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元大封,无缺无字完整9元幸运封 大九元邮资封挂号封 特厚,大16开,75枚包邮
  • 9元大封,无缺无字完整9元幸运封 大九元邮资封挂号封 特厚,大16开,75枚包邮
  • 9元大封,无缺无字完整9元幸运封 大九元邮资封挂号封 特厚,大16开,75枚包邮
  • 9元大封,无缺无字完整9元幸运封 大九元邮资封挂号封 特厚,大16开,75枚包邮
  • 9元大封,无缺无字完整9元幸运封 大九元邮资封挂号封 特厚,大16开,75枚包邮
  • 9元大封,无缺无字完整9元幸运封 大九元邮资封挂号封 特厚,大16开,75枚包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9元大封,无缺无字完整9元幸运封 大九元邮资封挂号封 特厚,大16开,75枚包邮

现货当日发,都带防伪荧光码

220 九五品

库存23件

山东菏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东润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2-17

两暮轩

十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东润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07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29384
  • 定价 2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2页
  • 字数 296千字
  • 丛书 蓬莱阁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系蓬莱阁丛书之一,是已故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的一本鼎力之作。它发轫于1931年,正式出版于1944年,集朱先生十数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问世前,虽然已有数种《中国文学批评史》陆续出版,但《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仍以自已独有的特色而受到读者的欢迎。《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初步确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框架,第一次用新的文学观念较系统地考察了我国从先秦到清末的文学批评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挖掘了在这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文学本质特征的观点和主张,描述了它们的演进历程,也适当地交代了与它们相矛盾的文学批语及其变迁。
【作者简介】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建国后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全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等,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为中文系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陆游研究、梅尧臣研究、中国文学等课程,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生。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历史,尤其专长历史人物传记文字的创作。善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分析考辨,著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传记文字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篆、隶、行、草无不精善。
  “大跃进”时期,有一次中文系召开了“跃进大会”,目的是要大家再一次“鼓足干劲”,力求“多快好省”地搞工作。在学生、教师纷纷登台,决心要这个“提前”那个“提前”之后,大家把朱东润先生“促”上了讲台,要他表态。他本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这时却如箭在弦上,不“跃进”一下便下不了台。踌躇再三,他终于在敦促的口口声声中开了口。看他那神情,真像要他下地狱似的。他说,原定5年完成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陆游诗选》三部著作,已提前为4年.现在决心再提前一年,3年完成。不料,他这痛下决心的姿态依旧引起满堂哄笑。那时指出的指标,大家论月计天,一年尚嫌太长,何况3年!人们催逼着他再“鼓足劲”、再加快一点,他却再也不肯改口,只是无可奈何地叹道:“这已经非常紧张,再也不能提前了!”
