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中国崛起
  • 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中国崛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中国崛起

14.69 3.7折 39.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剑荆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3-8-6

上书时间2022-01-18

若楠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剑荆 著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1172160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6页
  • 字数 40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崛起是正在和将要对国际社会产生长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张剑荆先生的《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一书从全球视野登高望远,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崛起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简洁的语言,富有激情而不失理智的思维,对中国崛起的历史意义和将遭遇的挑战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期盼。该书对那些希望了解和思考中国崛起的读者将会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作者简介】
张剑荆,资深国际事务专栏作家,香港大学访问学者,现供职于中国经济时报社,任副总编辑。笔名东方更夫。近年来,就中国的战略转型撰写过上百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发表在《南风窗》、《财经》、《中国经济时报》等媒体。主要著作有《我们时代的领袖危机》等。
【目录】
序/吴敬琏

自序/张剑荆

导论为中国崛起定位

第一章大转型:通过“历史三峡”

第一节中国中心与中国复兴

1.一个虚构的事实

2.复兴与拯救:迷失在“中心论”的森林里

第二节皇权中心约束下的“中兴世界观”

1.历史现场:李鸿章对俾斯麦

2.李鸿章:“只知练兵”

3.以甲午战争失败为例

第三节千年未有之变局

1.帝国转型:转向公民国家

2.欧洲与中国:大分流

第四节“历史三峡”:中国大转型

1.“历史三峡”

2.中国崛起:全球主义时代的大事件

3.旋流和逆流:工业化转型和市场化转型

4.知识社会转型

5.全球化转型

6.宪政转型

7.文明转型

第二章增长奇迹

第一节走向市场经济

1.20世纪80年代:全球趋势

2.20世纪90年代:新纪元的开始

第二节增长奇迹

1.确实是奇迹

2.排名“大跃进”

第三节中国的前景

1.是转轨还是改革?

2.可能的两种前景

第三章市场联盟的崛起

第一节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

1.拥抱市场

2.必要的警惕:坏的市场经济

第二节市场联盟的崛起

1.政治行政化

2.地方政府的公司化导向

3.权力寻租

第三节精英的联盟与冲突

1.新社会结构的形成

2.精英联盟的局限性

第四节市场联盟的政治取向

1.分析中国政治变革的两个范式

2.市场支持法治:中国政治改革的现实路径

3.走出立法误区

第四章中国是一个革命者吗?

第一节财富增长带来扩张:现实主义的定理

第二节对中国的两种判断:修正主义还是维持现状

第三节增长与遏制:仍在争辩的问题

第四节中国崛起的时空维度

1.尚未定型的国际体系

2.导致不确定的几个因素

3.美国的确定并没有带来世界的确定

4.重组中的世界秩序

第五节不做修正主义者

1.环境对中国崛起总体上是有利的

2.维持现状,不是修改现状

第五章身份焦虑

第一节身份焦虑

1.我是谁?我们好吗?

2.为身份而焦虑:市场还是计划

3.为身份而焦虑:“被围堵”和“说不”

第二节他者之镜:中国焦虑意识生成的背景

1.90年代中期:崛起焦虑

2.认同的三种形式

3.倒退性认同:光荣孤立心态·

4.1998年:心态开始调整

5.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萨达姆

第三节中国崛起与中国民族主义

1.“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

2.他们是民族主义者吗?

3.草根民主还是民族主义?

4.日本人珠海买春事件:“抗日英雄”的心理螺旋

5.为什么是日本?

6.20世纪90年代:中日反向运动

7.日本问题:永远的发酵池

第六章力量难题

第一节中国的综合国力

1.黄硕风国力方程

2.胡鞍钢国力方程

3.富克斯、克莱茵国力方程

4.对几个国力方程的评价

第二节综合的难题

1.软国力难题

2.时间难题

3.突变难题

4.前苏联样本:综合国力无法反映结构锁定

第三节力量的国内结构

1.力量不是问题的全部

2.力量论:一个悠久的传统

3.国家是力量的容器?

4.容器内的结构更为重要

第四节软力量决定硬力量的方向

1.软实力决定力量的方向

2.软力量是一种体系能力

3.中美关系样本:软实力的定位功能

第七章北京朝圣?

第一节北京朝圣:“北京共识”对抗“华盛顿共识”?

1.把赞歌献给中国

2.北京共识:思想市场的供应商

3.北京朝圣:重温60年代

4.中国模式的三个公理

5.到华盛顿订购政策:“华盛顿共识”

6.“反全球化国际”向中国集结

第二节尚未完成的“中国模式”

1.软实力在上升

2.但是,还不够

3.历史镜鉴:转型从未成功

4.时间总是不够用:革命与改革赛跑

5.中国模式的长期表现取决于制度创新

6.规模!规模!

