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青少版):母亲
干净无笔记
¥
5
2.4折
¥
20.5
九品
仅1件
作者[苏]高尔基 著;赵春香 编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4-a4-6-5-96
上书时间2024-04-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苏]高尔基 著;赵春香 编
-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2
-
ISBN
9787538534641
-
定价
20.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2页
-
字数
1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青少版):母亲》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作品反复突出的“真理”、“理性”即马克思主义。作品通过符拉索夫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揭示了这一真理。巴威尔接受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广大群众,一起进行了摧毁旧世界的斗争,成为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通过怯懦、在痛苦生活中逆来顺受的尼洛夫娜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强的革命者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
- 【作者简介】
-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生于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十月革命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活动。写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 【目录】
-
日复一日,他们就这样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几乎无法喘息。天还没亮,整个市郊的工人区都被吵醒了,可怜的人们无可奈何地睁开眼,无精打采地开始了这一天的劳作。只见他们行色匆匆地钻出贫民窟,沿着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朝工厂赶去。傍晚时分,太阳血红的余光照在窗户玻璃上面,疲倦而忧伤地闪耀着。工厂从它石头般的肚腹里,将这些人扔出来,好像清理矿渣一样。
每逢节假日,他们睡到上午10点左右,然后,那些老成持重、有家有小的人们,就换上了比较整齐的衣服去做弥撒。
成年累月的劳作,使他们丧失了正常的食欲。为了能吃下饭去,他们便拼命地喝酒,让伏特加强烈的灼热去刺激他们的胃口。
他们碰到一处的时候,总是说工厂,谈机器,骂工头——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有的谈论,都是和工作有关的事情。在这枯燥又千篇一律的日子里,愚笨而无力的想法有时也会发出智慧的闪光。
在他们日常的交往中,最多的则是一触即发的怨恨,这种感情和那不能得以恢复的筋骨上的疲劳同样的年深月久。这些人一生下来就从父亲那儿承袭了这种灵魂的疾病,它像黑影似的一直伴随他们从小到大,直到最后走进坟墓。
每当到了休息的日子,年轻人总是深夜才肯回家。他们之中,有的撕破了衣服,浑身上下沾满泥巴和灰土,脸上带着伤痕;有的则满心屈辱充满愤恨;有的是委屈地挂着眼泪;有的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一副可怜相;有的垂头丧气,看上去叫人讨厌。
有时,也有些小伙子被他们的父母生拉硬拽地拖回家去——他们在路旁围墙根下,或者什么酒馆里找到醉成烂泥的儿子,立刻破口大骂,抡起拳头照着那被伏特加灌软了的儿子就狠命地揍。之后,他们把儿子带回去,好歹把他们将就到床上去睡觉,因为第二天早晨,当汽笛怒号不止的时刻,还得叫醒他们去上工。
有时候,也有些外地人来到这城郊的工人区。
起初,这些陌生人颇受大家注意,更引起了人们一点儿兴趣。过了一些时候,那些新奇的东西便从陌生人身上消失了,于是大家就对他们习以为常了,他们就再也不引人注意了。
然而有时候,陌生人会说一些人们从未听过的工人区的新闻。那些话,在一些人心里惹起了盲目的愤怒,在另一些人心里引起了模糊不清的焦躁,在第三种人心里,有一种对朦胧事情的淡淡的期望,使他们感到不安。为了要驱散那种不必要的却足以妨碍他们的焦躁和不安,他们便索性喝下比平常更多的伏特加。
当看出那些陌生人身上的奇特东西时,工人区的人们就忘不了了。他们对这些“异己”怀着一种本能的警戒。他们生怕这些“异己”在他们生活中投掷某种东西,这种东西足以破坏他们虽然苦重却还平安的生活。
就这样,人们默默地躲开了那些讲述新奇事情的人。
看来,如果这些人不能和工人区的人群融合的话,那么他们只好再流浪到别的地方去,或孤单地躲在工厂里……
在这众多的工人中,有个钳工叫米哈依尔?符拉索夫。他是技术能手,而且是工人区最有力气的大力士。他从不在老板面前卑躬屈膝,所以得到的工钱很少。每逢休息的日子,他总要打人。大家都不喜欢他,也怕他。
当他的儿子巴威尔14岁时,符拉索夫就很难管教自己的儿子了。有一回他想抓住儿子的头发把他拽回去,但是他的儿子却拿起一把很重的铁锤,硬邦邦地说:
“住手!”