  3年很快就过去了。“跃进”热潮消退之后,人们也早已忘却当年的豪情。但朱东润先生却如期完成并出版了他的三部著作。
  他的《诗经》研究,以“国风不出于民间说”最为著名。其《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一文,大抵就《国风》所言之地位、境遇、服御、仆从诸端,论证作诗者或自言,或言其关系之人,或言其所歌咏之人,而其所言皆统治阶级之事,故其诗亦为统治阶级之诗。其反驳“国风出于民间论”的理据主要有三点:1、《诗三百五篇》以前及其同时之著作,凡见于钟鼎简策者,皆王侯士大夫之作品。何以民间之作,止见于此而不见于彼?2、即以持“民歌说”者所认定的“民歌”代表作《关雎》、《葛覃》论之,《关雎》之“君子”、“淑女”,非民间之通称;“琴瑟”“钟鼓”,非民间之乐器;《葛覃》“师氏”,非民间所能有。3、后代之文化高于前代,何以三千年前之民间,能为此百六十篇之《国风》,后世之民歌远不及矣?他又以下两个证据为补充:1、“《国语》所谓列士献诗,其义要当于统治阶级而已。”2、据《毛诗序》,凡作者可考而得其主名者69篇,而其作者皆为统治阶级。又考三家诗说,亦得4篇。其论证最精彩的部分则是就《诗》之本文,由名物章句而确考其为统治阶级之诗者凡80篇,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他的“国风不出于民间”最为著名《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在当时出版是受到很多人的冷落,能回避就回避了,几乎在当时没造成巨大影响。
  [编辑本段]朱东润年表:
  1896年(一岁)12月4日(旧历十月三十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城关功家巷旧宅。谱名属“世”字辈,名世溱。父石庵公,母李氏,泰兴县人,是年皆四十一岁。兄三:世淦、世□、世潆。
  1899年(四岁)二哥因肺病夭折。父亲失业,家贫无以为生,赖典当度日。
  1900年(五岁)观《三国演义》绣像,父亲为之讲解,从父识字始。
  1901年(六岁)入私塾。读《龙文鞭影》等蒙学书。
  1904年(九岁)泰兴县创办初等小学,称蒙学堂。初入丙班,旋升乙班。
  1905年(十岁)入官办高等小学(时称东门大学堂,其前身为襟江书院)预备班。
  旧历三月二十一日,父亲去世,终年五十一。
  1906年(十一岁)入幼幼小学(初等小学)甲班。从汪民甫先生读《左传》,甚得汪先生器重,并蒙字以“东润”。
  1907年(十二岁)年初,三哥世潆应征投军,入清新军第九镇。
  春,从幼幼小学毕业。以第一名考入襟江小学。
  秋,得族人资助,赴上海投考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被录取,编入二年级。
  1909年(十四岁)获南洋公学国文大会小学组第一名,得奖金四元,购《经史百家杂钞》一部。
  1910年(十五岁)夏,自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毕业,因家贫及族人资助中断,准备辍学。
  秋,得南洋公学堂长唐文治先生资助,升入南洋公学中学部。
  1911年(十六岁)10月10日,武昌起义。上海光复后,参加南洋公学巡逻队护校。
  10月(旧历九月十八日),三哥世潆参加江苏第九镇起义,组织监狱暴动,事败,在南京遭清军杀害,披仅二十六岁。
  1912年(十七岁)于南洋公学读完中学二年级。秋季辍学,旋入上学文明书局任校对。年底,入商务印书馆任《小学月报》编辑助理,为时两月。
  1913年(十八岁)加入留英俭学。秋,乘日本长崎九号轮船赴英国留学。
  1914年(十九岁)入伦敦私立西南学院就学。课余从事翻译以济学费,译稿发表于《申报》等处。
  1916年(二十一岁)3月,为参加国内讨袁战争,放弃转为公费生,搭日本船回国。至新加坡,闻袁世凯已死,遂经上海返泰兴。不久,复往上海,入《中华新报》任地方新闻编辑。
  1917年(二十二岁)秋,应聘赴广西梧州,任广西省立第二中学外语教师。寒假中,与同事陈柱、冯振等同游梧州附近够用,赋诗倡和,印有《寒假倡酬集》。
  闻南洋公演老师去世,作挽联吊之,因不善书,请人代笔,由此立志钻研书法。
  1918年(二十三岁)暑期回泰兴,定婚。女方名邹莲舫,十九岁,本县人,县立嫂子高等小学三年级肆业。
  1919年(二十四岁)夏,辞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教职。转应南通师范聘,并兼任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南通中学)教师。
