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宋本丛书 上海图书馆藏“蜀大字本”史记 W978755986093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续宋本丛书 上海图书馆藏“蜀大字本”史记 W9787559860934

2300 7.7折 298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汉〕司马迁 撰,〔南朝宋〕裴骃 集解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60934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其他

定价2980元

上书时间2023-08-16

墨香书苑书城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上海图书馆藏“蜀大字本”史记》
〔汉〕司马迁  撰,〔南朝宋〕裴骃  集解
丛书:续宋本丛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6月
ISBN:978-7-5598-6093-4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司马迁,字子长,龙门(今属陕西)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裴骃,字龙驹,闻喜(今属山西)人。裴松之之子,官至南中郎参军。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探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又以己见,增演徐氏,号曰《集解》,与唐司马贞《索引》、张守节《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

图片
内容简介

图片

本书为续宋本丛书之一种。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本书选用的底本是上海图书馆藏南宋绍兴间(一一三一至一一六三)淮南东路转运司刊本《史记》,旧题蜀大字本《史记》。存三十卷,即卷五至六、八至十二、十六至十七、三十四至四十、四十八至五十四、五十六、九十九至一百、一百七至一百一十。半叶九行十六字。书中有单学傅、徐渭仁、莫友芝、康有为等人识语。正文十六册,另附题跋一册,有熊会贞《南宋大字史记集解残本札记》及杨守敬、康有为二跋。钤有“吴宽”“韩世能印”“小琅嬛福地秘笈”“方氏若衡曾观”“郁松年印”“泰峰审定”“莫友芝图书印”“杨守敬印”诸印。

此本为南宋绍兴间淮南东路转运司刊本,而明清藏书家多误认为蜀大字本,其版本之误认及澄清过程,是版本学考察史上的一个绝佳案例。在诸多宋本《史记》中,此本保存宋刻本特征最多,版面品相亦佳。但此本并非北宋本《史记》的覆刻本,而是以今藏日本杏雨屋北宋本《史记》为底本,并依据《汉书》及其他先秦典籍对其做了校改,因此质量大有提升,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本社拟用其旧称,以“蜀大字本史记”专辑的形式,将存世的数种南宋绍兴间淮南东路转运司刊本《史记》陆续出版,参观互照,以便学界对相关版本系统有更加深入而完整的认识。此次出版的上海图书馆所藏本即为专辑之第一种。
图片
编辑推荐

图片

第一,具备重要版本价值与文献价值。此本从行款、字体来看,当是南宋绍兴间(一一三一至一一六三)淮南东路转运司刊本,可以与其他三种存世淮南东路转运司刊本形成对照,乃至与其他宋本系统史记进行互校。同时,此本并不是北宋本《史记》的覆刻本,而是以今藏日本杏雨屋北宋本《史记》为底本,并依据《汉书》及其他先秦典籍对其做了校改,因此质量大有提升,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第二,递藏线索清晰,可谓研究者鉴。此本原归秦川张氏,当湖胡氏,后归郁泰峰,后归甘翰臣。书中有清单学傅、徐渭仁、莫友芝、康有为等人识语,杨守敬跋、康有为跋,以及“说剑堂印”“当湖小重山馆胡氏篴江珍藏”“渭仁借观”“吴宽”“原博”“泰峰审定”“田耕堂藏”“莫友芝图书印”等印,可以提供重要信息,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
图片
出版说明

图片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宋绍兴淮南路转运司刻本,旧题蜀大字本。上海图书馆藏。存三十卷,即卷五至六、八至十二、十六至十七、三十四至四十、四十八至五十四、五十六、九十九至一百、一百七至一百一十。原书高二十九点六厘米,宽二十一点七厘米。版框高二十二点八厘米,宽十八点一厘米。每半叶九行,行十六字;注文小字双行,行二十至二十二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版心上镌史记书名及卷次,中镌叶数,下镌刻工名;刻工名部分偶有残损。卷三十五末有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单学傅识语,卷一百一十末有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徐渭仁识语,卷十二末有同治四年(一八六五)莫友芝识语,卷五十前副叶有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康有为识语。分订十七册,正文十六册,另附题跋一册,有熊会贞《南宋大字史记集解残本札记》及杨守敬、康有为二跋。