第三节中国如何提升软实力

1.走一条可持续的人与环境、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的道路

2.避开坏的市场经济和权贵资本主义的陷阱,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关怀的宪政国家

3.与世界分享中国的增长,走一条和平、共赢、开放和自由的发展道路

第八章霸权兴衰的规律

第一节霸权提供秩序与和平

1.霸权、战争与文明兴衰

2.一个历史迷雾:霸权等于征战者?

3.霸权周期

第二节霸权与技术——产业创新

1.英国经验:霸权与领先部门

2.霸权取决于关键技术的能力

第三节制度锁定与创新

1.文明兴亡的法则:失败是因为成功

2.一个样本:苏共为什么瓦解

3.前苏联精英为何背叛?

4.一个成例:制度的生命周期

第九章地缘大锤

第一节中国崛起:一个结构性事实

第二节重思东亚危机

第三节地缘枢纽

1.中国因素

2.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革命:欧洲统一的意义

3.中国崛起:一个新的地缘枢轴

4.这里有原始星云:五大板块的博弈

第四节世界变革:中国崛起的地缘政治含义

1.地缘政治学的复兴

2.冲突之地,荣誉之地

3.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大国之一

4.复杂的镶嵌画

5.牵动所有大国的革命

6.国家利益的扩展

7.需要全球主义维度

第十章东亚的政治力学:冲突和秩序

第一节“欧洲的过去将成为亚洲的未来”

第二节大战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中国面临的战略约束

2.反美轴心不可行

3.三个战略原则

第三节六国模式:一个理想的解决冲突的模式

1.多极系统和平衡者

2.东亚多极系统

3.朝鲜问题与六国模式

第十一章稳在亚洲

第一节东亚秩序:中国将恢复中心地位吗

1.对未来东亚秩序的两种描述

2.20年机遇期

3.东亚国际体系:平衡多极

4.美国作为平衡者

5.“打破平衡的关键是中国”——米尔斯海默的观点……250

6.对米尔斯海默预言的质疑

7.以中国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是可能的吗?

第二节东亚共同体:中国不做“驾驶员”

1.东亚共同体的构想

2.东亚是否依附中国?

3.做一个活跃的乘客:中国如何看待东亚的领导权问题

4.中国崛起不会带来雁型结构的重建

第三节“日本问题”:未来之结

1.中日关系的调整

2.“对日关系新思维”的论争

3.日本问题的由来:脱亚论

4.日本问题的由来:殖民地论

5.日本问题的由来:经济第一主义

6.日本问题的由来:中国的转型崛起

7.日本问题的由来:中日两国都把认同建立在经济上

8.在和平崛起的背景下看待“日本问题”

第四节中美关系: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1.中美日关系:不均衡的三角

2.美国:中国国家战略中最重要的因素

3.中美关系:大战略上难有大的突破

第十二章大战略与韬光养晦

第一节确定国家利益

1.什么是大战略?

2.国家利益计算中的误区:不考虑需求的相互性

3.国家内部力量的调整推动国家利益的扩展

4.中国国内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中国国家利益

第二节成为世界大国

1.什么是大国?

2.中国的国家定位:转型性大国

第三节战略转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与中国的外交政策

1.十六届三中全会与中国亚洲外交

2.25年经济成就效应的溢出

3.转型增长道路

4.失衡和均衡

5.外交政策转变的推力: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第四节韬光养晦与和平崛起

1.新形势下的新看法

2.什么是韬光养晦?

3.为什么要韬光养晦?

4.韬光养晦和国家大战略

第十三章国际秩序,中国制造

第一节领导权转移:美国的经验

1.国际体系中的领导者

2.领导权转移:美国经验

3.英国和美国的争吵

第二节中国准备好了吗?

1.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受益者

2.中国:国际体系的变革力量

3.中国如何改造国际体系?

4.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巨大挑战

第三节国际秩序的中国方案

1.中国作为稳定轴心

2.新秩序

3.从“革命外交”到稳在其中

4.国际体系分享中国转型的不确定性

5.两大外交目标与中国转型

第四节在联合国的旗帜下

1.联合国危机

2.旧秩序的终结

3.联合国:共有的大屋顶

4.联合国:政治正确

5.一些国家需要联合国的危机

6.联合国体制面临的问题

7.支持改革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第十四章文明与权力

第一节“中国式方案”

1.“中国世纪”的文化定义

2.亨廷顿的战略清单

第二节亚洲普世主义是可能的吗?

1.复兴的亚洲

2.亚洲普世主义

3.奇迹的解释:国际体系还是亚洲价值

4.东亚色彩:威权主义

5.东亚金融危机揭示的问题

第三节文明与权力

1.暴力是文明失败的产物

2.“萨达姆锁定”

3.文化与权力:硬和软

4.文明总是追随文明而不是追随暴力

5.文明再生的能力

第四节文明重建与创造

1.西学深深卷入中国进程

2.中国还没有站到世界科学前沿

3.文明重组和创造

注释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