  1920年(二十五岁)年初(旧历年底),回泰兴完婚。春季开学,携妻同往南通。
  1921年(二十六岁)执教于南通师范。10月,长子君达出世。
  1923年(二十八岁)执教于南通师范。次子君遂出世。
  1926年(三十一岁)执教于南通师范。长女清於出世。
  1927年(三十二岁)6月下旬,应邀往南京,任中央政治会议处秘书。在宁仅八十日,因不满官场腐败与政治黑暗,9月中旬辞职,仍回南通师范任教(时改称张謇中学)。
  1929年(三十四岁)4月,离南通,应聘前往武昌武汉大学,任预科英语教师。
  文学院长闻一多嘱开英文国学论著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两门课程,并安排一年时间准备中国文学批评史讲义。
  1930年(三十五岁)执教于武汉大学。夏,长子君达因患脑膜炎于家乡夭折,年仅十一岁。
  1931年(三十六岁)武汉大学新校舍建成。担任中国文学批评及写作课程,并于武大《文哲季刊》发表有关中国文学批评之研究论文,改任中文系教授。
  1933年(三十八岁)执教于武汉大学。《诗经》研究论文先后于《文史季刊》发表:一、《国风出于论质疑》,二、《诗大小雅说臆》,三、《古诗说摭遗》,四、《诗心论发凡》(后加绪言一篇,集为《读诗四论》,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7年(四十二岁)8月,全民抗战始。
  秋,武汉大学教学逐步停止。
  寒假,取道广州、香港,经上海回泰兴。婚后撙节薪入,所建新宅初步完成。
  1938年(四十三岁)居泰兴。于上海沪光中学泰兴分校临时兼课。
  9月,幼子君迈出生。
  11月,接武汉大学电报,命往四川乐山报到。
  12月初,离家赴川,先由上海至香港,绕道越南,再经云贵,间关入蜀。
  1939年(四十四岁)1月14日,抵乐山武汉大学报到。未久,开授《史记》研究课程,并撰《史记考索》。
  秋,母亲于泰兴去世。
  1940年(四十五岁)执教于乐山武汉大学。开始传记文学研究,撰《中国传记文学之发展》等。
  1941年(四十六岁)执教于乐山武汉大学。撰《八代传记文学叙论》。开始撰写《张居正大传》。
  1942年(四十七岁)8月,辞武汉大学教职,离乐山。往重庆,任教于中央大学。
  《后汉书考索》写作完成。
  1943年(四十八岁)执教于重庆中央大学。教学以外,用力于传记文学研究与写作。《张居正大传》完成。由开明书店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国文学批评述论》、《史记考索》等著作,陆续由开明书店出版。
  撰写《王守仁大传》(此书迄未出版,手稿后于十年动乱中散失)。
  1945年(五十岁)8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泰兴第一次解放。
  1946年(五十一岁)6月,与中大师生集体复员返南京。于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同时,又兼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课程。
  泰兴第二次解放。
  1947年(五十二岁)秋,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教。
  1948年(五十三岁)春,二女秀若死于肺结核,年仅二十二岁。
  秋,至江南大学兼课。
  1949年(五十四岁)春初,泰兴第三次解放。
  4月,无锡解放。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秋,脱离无锡国专,于江南大学中文系任教。
  1950年(五十五岁)春,江南大学成立师生员工联席会议,被推为主席,不久,遭校方解聘。
  秋,撰成《楚辞》研究论文四篇:一、《楚歌及楚辞》,二、《离骚的作者》,三、《淮南王安及其作品》,四、《离骚以外的屈赋》。对《楚辞》作者及时代提出与众不同之意见。
  1951年(五十六岁)春,赴北京人民出版社工作。未久,赴济南,作者齐鲁大学历史系。
  《楚辞》论文四篇,由叶圣陶后推荐,陆续发表于《光明日报》。文章发表后受到郭沫若等批评,未予论答。续写《“帝高阳之苗裔兮”疏证》《<史记·贾谊传>疏证》二文(未发表)。
  秋,脱离齐鲁大学,往上海,任沪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2年(五十七岁)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0月,因院系调整,转至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54年(五十九岁)撰《左传选》,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就《左传》研究提出两个问题:一、《左传》的性质及书名,二、《左传》的作者及时代。
  1955年(六十岁)妻携孙女邦薇来沪定居。
  1957年(六十二岁)2月,聘任中文系主任。
  1958年(六十三岁)大跃进。
