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音乐教育家、小号演奏家 夏之秋先生旧藏 台湾知名小号演奏家、指挥家 叶树涵信札1页 内容不完整 36—C层
  • 著名音乐教育家、小号演奏家 夏之秋先生旧藏 台湾知名小号演奏家、指挥家 叶树涵信札1页 内容不完整 36—C层
  • 著名音乐教育家、小号演奏家 夏之秋先生旧藏 台湾知名小号演奏家、指挥家 叶树涵信札1页 内容不完整 36—C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著名音乐教育家、小号演奏家 夏之秋先生旧藏 台湾知名小号演奏家、指挥家 叶树涵信札1页 内容不完整 36—C层

50 七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年代建国后 (1949至今)

页数1页

上书时间2024-06-2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品相如图,对品相苛刻的还望高抬贵手,莫下订单!
商品描述
夏之秋(1912年2月22日--1993年5月12日),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原名夏汉兴,湖北孝感人市孝南区闵集乡栗树湾人,出生于汉口市汉口三署街。主要作品有《最后胜利是我们的》、《歌八百壮士》、《思乡曲》、《女青年战歌》、《远征轰炸歌》等。
    1938年任武汉文化界抗敌工作团音乐组长和武汉合唱团团长兼指挥。 积极投入抗日宣传工作,他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武汉市文化界抗敌工作团的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音乐组长。他在武汉长江两岸组织了两支专唱救亡歌曲的歌咏队,经常活跃在工厂、学校、车站、码头,演唱宣传。同年12月,他与张曙、冼星海,刘雪庵等筹建的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担任理事。他还重建武汉合唱团,担任团长兼指挥。正是这个时候,夏先生胸中汹涌澎湃着爱国主义热情,时代风暴把他推进到创作高峰期。先后创作了《歌八百壮士》等名作。这首歌当时就在《战歌》上发表,广泛传唱。1938年武汉合唱团准备出国前又改编成合唱曲。同年纪录电影片《八百壮士》及20世纪80年代台湾宽银幕故事片《八百壮士》都用此歌为主题歌。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歌八百壮士》歌集(收入的另二首是《最后胜利是我们的》和《女青年战歌》)。1940年新加坡出版了《歌八百壮士》单行本。夏之秋领导的武汉合唱团当时被誉为武汉最优秀的歌咏团。他们四处演唱优秀抗日歌曲。这些歌曲作者贺绿汀、冼星海、刘雪庵、沙梅等人亲赴排练场指导。尤其是7月间,在郭沫若同志支持下在汉口维多利亚纪念堂租得场地,募捐义演三天,轰动一时。在东南亚及港澳参加抗日募捐期间,为广大华人华侨踊跃捐献的爱国场面常使夏之秋等感动得热泪纵横,在香港创作了后来传唱得十分流行的爱国歌曲《思乡曲》,那是一个因租不到住房而露宿香港街头的晚上。当夜深人静时,远处传来一位街头卖艺人的歌声,歌声既像痛苦的呻吟,又像深重灾难中的叹息。这感人肺腑之声,深深触动了夏之秋阵阵思乡之情和民族之恨,一段段离愁别恨,爱国怀乡的旋律在他的脑海里萦绕,在那不眠之夜,他那首著名的《思乡曲》终于诞生了。这首《思乡曲》一直被人们传唱着,就在1997年"七.一"迎香港回归的北京主会场上,人们演唱着这首经典歌曲,成为纪念香港回归的重要文化活动。他们的南洋之行还推动了当地抗日歌咏活动的发展,
    经陈嘉庚先生介绍,在民国中央训练团当军乐教官,应陶行知先生之邀为育才学校音乐组义务教学,并为天才儿童如杜鸣心、陈贻鑫(他们二位均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杜鸣心是舞剧《红色娘子军》、《鱼美人》的谱曲者)等个别授课。后在创办军乐学校时,直接从战时儿童保育院挑选了60名有音乐天份的难童,手把手地教他们吹奏乐器。1942年30岁时,夏之秋到设在湖北战时省会恩施的国立湖北师范学院任音乐系教授。1944年回重庆任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及少年班教授。在日本投降后,国立音乐院1946年复员迁常州。1949年,夏之秋回武汉,先后在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中原大学、武汉中南音专担任教授、系副主任、副校长。1954年调天津、北京,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1986年退休,这一年中央音乐学院专门为他举办了执教55周年庆祝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如图,对品相苛刻的还望高抬贵手,莫下订单!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