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1)
  •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1)
  •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1)
  •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1)
  •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1)
  •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1)

正版旧书 内页干净

379.6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 编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6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27-11-4

上书时间2022-09-29

若楠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 编
  •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8-06
  • 版次 1
  • ISBN 9787805804132
  • 定价 35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思想感情和伟大的创造力,富有崇高的审美理想,永恒的艺术价值,生生不息,历久而弥新,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
  说它“源远”,是因为远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先民,六七千年前已开始以其惊人的智慧。进行人造物质的创造.烧制出彩陶、黑陶、白陶各类陶器。不仅解决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又美化了生活,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艰苦创业精神。然后经过一代代的继承和发展。不断地提高壮大.逐步由印纹硬陶发展为原始瓷器,到了东汉晚期,在浙江上虞一带已创烧出
  成熟的青籼瓷.从此。中国拥有发明瓷器的荣誉,为人类文明作出厂巨大的赏献。
  说它“流长”,是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它永逮滚滚东流,滔滔不息。无论任何风云变幻,沧桑浩劫,都没有改变它前进的趋势。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至整个封建社会,持续繁衍了几千年,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定的创造,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并不断扩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网络支流,遍布全国各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是我国陶瓷的分界綫:汉以前瓷器尚未成熟,以陶器为主;汉以后,瓷器一出,即跃居主流地位,以其坚硬致密的质地、丰富绚丽的釉色、精美新颖的装饰,显示出比陶器有更大的优越性,代表了中华陶瓷文化的高度水平。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的战乱年代中,这个新兴的制瓷手工业,产区因地处江南,所受影响不大,仍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由青瓷而白瓷,由南方而扩展至北方,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各类工艺美术品,都表现出雍容博大的风格。全国名窑林立,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享有“南青北白”的盛誉;还有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以及大邑窑、邛窑、铜官窑釉下彩瓷等,一片繁荣兴旺气象。至于三彩陶器,则以其淋漓华美的釉色和刻画生动的造型,与瓷器互相辉映。
  宋、元以来,中国瓷业已达到登峰造极阶段。宋代的定、汝、官、哥、钩五大名窑,各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成为稀世之珍,而蜚声寰宇,在陶瓷史上写下它辉煌的一页。此外,如龙泉窑、耀州窑的青瓷,磁州窑的纤锈花,建阳窑的兔毫、油滴,景德镇的青白瓷,吉州窑的釉下彩,杭州的郊坛下官窑等等,可谓尽美极妍,极一时之盛。
  元代制瓷业又有新的发展,以彩绘瓷为主流,青花、釉里红是其突出的代表性产品。以后,传统的印花和刻划花装饰,让位于五光十色的彩绘瓷,一直繁衍至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尤其是青花瓷器,以其沉着幽雅的色调,生动的气韵和广泛描写现实生活题材,更接近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取得更高的艺术效果。及至明、清两代,景德镇已发展为全国瓷业中心,拥有雄厚的人才物力,洪武二年(1369年),在珠山建御器厂,并委派督陶官驻镇督造瓷器,大量烧制高级瓷以满足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但所谓御窑和官窑,绝大部份是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那些至精至美的产品,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因而促进民窑蓬勃发展,出现“官民竞市”的局面,“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使景德镇进入全盛时期。产量之多,工艺技术之精,品种之丰富,都超过前代,特别是装饰艺术,各时期都有杰出的精品:如明之永乐、宣德的青花、釉裹红,“开一代未有之奇”;成化的斗彩,清新淡雅,精巧调和;万历的古彩,雄厚刚劲,浓艳热烈;清之雍正的粉彩,渲染工致,格调柔和;
【目录】
图版
1 紫陶梅纹盖罐·向逢春
2 紫陶莱菔尊·王定一
3 紫陶高足尊·王定一
4 紫陶兽耳罐·向逢春
5 紫陶兽耳罐(背面)·向逢春
6 紫陶汽锅·王定一、向逢春
7 紫陶菊纹高足尊·向逢春
8 紫陶鱼纹罐·佚 名
9 紫陶蘧雁圃三棱瓶·孙云羽
10 紫陶高足汽锅·佚 名
11 紫陶三足笔筒·陈绍康
12 紫陶蟹纹壶·陈绍康
13 紫陶刻花瓜形瓶·“黎”家造
14 紫陶折肩尊·“黎”家造
15 紫陶刻花兽耳瓶·王美祭
16 紫陶提梁壶·“黎”家造
17 紫陶刻花桃形壶·佚 名
18 紫陶刻花人物双耳瓶·潘镜光
19 紫陶桃形茶具·颜钊明
20 紫陶牛角·李人*
21 紫陶刻花鼓形尊·罗永强、苏继承
22 紫砂掇球壶·程寿珍
23 紫砂仿古壶·程寿珍
24 紫砂印文方钟壶·胡耀庭
25 紫砂梅花周盘壶·俞圃良
26 紫砂供春壶·邵六大
27 紫砂四方传炉壶·邵六大
28 紫砂扁圆壶·陈柏亭
29 紫砂竹节壶·汪宝根
30 紫砂狮纽壶·邵全章
31 紫砂竹节扁壶·范大生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