  撰写《陆游传》、《陆游研究》和《陆游选集》。
  1959年(六十四岁)1月,回泰兴。提议捐献住宅,代地方办图书馆。
  秋,有关陆游研究三部著作完成(1960-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1960年(六十五岁)2月,参加上海市西北建设职工慰问团,赴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四省,慰问支边职工。
  8月,参加新《辞海》审定工作。
  1961年(六十六岁)2月,出席全国大学文科教材会议,被指定为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主编。开始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合作编写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1962年(六十七岁)3月,应邀往苏州江苏师范学院讲学。
  秋,复旦中文系承担编订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两册出版。
  1963年(六十八岁)转入梅尧臣研究。先编出《宛陵文集分卷编目表》,确定改编《苑陵文集》计划。4-10月,撰成《梅尧臣传》,随后又完成《梅尧臣诗选》,并开始编写《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5月,应邀往合肥安徽大学讲学,并观摩博物馆所藏邓石如书法作品。
  1964年(六十九岁)8月,回泰兴,再与地方洽谈捐屋事宜。应邀往泰兴中学为全县高中语文教师作演讲。
  12月,《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基本完成。考虑下一步传记写作计划,初拟撰写《苏轼传》,准备近一年后放弃,转而以杜甫、陈子龙为研究对象。
  1965年(七十岁)再次向泰兴县文教局提出捐屋办图书馆的建议。
  12月初(旧历十月底)七十岁生日,与妻同游南翔古漪园。
  1966年(七十一岁)“文化大革命”开始。
  6月,学校教学逐步停止。靠边,遭批判,取消教授工资待遇。
  1967年(七十二岁)先后被遣往宝山县长兴岛、罗店等农村改造。期间曾计划为一劳动妇女写传,以颂扬中国妇女坚忍刻苦品格。
  1968年(七十三岁)在校劳动改造,继续接受批判。
  11月30日,妻不堪忍受精神与病痛折磨,含冤去世。孙女亦被遣往市郊农村插队落户。独自料理生活,备尝艰辛。
  1969年(七十四岁)又至罗店劳动,曾于半夜与青年学生一同急行军,天黑行痴,气喘几绝,顽强坚持,幸未仆倒。此后心脏病屡犯。
  1970年(七十五岁)在校劳动。恢复工资待遇。
  1971年(七十六岁)参加《二十四史》中《旧唐书》、《旧五代史》校点工作。
  1974年(七十九岁)《旧五代史》等校点结束,又参加《春秋左传》等书校点工作。
  1976年(八十一岁)粉碎“四人帮”。开始《杜甫叙论》写作。
  1977年(八十二岁)继续撰写《杜甫叙论》。
  1978年(八十三岁)获平反,推翻一切诬蔑不实之辞。恢复中文系系主任职务,重新主持中文系工作。招收唐宋文学研究生。修订有关梅尧臣研究之三部著作。
  1979年(八十四岁)1月,复旦大学中文系及所在里弄为邹莲舫召开平反昭雪大会。
  5月,《梅尧臣传》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0年(八十五岁)10月,《梅尧臣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1月,《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1年(八十六岁)辞去中文系系主任职务,任名誉主任。
  3月,《杜甫叙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1月修订后之《读诗四论》(改称《诗三百篇探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秋,赴京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会议,任文科评议组成员,并任首批文科博士生导师。
  修订历年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为《中国文学论集》。准备《陈子龙及其时代》写作。
  泰兴县政府派员至沪,洽谈接受捐屋事宜。
  1982年(八十七岁)撰写《陈子龙及其时代》。
  8月1日,泰兴县政府举行捐屋交接仪式。派三子君道、三女惠如为代表前往参加,无偿捐屋二十四羊、书刊四千余册及部分家具。
  1983年(八十八岁)3月,《中国文学论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4年(八十九岁)1月,《陈子龙及其时代》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5年(九十岁)开始《元好问传》写作准备。
