五十卷、《茶香室经说》十六卷、《古书疑义举例》七卷外,其《第一楼丛书》三十卷、《曲园俞楼杂纂》共百卷。《清史稿》有传。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 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一生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
丁辅之(1879年8月14日~1949年7月12日),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之,号鹤庐,又号守寒巢主,后以字行。浙江杭州人,系晚清著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从孙。其家以藏书之丰闻名于海内。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书楹联编成册,又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罗,尤以西泠八家印作为多。并擅画花卉瓜果,极其璀璨芳菲。幼承家学。一度同王禔供职于沪杭铁路局。公余之暇,探讨金石书画。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是鲁迅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1981年7月25日),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胡积蕊,小名蕊生,浙江绍兴人,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年轻时曾在燕京大学旁听课程,擅长写作,后追随汉奸汪精卫,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曾为汪精卫执笔,是出了名的汉奸。

1940年发表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鼓吹“和虽不易但也要和”,为汪精卫的卖国行径洗白。45年日军战败投降,胡兰成借道香港逃亡日本,晚年旅居台湾开课教书,其文学才能曾影响部分台湾文人,1976年因其汉奸背景被迫离开台湾,1981年7月25日因心脏衰竭死于日本东京。代表作有《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等。

此次作品集所选浙江近三百年学人一百零八人,内容涉及诗翰、尺牍、手稿等,形式涵盖册页、手卷、立轴、楹联、横幅、扇页、圆光等。大多数乃浙江籍学人,亦或在浙为官、流寓浙江的外地饱学之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