“什么?”父亲一边说,一边逼近瘦高个儿的儿子,就像阴影渐渐移向白桦树一样。
“我受够了!”巴威尔说,“我再也不能忍受了……”他举起了铁锤。
“好吧……”父亲重重地吐了口气,又补充说,“唉,你这个混蛋!”
这事发生后不久,符拉索夫就和妻子说:“以后甭再朝我要钱了!巴威尔能养活你了……”
“那你就把钱都喝光?”她大胆地质问。
“用不着你管,混蛋!我去逛窑子!”
他并没有去逛什么窑子,然而从那以后直到他死,他再也没有去管教过儿子,甚至也没跟他说过话。
每到休息日,符拉索夫就到酒馆里去。他一声不响地走着,好像是在那里找人似的,用眼光扫视着别人的脸。他养的那条狗拖着长毛大尾巴,一天到晚地跟在他身后。符拉索夫喝醉了之后就回家,他坐下来吃晚饭,然后就用自己的饭碗喂狗,但从来也不抚弄它。晚饭后,一旦老婆收拾碗碟不及时,他就会把盘盏摔在地上,再把酒瓶摆在自己面前,背靠着墙,张大嘴巴,闭上眼睛,用那令人忧心忡忡的声音哼唱。
他是得疝气病死的。在临死的前几天,他全身发黑,双眼紧闭,咬住牙齿,在床上乱滚,实在痛苦不堪了,他便对老婆说:“给我点儿耗子药,毒死我算了……”
医生告诉他要用针剂治疗,而且说病人必须接受手术。当日就得把他送进医院。
“滚你妈的!我自己会死……混蛋!”符拉索夫声音沙哑地骂着。
第二天早上,他的老婆、儿子、狗,以及被工厂开除了的做贼的老酒鬼达尼拉?维索夫希诃夫,和几个工人区的乞丐,参加了他的葬礼。他的老婆低声地哭了不大一会儿,巴威尔连一滴眼泪也没有。
下葬之后,人们就都走开了。但是,那条狗却还留在那儿,它坐在新坟之上,默默地嗅了许久。又过了几天,那条狗也死了,是让人打死的。
两星期之后,正赶上一个休息日,巴威尔?符拉索夫醉醺醺地回到家里。他跌跌撞撞地闯进门来,像他父亲那样,攥着拳头一边捶着桌子,一边向母亲叫喊:
“拿饭来!”
“还有我要抽烟,把老头子的烟斗给我!”巴威尔勉强转动着不听使唤的舌头,嘟嘟嚷嚷地叫着。
母亲走过来,抚摸着他那被汗水湿透了的蓬乱的头发,静静地说:“这种事不是你应该做的……”
母亲的爱抚使他感到羞愧。看到母亲眼睛里充满着悲哀,他的心灵备受感动。
“你要是喝起酒来,那还能养活妈妈吗?”
他紧闭着眼睛说:“大家都喝酒……”
母亲喟然长叹。他说得不错,她自己也明白,这鬼地方除了去酒馆之外,人们再没有别的玩的地方了。但是,她仍旧说:“可是你不要喝!该你喝的那份儿,你爸爸早已替你喝光了。他叫我受的苦够多了……你可怜可怜你妈妈,好不好?”
听着这悲伤而温和的话,巴威尔逐渐地清醒过来,仔细地望着母亲。
她长得很高,稍微有点儿驼背,被长期劳作和丈夫殴打所折磨坏了的身体,行动起来毫无声响,总是稍稍侧着身子走路,好像担心会撞着什么似的。宽宽的椭圆形脸庞刻满了皱纹,而且有点浮肿,一双不安而哀愁的眼睛黯淡无光。她的右眉上面有一块很深的伤痕,所以眉毛略微有点儿往上吊,看上去好像右耳比左耳略高一点,这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种小心谛听动静的神态。在她又黑又浓的头发里面,已经杂有一绺绺的白发了。她整个人都显露着悲哀与柔顺。
泪珠儿慢慢地顺着巴威尔的面颊滑下来。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