  招收传记文学博士研究生。
  1986年(九十一岁)撰写《元好问传》。健康状况渐衰,教学著书,仍不稍懈。
  12月6月,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市作家协会、泰兴县委及县政府假上学作协礼堂,联合举办“庆祝朱东润教授九十寿辰及执教七十年纪念会”。
  1987年(九十二岁)屡病住院,治疗出院后仍坚持工作,以“教师终于讲座”自励,继续博士生论文指导及传记写作。
  12月初,《元好问》初步写成。18日,博士生李祥年毕业论文答辩通过。20日因全身黄疸,再入长海医院接受治疗。
  1988年(九十三岁)1月15日,由长海医院肝胆外科施行手术抢救。手术诊断:胃癌、肝门淋巴结转移,并发阻塞性黄疸。弥留之际,仍以工作未完成为念。
  2月10日下午4时49分,逝世。
  2月15日,于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编辑本段]著作书目:
  《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上海开明书店民国36[1947]
  《左传选》朱东润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典文学出版1957
  《陆游研究》中华书局1961
  《陆游选集》(宋)陆游著,朱东润选注,中华书局1962,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华文史论丛》朱东润、钱伯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陆游传》上海古籍1979,海南出版社1993
  《梅尧臣传》中华书局1979
  《梅尧臣诗选》(宋)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0
  《梅尧臣集年校注》(宋)梅尧臣著,朱东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诗三百篇探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张居正大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
  《陈子龙及其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通用大学语文》复旦大学1985
  《古文鉴赏辞典》吴功正主编,叶圣陶、朱东润撰稿,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张居正传》海南出版社1993
  《李方舟传》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史记考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目录】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导读
自序
第一绪言
第二孔子孟子荀子及其他诸家
第三《诗》三百五篇及《诗序》
第四西汉之文学批评
第五东汉之文学批评
第六建安时代之文学批评
第七陆机陆云
第八皇甫谧左思挚虞附李充
第九葛洪
第十范晔萧子显附裴子野
第十一沈约
第十二刘勰
第十三钟嵘
第十四萧统萧纲萧绎
第十五颜之推
第十六隋代之文学批评及“文中子”
第十七唐初史家之文学批评
第十八刘知几
第十九初唐及盛唐时代之诗论
第二十自居易元稹
第二十一韩愈
第二十二柳冕柳宗元李翱皇甫浞李德裕
第二十三司空图附唐人论诗杂著
第二十四欧阳修曾巩
第二十五王安石蔡僚叶梦得
第二十六苏轼苏辙张耒
第二十七黄庭坚
第二十八陈师道范温
第二十九吕本中韩驹
第三十张戒
第三十一杨万里姜夔陆游
第三十二叶逋
第三十三朱熹附道学家文论
第三十四自《诗本义》至《诗集传》
第三十五严羽
第三十六刘克庄
第三十七晁补之李清照黄异
第三十八沈义父张炎
第三十九方回
第四十元好问
第四十一贯云石周德清乔吉
第四十二高棵
第四十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附李东阳
第四十四杨慎
第四十五谢榛王世贞
第四十六唐顺之茅坤
第四十七归有光及“弁州晚年定论”
第四十八徐渭臧懋循沈德符
第四十九吕天成王骥德
第五十袁宏道
第五十一钟惺谭元春
第五十二钱谦益
第五十三冯班
第五十四陈子龙吴伟业
第五十五黄宗羲
第五十六王夫之顾炎武
第五十七侯方域魏禧
第五十八毛奇龄朱彝尊
第五十九王士稹
第六十吴乔赵执信
第六十一叶燮
第六十二清初论词诸家
第六十三金人瑞
第六十四李渔
第六十五方苞刘大樾
第六十六姚鼐刘开
第六十七纪昀
第六十八沈德潜
第六十九袁枚
第七十赵翼
第七十一章学诚
第七十二阮元
第七十三恽敬
第七十四张惠言周济
第七十五曾国藩
第七十六陈廷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