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亭 屠格涅夫长篇小说 陆蠡译丽尼校张守义设计封面 人民文学1983年3印 馆藏包快递
¥
2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俄国)屠格涅夫 著,陆蠡 译,丽尼 校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57-12
印刷时间1983-0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15-07-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语: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公历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合儒略历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陆蠡(lǐ)(1908一1942),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文如其人的作家。著作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曾翻译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国拉·封丹的《寓言诗》和法国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1942年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陆蠡的散文主要艺术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朴实、诚挚。
丽尼,原名郭安仁,1909年生于湖北孝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有影响的散文家,有巴金为其编选的《白夜》和《鹰之歌》两本散文集存世。曾任《泉州日报》副刊编辑,晋江黎明高中、武汉美专教师。1930年到上海参加左联,与巴金等人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抗战后在福建、四川从事写作和教学,任重庆相辉学院外文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南人民出版社、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中央电影局艺术编译室、中国影协编辑,《译文》编委,广州暨南大学教授。"文革"中受到迫害,1968年殁于广州。1978年9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白夜》、《鹰之歌》、《黄昏之献》,译著长篇小说《田园交响乐》、《贵族之家》、《前夜》、《天蓝的生活》,专著《俄国文学史》,文学剧本《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苏瓦洛夫元帅》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