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裴松之之子,官至南中郎参军。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探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又以己见,增演徐氏,号曰《集解》,与唐司马贞《索引》、张守节《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隋书·经籍志》及新、旧《唐书》著录,均作八十卷。析为一百三十卷者,已将注解散入正文,非原书之次第。

宋绍兴淮南路转运司刻本《史记》,除上图本,有两种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宋元明初递修本,皆为一百三十卷,一部是四十册,为潘明训宝礼堂旧藏本;一部是六十六册,为刘承干嘉业堂旧藏本。还有一种仅存一卷,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曾见著录,今查国图藏有《乐书》残卷一卷,版式、字体与上图本一致,或即此本。上图本经琴川张蓉镜、姚畹真夫妻收藏,后归当湖胡惠镛,又归上海郁泰峰。民国四年(一九一五),甘翰臣从郁泰峰处购入,遂归上海图书馆。

上图本“初印精湛,无一补版”,为原刻本,在诸多宋本《史记》中,保存宋刻本特征最多,版面品相亦佳。卷六首半叶右下残缺,次叶右下亦残缺。卷六存二十七叶,终于《秦始皇本纪》始皇帝纪末,缺二世皇帝纪和“太史公曰”十数行。另卷八第七叶、卷九第二叶、卷三十四第八叶、卷三十八第二叶,以及卷一百一十第十九叶以下均缺。

上图本钤有“吴宽”“原博”“停云”“肇锡余以嘉名”“韩世能印”“钱维城印”“稼轩”“小琅嬛福地秘笈”“真宋刊”“秘帙”“芙初女士姚畹真印”“方氏若衡曾观”“若衡”“勤襄公五女”“单学傅印”“师白”“当湖小重山馆胡氏篴江珍藏”“郁松年印”“泰峰”“泰峰审定”“田耕堂藏”“莫友芝图书印”“渭仁借观”“子孙保之”“说剑堂印”“独立山人”“老剑”“归盦”“杨守敬印”“邻苏老人”“康有为”“南海康有为更生珍藏”“地山”诸印。

上图本为南宋前期刊本,而明清藏书家多误认为蜀大字本。毛晋《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八、莫友芝《宋元旧本经眼录》卷一均著录此本,谓为九行大字蜀刊《史记》(莫氏称存二十九卷,缺卷三十四,不知何故)。顾广圻《百宋一廛赋》云:“良史实录,藉用识蜀。乃本古以惬心,复字大以悦目。”黄丕烈注之曰:“蜀大字本《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每半叶九行,每行大十六字,小廿字。所缺旧钞补足。”(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九年)钱大昕在《竹汀先生日记钞》卷一有记录云:“晤黄荛圃,观宋本《史记》。每叶十八行,行十六或十七字。有《集解》而无《索隐》,卷末有无为军军学教授潘旦校正,淮南路转运司干办公事石蒙正监雕字。官衔分左右,盖南渡初官本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二〇〇〇年)只曰“宋本”,未做判定。上图本有杨守敬题记:

南宋蜀大字《史记集解》残本三十卷,旧为上海郁泰峰所藏,有徐渭仁题为“孟蜀本”。渭仁盖习闻孟蜀有大字本,不考此本避讳至南宋高宗止。今通检一过,凡匡、恒、祯、顼、恒皆欠笔;书中不见高宗讳,而购、搆皆缺笔,避嫌名也;孝宗讳“昚”字,则不缺笔,足知此本的为高宗时所刊。雕镂之精,楮墨之美,少有伦匹,不知何以残缺乃尔。大抵宋代刻书,以蜀本字为最大,盖沿于孟蜀之刻“五经”。以余所见,杭、建、汴、赣、鄂亦闻有大字者,而要不如此本之特出。题为“蜀本”,亦未为过。

杨守敬虽对此本是否为蜀大字本有所怀疑,但并未提出其他意见。康有为在此本题记中明确否认了蜀大字本说:

世所传蜀大字本《史记》,误也。自毛子晋辈已言之。然蜀只刻“五经”,无《史记》,世以大字本皆误归之蜀耳。此本既经杨惺吾据宋讳定为孝宗时刻,则非蜀本矣。惺翁尚徇俗说题为“南宋蜀大字本”,似为不词。但直称为南宋本,可宝甚矣。且其刊写之精,纸墨之雅,古香古色,玩之无斁,实为希世之宝,何必蜀!

