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全新』张大可先生钤印限量版

299 7.5折 398 全新

仅1件

湖北黄冈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汉)司马迁著;张大可注释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44073

出版时间2020-0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01

印次1

四部分类史部>正史类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字数2139千字

定价398元

上书时间2020-03-2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 张大可先生钤印限量版
商品描述
2020一版一印,专业注解,装帧精美,纸厚字显,张大可先生钤印限量版。
家里已有『史记 』,看到新出版本,而且是张大可先生的注本新版,还有先生钤印,遂手痒下单。现已闲置多日。

『版本简介』
本书底本权威,对《史记》作了全新的技术处理,对分段、标点重新疏理,对重要历史、战争加上配图。由著名历史学家张大可先生花费数年潜心作注,配上导读,带你理清史记脉络。
同时本书封面采用高级特种纸,图案作烫金处理,附精装飘带、扉页加盖张老师个人钤印,彰显收藏与阅读品味。

【内容简介】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著作,西汉司马迁撰。此次出版的《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由著名历史学家张大可先生花费数年潜心作注,理清《史记》脉络,帮助读者理解其内涵思想,从中受到启发,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全书简体横排,共分为五册。第一册有全书总目,第二册起各册有分册目录方便读者翻检。五册所分:第一册,十二本纪;第二册,十表、八书;第三册,三十世家;第四册,七十列传(上);第五册,七十列传(下)。本书所创体例,包括导读、五体说明、题解、简注等四项内容,具体体例如下:(1)导读,总体评述司马迁其人其书,对《史记》全书结构,撰述宗旨、史学和文学艺术作了系统的阐释(2)五体说明。对《史记》五体特点以及篇目系统作简明概说.(3)题解。加在每篇之,将解题与题要结合起来。(4)简注。用现今白话语言疏通原文语意,对音、义、人物、地理、职官、典章制度、历史掌故等进行简洁明快的解读。同时本书配上插图和古代地图,便于读者理解。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张大可,1940年12月7日生,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历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的学者。2011年获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成就奖,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主要著作有《史记研究》《史记通解》《史记文献学》《史记论赞辑释》《史记精言妙语》《司马迁评传》《三国史研究》《三国史》《三国十二帝》等。主编高校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记教程》等。其中《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为高校教材,20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作者有六种学术论著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中国历史文选》2008年获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媒体评论】

本书底本权威,采用精善读本金陵书局张文虎校本为底本与中华书局点校本对照,作了全新的技术处理,为求索司马迁原著之真,对《史记》全书正文及续、补、窜、附作了不同字体的排版技术处理。《史记》全书原文用宋体;正文中司马迁引录的完整文献用仿体,对补缺文字已考订资料来源者,视同司马迁引用,亦用仿体,已确定的司马迁附记,亦为仿体;对褚少孙续,以及增窜,用楷体。这样,既完整地保留今本《史记》全书,又廓清真伪,一目了然。

【目录】
史记全本新注(全五册)

『史记全本新注(第一册)』十二本纪(卷一至卷十二)
《史记》导读1
《史记》十二本纪说明39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五帝本纪第一43
……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331

『史记全本新注(第二册)』十表八书(卷十三至卷三十)
《史记》十表说明345
史记全本新注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355
……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655

《史记》八书说明675
史记全本新注卷二十三礼书第一677
……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平准书第八845

『史记全本新注(第三册)』三十世家(卷三十一至卷六十)
《史记》三十世家说明869
史记全本新注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879
……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1336

『史记全本新注(第四册)』七十列传(上)(卷六十一至卷一百零四)
《史记》七十列传说明1349
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1353
……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1849

『史记全本新注(第五册)』七十列传(下)(卷一百零五至卷一百三十)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零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1857
……
史记全本新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2227

附录一报任安书2284
附录二史圣颂2296
附录三史记断限与残缺及续补窜附考辨2301
附录四关于《将相表》之结构与倒书2319
附录五司马迁年谱(附司马谈)2336

