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书籍 逸斋藏黄牧甫墨迹三种 9787550836396 西泠印社出版社 b
¥
198
7.7折
¥
25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清)黄牧甫 书 赵云 编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36396
出版时间202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58元
上书时间2024-08-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方来界 敦堂书画金石文字丛刊之廿三
逸斋藏黄牧甫墨迹三种
(清)黄牧甫 书 赵云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3639-6
开本:787mm×1092mm 8开
定价:258.00元
我学习篆刻的时候并不知道黄牧甫是谁,因为在五十年前的北京,学篆刻的尚无一人将黄牧甫作为导师。但是,我最终成为黄牧甫忠实的追随者,黄牧甫的书法篆刻作品极大地影响了我对中国印章的审美,也改变了我的篆刻理想。
我学习书法也不是从黄牧甫开始的,甚至很少临习他的书作,但是每当我握笔送腕、游戏于笔墨之间时,黄牧甫的一切便如影随形、潜移默化地穿透我的笔尖。不知不觉,日久天长,黄牧甫的意味与风神慢慢地在我的书作中蔓延开来。黄牧甫的魅力仿佛一种强大的基因改造工程,只要你光顾过他的艺术,就会被吸引,就会被同化,就会被改变,就会被再造。
蓦然回首,我学书这五十余年,有两个永远的老师,一个是伊秉绶,一个就是黄牧甫。
对伊师,我身体力行;对黄师,我心摩手追。
对我而言,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用书法的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便会求助于篆刻;当普通篆刻解决不了时,我自然而然地求助于黄牧甫。用篆刻的方式来学习书法可谓是使艺术进步的终极武器,屡战屡胜,屡试屡新,常写常悟,常写常进。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古为用、以古为新、推陈出新吧。
有许多人与我争论吴昌硕、齐白石、黄牧甫孰强孰弱,每每此时,我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黔山黄牧甫是纯粹的书法篆刻家。”
论综合,安吉吴昌硕第一;论名气,湘潭齐白石第一;但是就篆刻艺术本身而言,我以为黄牧甫之篆刻,天下能出其右者不足一二。黄牧甫是真正的篆刻家,他的篆刻是建立在他深厚的学养、见识、实践的综合能力上的。他的篆书作品早期与吴大澂接近,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鼎彝气象,他篆刻的成功与他的篆书成就密不可分。特别是他的书法,在近现代书法中再难找到此类高古气象。
黄牧甫的书法是简净严整的,气度与高浑的鼎彝文字相契合;他的篆书却与前人的大篆大相径庭、分道扬镳,庄严整肃之中没有造作,没有振颤,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浑然天成。那是纯粹的写,而不是刻意的书,是真正的脱于金石的书法,宛如在月光下欣赏顶级高手的冰上芭蕾,每一个弧度,每一个旋转,每一个起承转合,尤其是他刀笔合一的篆刻作品,锋利的快刀为所有的线条注入千钧之力,而又像是被抛到悬崖边缘的红裙,越惊险越出彩。往往是观者还来不及惊呼,他已经又回到了固且安的中心位置。
我每每惊讶他的神妙之时,往往被他的精能所感动;我每每惊叹他的纯熟之时,又被他的精准所征服。不知高人有耻,不服高人有罪,不学高人有失。
如果说吴昌硕是苍苍莽莽之昆仑,那么黄牧甫就是冰清玉洁的玉龙。
如果说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文人画的开山,那么黄牧甫就是近现代篆刻家的终极之梦。
在吴昌硕之后,学习吴昌硕者大而有之,成就者却鲜有,因为吴作气味太重,太过刺激。而学习黄牧甫则不然,他味淡性厚,饮之太和,造化神奇,延展极宽。
如果说吴昌硕的作品是酒,那么黄牧甫的作品似泉。酒不可以过量,而泉可以长饮。吾常畅怀于黄牧甫的雅逸奇肆之中,他的字似乎没有安排,随性而走、随意生发、兴动笔动、意在笔先、自然生动,越平实的地方笔锋就越婉转。
吾常兴奋于黄牧甫的雅穆之中。他的字用笔平和,但结构险绝,往往打破常人的审美。一字之中,自我变化,散淡、简远、劲健、清旷,如不通晓碑版与古字篆刻等印外之学,定然写不出如此宏雅之作。
就一般意义来说,得雅难,得重易。黄牧甫则不然,他骨子里天生的清旷与清高使其线条出奇地严整雅逸,更使其结体在对称与非对称之间达到了别出心裁的统一。这种别开生面的静雅与他书作的内敛外拓是契合的。
从已知的黄牧甫图像资料来看,他的面相朴实厚道、内敛有度。生活中的他资料甚少,仅从作品来看,他属于那种不善言辞却有极强个性的人。其实就所有的艺术家而言,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黄牧甫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亦是如此。他少小离家,与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有着广泛的交集,但他一直以黔山人自居,性格上的默守使他五十五岁便回归故里。
许多人说他归隐太早,我却能深深地理解他。在外太久,回到故乡将一切都放下,对他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与解脱呢?我们现在看到的黄牧甫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黄牧甫了:我当然希望看到一个人书俱老、真力弥漫的黄牧甫,但生活是残酷的,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他晚年的创作几乎没有什么不好的,所留下的作品足以教化后之来者。
能将汉印还原成规整的光洁妍美,能将朴实的笔法演化成刀法,能将笔法更加精准精熟地表现秦汉壐印的深古,能将严整与委曲体现在印艺中,更是黄牧甫作为一代人物的盖世天功。
后人往往忽视或未重视他对汉印古壐的文字运用。他在篆书方面最大的成就当是解决了篆书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联系与矛盾,中国篆书从未有过如他这般的生动而又静逸、内敛而又放达。
他的篆书最松的地方最结实,最结实的地方最通透,其作有如风吹麦浪、明月在天。这三件黄牧甫之作不仅是我的收藏,更是我的教科书、我的尊师。我学习书法篆刻没有什么术道上的老师,就是买件真品原作留恋其间,日久天长,量变质变。那其中的奥妙在自己的觉与悟中渗透。诸多有益的信息和方法终究是静观自得。只要学习的人能耐得住长久的寂寞,心里和手上的毛病就会逐渐远离。与艺相亲,与经典相爱,这也许是当今最奢侈的一种学法。
我是中国第一个拍卖官,也自信是中国所有的拍卖官中最喜欢书画、最热衷于书法研究与篆刻实践的人。因为学习篆刻的原因,我知道黄牧甫较早。当年在荣宝斋编辑部做编辑时,戴山青老师编辑出版《黄牧甫印影》与我聊过许多黄牧甫的印学贡献,推广黄牧甫,戴山青老师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推手。
这件四条屏书法是我于1996年以二万八千元成交价拍得的。那是黄牧甫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拍卖场上,也是当时出现的黄牧甫的尺幅最大的作品,足有四十二平尺。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学书的智慧不够时,总会挂起它,细心再细心地看着它。
敦堂赵云是广东同道黄耀忠老师介绍我认识的。赵云这么年轻,这么精进,这让我们这些写了半辈子书法的人心里更加感慨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书法丰富美好了人生,科技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进步机会,我们没有理由比古人差,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只是想让未来的人知道:那一代也有人曾经努力过、认真过、付出过、热爱过。
黄牧甫在一百多年前比我们更努力更认真。黄牧甫真正是中国近现代书法篆刻的大先生。正因如此,我爱黄牧甫!
癸卯仲春惠公改旧稿于京华城外三十里逸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