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答记者问
¥
5.8
1.5折
¥
3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邬锦雯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6-8-4
上书时间2024-08-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邬锦雯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6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79158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3页
-
字数
340千字
- 【内容简介】
-
《打造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组织文化资本研究》通过对新的现实环境下企业竞争规律的深度提炼,并把提高效率的规律给出技术和人文方法的资源管理导向设计,这体现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互相结合渗透的研究方向。进一步研究可以包括结合更多学科的国家文化资本假说,和不同文化资本假设下的个体价值观测量工具及其实证研究,并最终形成竞争力研究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体系。
本书由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成。论文的撰写与当初报考的初衷是一致的,那就是对自己的困惑进行学习和思考,自己忙碌而有限的生命里,究竟该做些什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事?经过了18年青涩奋斗的学生年代、近14年在大学跨专业的教师生涯、同时也是最近10年残酷的商业竞争生涯,我忽然感觉面对太多的不同价值观、面对学生疑问的脸庞,面对自己以后的目标追求时,思想充满了那么多的不确定和矛盾冲突,于是我不得不在繁忙中选择了对自己进行知识的整理和目标的探索。
本书也包含了对自己知识的整理,从而使自己看问题更为开阔和平静,也逐渐建立了不再随波逐流的宽容和自信。在这4年来的大量阅读思考中,我把很多观点运用在所管理的公司中,对团队的整合优化和效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也使得公司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后快速地重建渠道,成为细分行业中唯一生存和快速发展的企业,我希望把这些心得与所有关注企业竞争力问题的人土一起分享学习。我希望未来走的路是有智慧的,能通过给他人谋福利以及为学生授业解惑而快乐,也期望能有点滴思想融人浩瀚如海的人类知识宝库中去,寄托一份对永恒生命的崇敬。我很欣慰于这几年的努力,心中充满了各种深深的感谢和快乐。
- 【作者简介】
-
邬锦雯,女,1969年6月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经济学博士,199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发表《论信息的开发利用》等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2部专业教材,参加或主持*省级科研课题5项。在教学科研的同时开展
- 【目录】
-
前言
1 导论:让文化成为可操作的经济要素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1.1.1 后现代市场中的竞争要求非理性的文化战略理论支持
1.1.2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需要组织的伦理规范研究
1.1.3 可持续的內涵增长文化经济需要微观企业层的文化论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解析组织文化资本的物质基础:信息对称的价值网络.
1.2.2 解析组织文化资本的精神本质:专有创新的知识共享
1.2.3 解析组织文化资本的制度形式:持续激励的利益均衡
1.2.4 导出组织文化资本战略:可持续创新的企业生产方式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3.1 分析框架和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1.4 主要创新点
1.4.1 探索企业黑箱:经济学视角的组织文化资本概念假说
1.4.2 对相关理论的贡献:现实的和走入企业的经济学范式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启发性的文化、文化资本、组织文化研究
2.1.1 文化概念的多元化
2.1.2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研究
2.1.3 组织文化的研究:从有效到价值
2.2 前瞻性的异质性经济学基础
2.2.1 “现实的”异质性从哲学到经济学的发展
2.2.2 个体异质性的研究
2.2.3 企业异质性的研究
2.3 支撑性的企业本质观点进展
2.3.1 生产性观点:企业理论的基础
2.3.2 契约性观点:企业理论的飞跃
2.3.3 异质性观点:企业理论的前沿
3 从异质个体到组织文化资本——网络价值
3.1 人的性质:摆脱观念统治的异质性
3.1.1 马克思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3.1.2 组织文化资本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经济分析
3.2 组织的特性:互利和道德的社会网络
3.2.1 心理学中人的特性
3.2.2 社会学中组织的特性
3.3 网络价值:势(差别/距离、差别×联系)与文化力(场、群)
3.3.1 差别的联系:“势”的普遍性
3.3.2 造势与管理(激励)
3.3.3 创新和同构的“意识造势,文化成群”
3.4 “资本”意义上的组织文化:信息对称的价值网络
3.4.1 资本的各种定义
3.4.2 信息不完全、风险与收益:组织文化资本的网络价值
3.4.3 信息不对称对资本成本影响的模型分析
4 从个体知识到组织文化资本——专有创新
4.1 个体的知识创新与能力
4.1.1 认知过程与知识创新
4.1.2 个体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
4.1.3 个体决策的异质:西蒙的有限理性
4.2 文化“场”:从个体差异到组织核心知识的专有异质性
4.2.1 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和两大类型
4.2.2 SECI模型中的知识创新:源于个体存于组织
4.3 异质的组织文化的要素分析与测度
4.3.1 企业文化之七概念和五要素
4.3.2 工业时代的组织文化特征
4.3.3 组织文化与创新文化要素测度
4.4 组织文化资本的专用性准租与投资不足问题
4.4.1 企业产生和成长中的组织文化资本
4.4.2 租金、准租金和可占用性准租
4.4.3 可占用性准租、投资专用性与投资激励
5 从企业制度到组织文化资本——长期激励
5.1 作为基础的激励理论和组织管理制度
5.1.1 作为基础的激励理论:个体需要的“异质”
5.1.2 组织管理制度的激励实现
5.2 制度变革与劳动关系演化的动态和静态分析
5.2.工劳动关系形成的动态历史分析:制度变革
5.2.2 不同资源配置方式下的劳动关系比较
5.2.3 市场方式下以法制为基础的劳动关系系统
5.3 多元化利益支付促进合作博弈:从冲突到合作的劳动关系
5.3.1 合作博弈的团体理性、规则公平、组织效率
5.3.2 面子博弈对组织合作的促进分析
5.3.3 (利益)冲突诊断博弈模型
6 重构企业生产方式的组织文化资本战略
6.1 战略目标体系和总体思路
6.1.1 以运行能力和制度能力为战略目标
6.1.2 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內容:三元合一
6.1.3 组织文化资本的案例规范和测量思路
6.2 构建网络时代的专有能力平台:知识管理
6.2.1 知识管理(KM)
6.2.2 推动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
6.2.3 发现知识:数据挖掘(DataMining)
6.2.4 CRM:以客户为本的企业文化
6.3 强化异质优势的组织学习、服从、信任、沟通
6.3.1 组织学习
6.3.2 学习型组织的服从、信任、沟通理念
6.4 建立持续激励的企业制度:动态(文化资本)产权配置
6.4.1 企业制度文化
6.4.2 以员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变革
6.4.3 组织权力与CCO
6.5 分析和适应文化生态环境:比较文化论
6.5.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脉
6.5.2 美日韩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比较
6.5.3 组织文化生态环境论
6.6 结论和思考
6.6.1 本书主要结论
6.6.2 宏观政策建议
6.6.3 存在的不足
6.6.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ABSTRACT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