又以小字勘误:

第一页第五行“孝”字误,当为“高”。

国图本《李斯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匈奴列传》等卷卷末均有“左迪功郎充无为军学教授潘旦校对,右承直郎充淮南路转运司干办公事石蒙正监雕”二行结衔,而上图本缺这几卷,杨守敬无由得见,故有误判。康有为虽否定杨说,但未明言实际根据。据此版本卷末二行结衔,知其非为蜀刻,而为淮南路转运司刊本无疑。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云:“南宋监本正史多取诸州郡刻板……而《史记》大字本有‘左迪功郎充无为军军学教授潘旦校对,右承直郎充淮南路转运司干办公事石蒙正监雕’二行,乃淮南转运司刊本。”(见《闽蜀浙粤刻书丛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二〇〇三年)赵万里《两宋诸史监本存佚考》亦持此说:“绍兴间遂有令州郡分刊之议……今可考者,《史记》为淮南漕司所刊,前后《汉》为江东漕司所刊。”(见《赵万里文存》,江苏人民出版社,二〇一六年)淮南路原为一路,至熙宁五年(一〇七二),分为东、西两路(见《宋史》卷八十八《地理志》),无为军属淮南西路。洪迈《容斋续笔》卷一四“周蜀九经”条云:“绍兴中,分命两淮、江东转运司刻三史版。”(见《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九年)今存南宋刊《汉书》《后汉书》与《史记》行格一致,均半叶九行十六字,字体也基本相同,与洪迈之记载,符合若契。

另外,上图本所见刻工有王华、宋寔、华再兴、闵孝中、杨安、杨守道、杨谨、翟荣、赵明、戴祐、魏俊、顾玿等三十余人,赵万里曾指出上图本上的刻工“与建康府江南东路转运司本后汉书,以及当涂、宣城等地刻书多同”,“因推知此书刻版实由南宋初叶南京地区工人担任”(见《中国版刻图录》卷首《目录》,文物出版社,一九九〇年),这似乎与结衔之“无为军”相冲突,即刻工之属多在建康府,而刻书之地在无为军。据辛德勇研究,此事当是淮南西路转运司雇用了建康府的刻工到无为军来为官府刻书。这个案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无为在南宋时期的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发达情况,以及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南宋时期版刻地理的总体状态(见《正史版本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〇二一年)。

上图本的特点,在于其不是北宋本的覆刻本,而是对北宋本做了校改。据张玉春将其与其他各本比较后之结论,此本当是北宋本的翻刻本,即以今藏日本杏雨屋北宋本为底本,并依据《汉书》及其他先秦典籍做了校改,因此质量大有提升,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此本可补正明毛氏汲古阁刻本舛误者甚多,熊会贞《札记》亦取毛氏汲古阁本及其他版本参校此本,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校勘工作尚未用及此本,可见其可资利用处亦复不少。特此影印,以飨读者。

此外,存世的数种“蜀大字本史记”,实为宋绍兴淮南路转运司本,而非蜀刻本。本社拟用其旧称,以“蜀大字本史记”专辑的形式,将其陆续出版,参观互照,以便学界对相关版本系统有更加深入而完整的认识。此次出版的上海图书馆藏本即为专辑之第一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文献出版中心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
图片
目录

图片
第一册

南宋大字史记集解残本札记

杨守敬跋

康有为跋

史记(卷五至六、八至十二)

第二册

史记(卷十六至十七、三十四至三十九)

第三册

史记(卷四十、四十八至五十四、五十六、九十九至一百、一百七至一百一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