【前言】

例言

《史记》一书,体大思精,而文辞简约,全书只有五十二万余言,内容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上下近三千年的人物史事,要把它的精言要义畅达地疏解出来实非易事。传统的注解以唐代三家注为典范,所注内容不出字音、字义、人物、地理、职官、历史掌故诸项,以助读者理解原文。但传统的注解方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只是微观的研究方法,注重解读原文字面意义。而今日读《史记》,不只是要理解其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内涵思想,从中受到启发,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提高综合鉴赏能力,这就需要有宏观的解剖与分析。现代研究《史记》的论文、论著属于宏观的范围,但脱离原文,不免有空疏之遗憾。有鉴于此,在传统注疏中注入宏观内容,创造一种新体例,反映今日的时代思想与今日的研究方法,体现时代性,是形势使然。本书新注,毅然打破传统的注疏方法,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既要读者能读懂原文,还要读者明白司马迁一家之言的宗旨,了解《史记》的总体结构和作者的历史观。为此,本书新注内容,即凡例,主旨四项,如次:

(1)《史记》导读总体评述司马迁其人其书,对《史记》全书结构、撰述宗旨、史学和文学艺术,作了系统的阐释,较为全方位展现《史记》一书的宏观内容。

(2)五体说明对《史记》五体特点以及篇目系统作简明概说,写在每体篇目之前,揭示《史记》编纂学。

(3)题解加在每篇之前,将解题与题要结合起来,包括四项基本内容:一释篇题;二介绍传主;三揭示篇旨;四表达作者意向。

(4)简注用现今白话语言疏通原文语意为旨归,音、义、人物、地理、职官、典章制度、历史掌故,均要简洁明快解读,一般不作引证,歧义只注一说。为求通达,难句作了串译。白文简注是最基本的内容,也是继承传统的注疏内容,突出的改进是一个字“简”,即注文简洁明快。地名注释最繁,凡古代政区只注某级政区治所在今地的准确方位即可,一律不注沿革,一般不注辖区范围,以省篇幅。对于指称人名中所包含的地名,如“条侯”、“绛侯”、“临汝侯”等中的“条”、“绛”、“临汝”等地名,除传主外,一般不出注。传统注解不但一一有注,而且有沿革、辖区范围等内容的说明。当然这些也是很重要的历史内容,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对理解原文意义不大,对研究者来说又远远不够,不如省去以减少篇幅。其他注释项目可以类推。例如官名注释,只简注其品位、职掌,不详注其秩禄。各篇之间的简注自成单元。重出条目一般不注互见,以省读者翻检之劳。重出条目行文有具体的语言环境,详略不必求同,但释义不能有抵牾。

新注采用精善读本金陵书局张文虎校本为底本,与中华书局点校本对照,作了全新的技术处理,分段、标点重新疏理。为了阅读方便,对频繁出现的通假字、异体字,改用规范简体字,如“说”,改为“悦”;“蚤”,改为“早”;“閒”改为“闲”与“间”。部分人名,如“句践”,改为“勾践”;“陈馀”,简化为“陈余”等,不一一备举。为求索司马迁原著之真,对《史记》全书正文及续、补、窜、附作了不同字体的排版技术处理。《史记》全书原文用宋体;正文中司马迁引录的完整文献用仿体,对补缺文字已考订资料来源者,视同司马迁引用,亦用仿体,已确定的司马迁附记,亦为仿体;对褚少孙续,以及增窜,用楷体。好事者补亡共四篇,《孝武本纪》截自《封禅书》,用仿体,《礼》《乐》《律》三书序文排宋体,正文为引用资料,排仿体。新注全书附录三《史记断限与残缺及续补窜附考辨》提供这一技术处理的依据。这样,既完整地保留今本《史记》全书,又廓清真伪,一目了然,以供学术界研究。

全书简体横排,共分为五册。第一册有全书总目,第二册起各册有分册目录方便读者翻检。五册所分:第一册,十二本纪;第二册,十表、八书;第三册,三十世家;第四册,七十列传(上);第五册,七十列传(下)。

本书插图10幅转自笔者《〈史记〉史话》,古代地图75幅为南京三江学院许盘清先生创作,深表谢忱!

作者于2019年5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 张大可先生钤印限量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