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C1ETY
  • SOC1ETY
  • SOC1ETY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SOC1ETY

20 3.4折 58 八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国强、陈旭东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1

上书时间2024-05-16

宏旭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国强、陈旭东 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8645445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4页
  • 字数 472千字
【内容简介】
改革是当下中国的时代命题。《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从过去170多年的历史长河,来回顾改革、理解改革、求解改革。面对中国改革的艰巨性,本书提出“明道、树势、优术、抓时”四位一体的改革方法论,这也是作者从历代社会经济变革得失中汲取而来的经验。贯穿《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全书的核心论点是,只有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基于上述论点,本书提出了全方位联动改革的设想,并据此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政治体制、法治建设、文化体制、对外开放、农村改革与城镇化、要素市场、金融体制、国企改革与民营经济、财税体制、社保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教育体制及房地产等改革和发展议题,对各领域深化改革应取的理念和方向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行动建议。希望《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能够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思路,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中国改革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
【作者简介】
田国强,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硕士、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美国德州A&M大学Chalk讲席教授;首批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及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FrontierofEconomicsinChina主编,《经济研究》等刊物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理论、激励机制设计、中国经济、经济体制转型等,著作有《最优选择与一般均衡》、《激励、信息与经济机制》等,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80篇,国内期刊、报刊发文160多篇。

陈旭东,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院长助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曾在《比较》、《学术月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FrontierofEconomicsinChina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一些文章被《新华文摘》、光明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
【目录】
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
目录

序Ⅸ
自序ⅩⅢ

总论

1探寻富民强国的中国现代化道路3
11中国改革的起点、目标与演进方式9
12非均衡改革路径下的问题与难点12
13中国深化改革面临的“四个转向”23
14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31
15正视改革艰巨性,用好改革方法论34
16小结44
第一部分回顾改革:历史由来与发展历程
2近代以来中国的四次大变革47
21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图强(1840~1911)49
22辛亥革命与市场经济的探索(1911~1949)52
23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联姻(1949~1978)57
24改革开放引领中国复兴之路(1978年至今)59
3改革的三大成就:发展、转型与全球化63
31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63
32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68
33深度融入世界发展共同体70
4中国改革贡献了哪些经验72
41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72
42推行松绑放权的市场化改革73
43实行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社会73
44地方政府分权鼓励区域竞争74
45以渐进改革策略促平稳转型75
5在思想交锋中寻求改革共识78
51真理标准大讨论78
52姓资姓社大讨论80
53改革方向大讨论81
6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三阶段84
61拨乱反正和商品经济发展阶段84
62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设阶段88
63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阶段90
第二部分理解改革:经济学与市场化改革
7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溯源与苏联模式95
71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市场制度的批判95
72科学社会主义者对市场制度的评价
97
73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模式98
8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践(1949~1977)100
8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100
82全面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103
83计划经济探索调整时期(1957~1977)105
9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109
9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计划与市场大论战”109
92计划经济的弊病:信息问题与激励扭曲111
10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113
101市场机制及其功能113
102市场机制的优越性118
103市场失灵及其补救120
104中国古代关于市场的思想123
11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分析126
111现代经济学内在逻辑分析框架126
112充分考虑约束条件才能做成事134
113承认个人利益推进市场化改革135
114发展与稳定的经济学内在逻辑140
115促进地方政府竞争与对外开放143
12构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一致性146
121民主法治147
122公平正义148
123诚信友爱151
124充满活力153
125安定有序153
126人与自然的和谐154
第三部分求解改革:瓶颈约束与顶层设计
13中国模式论的实质、弊病及其出路161
131中国模式还是中国路径162
132三大误区与中国模式论163
14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166
141重政府轻市场167
142重国富轻民富169
143重发展轻服务172
15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174
151欲强国,必先富民175
152欲富民,必赋私权178
153保私权,必限公权180
16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间的治理边界183
161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政府基本职能与作用184
162综合治理三大制度安排:政府、市场与社会187
163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法治的有效市场189
164构建维护市场的政府,形成有限和有效政府191
165培育壮大公民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192
166“四个文明”协同发展,提升公民的幸福感194
17中国下一步改革发展要实现“四个转向”196
171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196
172从单一的经济改革转向全方位联动改革201
173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有限政府203
174从国际体系追随者转向未来世界领导者206
175正视改革艰巨性,用好成功改革方法论207
18理顺十大基本关系,加强长效制度建设219
18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19
182国富与民富的关系220
18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21
184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22
185内需与外需的关系223
186城镇与农村的关系224
187沿海与内陆的关系225
188发展与稳定的关系225
189科教与人才的关系226
1810发展与生态的关系227
第四部分深化改革:理念方向与行动建言
19政治体制改革231
191兴亡周期律与现代国家治理四要素231
192回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路235
193下一步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走出瓶颈241
20法治建设与法治改革245
201改革开放下的法治建设进程248
202法治建设的历史与国际视角250
203中国下一步法治改革路线图253
21文化体制改革与文明价值认同256
211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轨迹258
212进一步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61
213文化体制改革需理顺三大关系263
22对外开放267
221从历史和世界视角看对外开放的重要性269
222逐步融入世界体系的中国对外开放实践271
223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态势及应对273
23农村改革与城市、城镇化277
231改革为何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279
232市场导向城镇化的战略性意义281
233传统城镇化路径的不可持续性283
234新型城镇化推进需要综合治理293
24要素市场与要素价格改革302
241要素改革的全局意义303
242“价格闯关”的启迪305
243要素市场改革切入口307
25金融体制改革310
251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及其经验311
252以开放竞争重构金融业宏微观体制机制316
253以人民币国际化倒逼国内金融市场改革320
26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323
261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发展阶段回顾325
262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战略方向332
263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若干课题335
27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公共治理模式342
271财税体制改革历史脉络梳理343
272现行财税体制的问题和不足348
273财税体制改革下一步的方向352
28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59
281世界主要社保模式的优缺点比较与借鉴361
282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保障模式选择367
283社保改革的原则、方向与政府的适宜作用368
29医疗卫生体制改革372
291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历程回溯374
292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国际借鉴与启示377
293中国下一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378
30生态文明体制改革384
301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85
302环境问题存在的经济学根源分析387
303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及其问题388
304中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与建议390
31教育体制改革397
311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历史回溯399
312教育问题诊断与下一步改革方向401
313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向十二年迈进402
314破解制度难题打造世界一流大学407
32房地产市场改革417
321近年来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几大动因418
322对当前中国房价水平的两个基本判断421
323当前房价表象背后的四大结构性失衡425
324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行业长效制度建设427
参考文献43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